粉尘岗位操作规程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92206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粉尘岗位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尘岗位操作规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资料:_粉尘岗位操作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粉尘岗位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岗位实际,特制订本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防护用品。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除尘系统应在工艺设备启动前开启,作业停止后停机。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5.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

2、行岗位操作,对于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6.生产和粉尘清理清运期间严禁吸烟。7.对产生粉尘的车间必须坚持每天清理,对管道收集的粉尘必须进行每个星期清理,每月清运,并做好登记。8.墙体、梁、支架、地面和设备等表面积积聚的粉尘应及时清扫,从设备和管道中溢出或堵塞的物料应及时清扫,防止粉尘积聚。清扫时,应避免二次扬尘,不能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粉尘。9.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10.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第 3 页 共 8 页粉尘工

3、业引起的职业病的预防1、粉尘工业职业病粉尘是指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大于0.1m的固体颗粒,如果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称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如固体物质的粉碎,粉状物质的混合、包装,矿石开发时的爆破、运输等,均可使生产性粉尘弥散在生产环境的空气中,如防尘措施不健全,长期吸人,可导致亡呼吸导致此病。病因:粉尘对上呼吸道的危害与粉尘的种类、理化特性有关。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3类:1无机性粉尘如矿物、金属等,最为常见,对上呼吸道危害较大。矿物性粉尘有石英、石棉、石墨等;金属性粉尘有铁、锌、锰、铝等;人造无机性粉尘有水泥、金刚砂等。2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动物性和人造有机性粉尘。常见的有棉、烟草、面

4、粉、木屑、羽毛、皮毛、燃料、塑料、沥青等。3混合性粉尘系上述两种粉尘混合存在,如植物性粉尘中常含一定量的矿物。粉尘对上呼吸道的危害与粉尘的种类、理化特性有关。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3类:1、无机性粉尘最为常见,对呼吸道危害较大。包括游离二氧化硅、结合状态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矿物性粉尘;铁、铝等金属性粉尘和水泥、玻璃等人工无机性粉尘。2、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动物性和人工有机性粉尘。如棉、烟草、面粉、木屑、羽毛、皮毛、染料、塑料、沥青等,可引起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病变。3、混合性粉尘无机性、有机性粉尘混合存在时属混合性粉尘。如植物性粉尘中常含一定量的矿物。生产性粉尘对呼吸道的危害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

5、、粉尘颗粒的大小直径大于10的粉尘,因重力关系,在空气中易沉降,系如机会较少,对呼吸道危害较小。反之,直径小的尘粒,由于沉降缓慢而弥散在空气中,系如机会会增加,易引起呼吸道病变。粉尘在呼吸到内沉着的位置与尘粒大小有关。实验证明:尘粒直径大于25者,常受鼻毛阻挡;直径为1015的粉尘,多滞留于鼻咽、气管、支气管内;直径小于5的尘粒,可进入肺泡,引起肺部病变,对机体危害最大。因此,在测量生产环境中粉尘含量时,除测定总尘量外,并测量可系如肺泡的尘粒含量,对预防粉尘性呼吸道疾病更有重要意义。2、粉尘的化学成分可直接影响机体受损程度。粉尘中有毒物质含量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如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

6、0时,可致肺组织进行性纤维性病变,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时,肺部病变发展较慢,预后较好。有机性粉尘除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外,尚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变化。3、粉尘的浓度粉尘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毫克数表示。粉尘浓度愈大,对人体的危害愈大。国家对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有明确规定。4、粉尘的比重、形状、硬度、颗粒大小相同的粉尘,比重大者易沉降,比重小者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较长,进入呼吸道的机会较多。球形尘粒的沉降速度较快,但生产环境中的尘粒多呈不规则形,其表面积大于同质量的球形粉尘;由于其所受的空气阻力增大,沉降速度减慢,弥散于空气中的时间较球形尘粒长久,易吸入呼吸

7、道。此外,形圆、质软的尘粒,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小,而形状不规则、质硬者,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较大。5、粉尘的溶解度、电荷性可溶性尘粒与组织接触后可引起局部刺激,或粘膜损伤。吸入大量溶解度大的毒性粉尘,吸收后侵入血液可发生急性中毒。尘粒的溶解度与机体受害程度呈正相关。相同电荷的尘粒,因互相排斥,常弥散在空气中;反之,一些电荷之粉尘,因互相凝聚,而容易沉降。生产时形成的较长的时间悬浮于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如固体物质的粉碎;粉状物质的混合、包装;矿石开采时的爆破、运输等,均可使生产性粉尘弥散在生产环境的空气中,如防尘措施不健全,长期吸入后,可导致上呼吸道职业病。临床主

8、要表现为:1、慢性鼻前庭炎正常情况下,鼻前庭内富有鼻毛,有阻挡粉尘的作用;因此,在有粉尘环境中劳动的工人,其鼻前庭和鼻腔前端常有生产性粉尘滞留。由于粉尘的长期刺激,可致鼻前庭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糜烂、结痂等,或发生皮肤干燥、皲裂、鼻毛稀少等现象。2、慢性鼻炎粉尘吸入鼻腔后,对鼻粘膜的损害与粉尘的浓度,化学成分、颗粒大小、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粉尘引起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常表现为:(1)慢性单纯性鼻炎:以鼻塞、多涕为其主要症状,检查时下鼻甲充血、肿胀。(2)干燥性鼻炎:鼻粘膜受粉尘等有害因素刺激后,可引起鼻粘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消失、腺体退化等病变。临床表现为鼻内干燥不适,或有少量涕血,检查时鼻粘膜较

9、干燥,失去正常的湿润感,鼻甲前端可见少许薄痂,常无鼻粘膜萎缩,鼻甲多正常大小。(3)萎缩性鼻炎:常发生于接触粉尘时间较长的工人中,由于鼻粘膜萎缩致鼻腔宽大,或有干痂形成,常无臭味。(4)变应性鼻炎:常见于过敏体质者或吸入有机粉尘后,其临床表现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相仿。3、慢性咽炎、喉炎:多因粉尘刺激致鼻塞,或劳动时张口呼吸,使粉尘直接侵犯咽、喉部粘膜,常有咽部干燥、发痒、异物感等不适。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或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若病变累及喉部,声带红肿,则有声音嘶哑症状。2、预防1、技术措施采取综合措施,改善生产环境,以减少粉尘、化学物质对机体的危害。(1)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通过远距离操纵、

10、计算机空气、隔室监控等方法,避免接触粉尘,以含游离二氧化硅仅2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造材料;利用风力运输、负压抽吸等方法,减少有害物质外溢。(2)湿式作业:如采取矿山湿式凿岩、湿式磨碾耐火材料、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等方法,可减少粉尘飞扬。(3)加强密闭和通风:对于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生产过程,可以密闭和派风相结合的方法,防止有害物质外溢。抽出的污染空气,经处理后排入大气。铬电镀作业时常以这种方法降低生产环境中的铬浓度。2、保健措施有利于预防职业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和及早发现职业病患者。(1)就业前体格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就业前的健康状况,以便日后对照比较,并能发现职业禁忌证。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等鼻病患

11、者,不宜从事接触粉尘及化学物质的工作。(2)定期体格检查:可以测评预防措施的效果,并早期发现病人,及时给予治疗。(3)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由于条件限制,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能达到卫生要求时,应戴用防尘、防毒口罩,以机械过滤或化学过滤方法,净化吸入的空气。防护口罩的种类较多,其卫生要求是过滤性能好、呼吸阻力小、重量轻,不妨碍视线,便于清洁等。此外,加强卫生宣教也很重要,教育工人坚持做到不在含有害物质的环境中进食、吸烟。养成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的卫生习惯。纠正张口呼吸,不用染有毒物的手指挖鼻,以免加重鼻部病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暂时调离有毒的工作环境。3、组织措施对有粉尘和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含量,应加强管理,建立防尘、防毒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制度,并定期测定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剂量及浓度,以便了解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对有害因素的职业危害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第 7 页 共 8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