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166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核心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核心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核心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核心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剖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据中心建设标准与规范数据中心建设标准与规范 【免费】 现行最新标准 中国国家规范: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 09DX009国家标准设计图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与安 装 美国通信行业协会标准: TIA 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 2 机房等级划分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将机 房划分为A、B、C三级,三级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B、C。 TIA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将数据中心划分 为Tier、Tier 、Tier、Tier 四个等级,四

2、级 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 3 机房分级国标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划分为A、B、C三级。设计时应根据机房 的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确定所属 级别。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A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B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不属于A级或B级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c级。 性能要求 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 信息系

3、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 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 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 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 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4 TIA-942分级标准 5 对比国标和TIA-942各项标准的基本性能要求 6 数据中心业务类型和等级(由TIA-942定义) 71平方米 = 10.76391041671平方英尺 数据中心规模 单位机架平均占地面积(含设备通道)的经验值通 常约

4、2.5平方米/机架,对未来数据中心机架的数量进 行适当的预估,就可以初步确定数据中心机房的面积 需求。同时根据未来数据中心的供电密度和冗余等级 对其需要提供的配电设施和空调设施区域面积做出合 理的预估,最终确定数据中心的总体建设规模。 8 主机房的使用面积确定(国标) 1、当电子信息设备已确定规格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式中A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可取57; S电子信息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电子信息设备尚未确定规格时,可按下式计算: A=FN 式中F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3.55.5(m2台); N主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柜)的总台数。 3、辅助区的面积宜为主机房面积的

5、0.21倍。 4、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m2人计算;硬件及软件人员办 公室等有人长期工作的房间面积,可按57m2人计算。 9 总体布局要求 1. 总体布局 数据中心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安全性要求,充分考虑人员进 入的安检流程,确保在数据中心范围内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根 据数据中心生产流程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合理划分生产、办公 和生活等相互分隔且分别管理的功能区域。 2。交通组织与停车场与装卸区,略。 3. 发电机与其燃油储藏区位置 应设置在远离公共区域的位置,与园区内、外道路和建筑物 等的距离应符合国家规范和国内外数据中心相关标准要求。燃 油储藏区应尽量接近发电机设置,发电机燃油储藏容量可根据

6、 建设等级标准确定。 4. 市政管网 对数据中心机房建筑与市政管线的对接进行合理规划。 10 设备布置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设备布置应满足机房管理、人员操作和安全 、设备和物料运输、设备散热、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布置在有 隔断的单独区域内。 当机柜内或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 机柜或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方式。 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2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 3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lm; 4当需要在机柜侧面

7、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 离不宜小于1.2m; 5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6m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 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在两个出H通道之间还应增 加出口通道。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lm,局部可为0.8m。 11 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1、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 用要求;无特殊要求时,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按 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执行。 2、 A级和B级主机房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 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3、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

8、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 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 4、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 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5、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6、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 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7、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12 建筑工程要求 1. 建筑结构 (1) 建筑结构等级要求:数据中心建筑结构安全等级适宜为一 级,机房建筑的防火等级应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应为一级。 (2) 抗震性能等级要求:数据中心的设备区、能源供应区等重 要设

9、施必须确保抗震性能,以便在规定设防等级内地震发生时 ,仍然能够维持设备功能,即使出现功能上的障碍也能够迅速 恢复正常。抗震构造措施应在当地抗震要求基础上适当提高。 (3) 建筑荷载要求:数据中心机房按ANSI-TIA-942-2005中 Tier3或更高要求考虑,其余建筑按其功能性要求或工艺要求设 计。 2. 建筑设计 (1) 遵循经济实用、绿色节能的原则。 (2) 建筑外形不张扬(以不易引起外界关注为宜);四周外墙不应 设置外窗;建筑外观和外立面装饰要求简洁大方,并体现绿色节 能的特色。 (3) 数据中心建筑要有多个冗余出、入口;通常不设置大型地下 停车场。 13 (4) 建筑外墙应当具有良

10、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应着重避免出 现结露现象(楼板、送风管道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 耗。 3. 空间布局 (1) “以设备为本,与运维管理流程相结合”是空间布局的原则 。由里向外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满足数据中心功能性要求。 (2) 体现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强调高可用性,即按照模块化 、标准化、灵活性、扩展性、高适应性和高弹性的使用要求进 行空间布局设计。 (3) 按照重要性划分建筑空间,以便于实现安全措施的分级监 控。空间布局设计必须满足未来运营中的设备定期检修、更换 和退出等要求。 (4) 建筑净空:数据中心机房部分楼层梁下高度不应小于4.5m ,装修完成面净空不应小于3m。 14 室

11、内装修 室内装修设计选用材料的燃烧性能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的 有关规定。 主机房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 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 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 缘材料作为面层。 主机房内墙壁和顶棚的装修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应平整、 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并应减少凹凸面。 主机房地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当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时 ,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电缆布线和空调送风要求确定,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

12、时,地板高度不宜小 于25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 ;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 2、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电缆布线,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 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应采用不 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防 潮措施,地面垫层宜配筋,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 15 技术夹层的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当采用轻质构造顶棚 做技术夹层时,宜设置检修通道或检修口。 A级和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不宜设置外窗。 当主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固定窗,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 。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

13、直射。 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防止水漫溢和渗漏措施。 门窗、墙壁、地(楼)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均应采取密闭措施。 16 供配电要求 1. 电力供应规划 数据中心电力供应规划应在满足目前使用供电容量要求的同 时,充分考虑远期业务发展的扩容需求。条件允许时应当采用 双路不同变电站高压市电,并配置自备发电机供电的方式。每 路高压市电电源、发电机备用电源均应能够承担数据中心的全 部负荷。 2. 应急电源 为确保数据中心关键设备的供电不受市电可能中断的影响, 应自备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自备发电机设备容量、数量应按 实际负载量及种类计算配置,同时还要考虑自备发电机组未来 扩容的可能性,并预留空间

14、。 3. 低压配电系统 为满足数据中心对供电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应采取必要的 技术措施消除可能出现在UPS本身及输出端的各种故障隐患。 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配置UPS“双总线输出”配送电系统。在变压 器容量配置上考虑变压器负载100%冗余热备份,有条件时应考 虑独立设置UPS专用变压器,同时考虑低压系统未来可能扩容 的需要。 17 考虑到经济性,在系统规划设计时,应根据负载不同的用电安 全等级合理配置UPS系统。先期应考虑经济合理的冗余方式, 后期可根据实际需要,最高可升级到2N并机双母线冗余(或更高 安全等级)方式。 空调系统的供电应当采用独立双回路配电系统,同一区域内 空调设备采用分组供电方

15、式,避免供电大面积同时中断情况的 发生,保证空调设备全年36524小时运转。 4. 防雷接地 (1) 数据中心雷电防护应当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 计规范A级标准要求。应具有完备的建筑避雷及引雷装置。良 好的防雷接地可以使建筑免受雷电威胁,同时应进一步采取必 要措施(如接地、室外控雷技术等)避免因雷电。 (2) 在变配电室低压母线上安装设置一级电涌保护(SPD);UPS 输入配电柜、UPS输出总柜、数据中心机房空调配电总柜应安 装二级电涌保护器;PDU内应安装三级电涌保护器;其他与室外有 关的所有配电设备和线路均应安装一级电涌保护器。 (3) 计算机系统接地,要求采用共用接地系统。若有特殊

16、要求 时可留有安全保护地、防静电接地、交流工作地(零线接地)、 直流逻辑地以及防雷接地端子。接地装置的设计应满足接地电 阻值小于1的要求。 18 建筑智能化要求 1. 信息通信设施系统 信息通信设施系统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语音 通信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会议系统及信息导 引和发布系统。其中通信接入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是整个通信 设施的核心。从安全、可靠出发,数据中心通信接入系统要求 至少设置两个独立的通信接入机房;考虑到不同的客户需求和通 信冗余,应安排多家通信运营商线路进入;进入通信接入机房的 电信管网和冗余线路,应当考虑来自不同方向的路由。 综合布线应根据建筑平面规划和各系统要求进行系统规划设 计,并考虑在合理范围内采取屏蔽和隔离措施,以避免动力线 路对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干扰,确保系统的使用功能得到满足。 数据中心机房区域和其他区域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保持相对 独立,同时要保证互连的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