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为核心增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2054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意”为核心增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意”为核心增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意”为核心增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掌 教法 以“ 意 为核心, 增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 一天津市第一百中学 郑金宾一天津市东丽中学马如艳 “ 意” , 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解释是 “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 。以“ 意” 为核 心 , 意味着教师要基于对教学内容本质 的认识 ,以明确的教学 目标为指引 , 实 现教学设计的精巧融汇、 教学节奏的一 咏三叹、 教学 内容 的隽永深长、 教学过 程的凝练涵咏。 下面以高中数学教学为 例 , 谈谈主要的实施策略。 一 、创设 意象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主体独特 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 象。 意象寓“ 意” 于“ 象” , 是意中之象, 是 一 种富有主观色彩 、 迥异于生活原生

2、态 而能为人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教学意 象的创设 ,可以是形象直观的图片、 模 型、 实物 , 可以是语言的具体表达、 描述 ( 可以夸张、 虚拟) , 还可以是剪辑的音 频、 视频 、 影像 , 甚至可以是多种教学元 素的有机组合。 如教学“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 放视频 :啄木鸟找树枝上的虫子吃 , 首 先在树枝的中间啄个洞,没有虫子 , 根 据虫子的气味,左边的一半 比右边的 浓 , 于是在左边的一半树枝的中间啄个 洞 , 还是没有发现虫子 , 但是这次树枝 右边的小虫的气味比左边的浓, 就开始 向右边搜寻,经过若干次这样的搜寻, 终于找到了虫子。提出问题 : 你认为啄 木鸟聪明

3、吗? 这个故事的背后蕴含着什 么数学道理?这样 , 以“ 啄木鸟找虫子” 为意象 , 使学生如临其境 , 可见可闻, 产 生真切感 , 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二、 构 建意境 意境是指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 创造 出来 的情境交融 、 虚实相生、 物我 同感的艺术境界。 教学中的意境渗透了 教师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能使教师 和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获得更 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数学教学中要注重 意象的组合 , 恰 当地运用事例 , 构建惊 诧的情境, 设置悬念 , 引发学生 的认知 冲突 , 撞击出学生的思维火花, 诱发学 生的好奇心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教学过程与教师情感融为一体 ,

4、 产生 耐人寻味、 真挚强烈的教学氛围。 如教学“ 不等式” 。有一道题 目: 已 知 a , b , m O , 并且 a b , 求证 : 。 0十m D 创设应用情境 : 有白糖 a 克 , 放在水 中 得 b克糖水, 问: “ 此糖水的质量分数是 多少?” 回答 : “ 。” 又问 : “ 白糖增加 m D 克 , 此时糖水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 回 答 : “ 。 ” 追f q: “ 糖水是变甜了还是 0一m 变淡了?” 回答 : “ 变甜了。” 反问: “ 能得 到什么不等式?” 回答 : “ 。 ” 这 0 十 r n D 样 , 以“ 糖水变甜了” 为意境 , 从学生已 有的

5、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 , 让学生 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 揭开了数学 神秘的面纱 , 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 激发意趣 意趣是指意味和情趣 , 也是教学思 想的一种折射。有意趣的教学 , 不是表 面的有趣 、 好玩 , 而要拥有实质上的韵 味 , 彰显本学科 的学科味道 , 能够培养 学生 良好 的道德情操 , 使之具有健康向 上的心理追求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执著钻研的拼搏精神。 如教学 “ 等 比数列” 。创设趣味情 境 : 兔子向来 自大 , 相约和乌龟赛跑 , 乌 龟在前方 1 公里处, 兔子的速度是乌龟 的 1 0 0倍 , 当它追

6、到 1公里处时 , 乌龟 前进了 1 1 0 0公里 ;当它追到 1 1 0 0公 里处时,乌龟前进了 1 1 0 0 0 0公里 启发学生思考: 相同时间段里兔子和乌 龟前进的路程各为多少? 兔子能否追上 乌龟?为什么?这个故事蕴含着什么道 理?这样 , 以“ 兔子能否追上乌龟” 为意 趣,将问题置于趣味横生的情境中, 使 学生 的认知 因素与情感 因素共同参与 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 获得情感 的 熏陶、 智慧的启迪、 思想的启蒙。 四、 饱含 意蕴 意蕴是指教学过程中渗透出来的 内涵。具体表现为利用知识的新旧之 间、 整体与局部之间、 不同特点之间的 差异,深刻揭示出事物的矛盾与冲突

7、、 联系与转化、 拓展与提升, 打破学生已 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延长有效思 维, 激活创新思维 , 实现思维水平 由低 级向高级转化 , 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 转化 , 思维品质由简单向多元转化。数 学有着千姿百态的神韵 ,有着简洁 、 对 称、 抽象、 严谨 、 奇异 、 和谐的风姿。 教师 要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 ,品析数学美 , 领悟数学知识的意蕴 ,愉悦学生的心 智, 让课堂令学生神往与陶醉。 如教学“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 可创 设实验情境 : 将球形弹子叠成正四面体 形球垛, 第 , 层应该放多少颗弹子?第 一 层放 1个 , 第二层应该放几个?是 2 个 , 还是 3个?指导

8、学生在课桌上动手 摆一摆 ,发现第二层应放 3个 , 4个球 的球心的连线恰好构成正四面体。 这样 放的奥妙何在?答 : 这种秩序性保证 了 叠放的稳定性。 第三层呢?第二层球的 球心应和与之相邻的第三层球的球心 构成正四面体 , 放 6个球 , 这些球 围成 两圈, 外圈 5个 , 内圈 1个 , , 以此 类推 , 第 n层应放 l J 个。这样 , 以 “ 感知正四面体 的结构特征” 为意蕴 , 使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既能积极地 用数学方法去思考, 又在操作实践中认 识到均衡 、 有序的对称美、 和谐美, 提高 了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 总之 , 以“ 意” 为核心 , 就要以意象、 意境 、 意趣 、 意蕴为抓手, 将求真 、 求善 、 求实、 求美的学习理念浓缩于有限的教 学过程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 造能力, 增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 , 践行 “ 教学是一门艺术” 的教学理念。 ( 责任编 辑韩大 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