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交流电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91925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相交流电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单相交流电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单相交流电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单相交流电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单相交流电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相交流电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相交流电教学导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相交流电教案 作者: 日期:28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本章要求: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及有效值。 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阻抗,并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4、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感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本章重点: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及有效值。 2、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4、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本章难点:1、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2、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教学时数:1

2、8学时教学方法:自学+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3.1 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一、正弦交流电、交流电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叫做周期性交流电,简称交流电。又分正弦交流电和非正弦交流电。、交流电的优越性: 交流电可以利用变压器方便的改变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交流电动机比相同功率的直流电动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 可以应用整流装置,将交流电变换成所需的直流电。二、正弦交流三要素、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1)、瞬时值 -交流电在任意时刻的值称为在这一时刻交流电的瞬时值。交流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分别用小写字母e、u、i表示。(2)、最大值 -最大的瞬时值,也称为幅值或峰

3、值。交流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分别用Em、Um和Im表示。(3)、有效值 -若一个交流电流和一个直流电流分别通过阻值相同的电阻,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那么就把这一直流电的数值叫做这一交流电的有效值。交流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分别用大写字母E、U和I表示。 直流电流I通过电阻R在一个周期T内所产生的热量为Q=I2RT 交流电流i通过电阻R在一个周期T内所产生的热量为 若交流电流为正弦交流,i=Imsint,则 即 这表明振幅为1A的正弦电流,在能量转换方面与0707A的直流电流的实际效果相同。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有如下关系:小结:、人们常说的交流电压220V、380V指

4、的就是有效值。、电气设备铭牌上所标的电压、电流值以及一般交流电表所测的数值也都是有效值。总之,凡涉及交流电的数值,只要没有特别说明的均指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频率( 1)、周期- -交流电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s 。(2)、频率 -交流电每秒变化的次数,用符号f表示,单位是Hz ,简称赫。(3)、角频率 -交流电变化一周也可用 弧度来记量,交流电每秒所变化的角度(电角度)叫做交流电的角频率,用符号表示, 单位是rad /s。、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1)、相位 -( t+)叫做正弦交流电的相位或相位角。 ( 2)、初相位 -是t=0时的相位,简称初相。初相确定了正弦量在计时起

5、点的瞬时值。 一般规定,初相不超过弧度。若零点在计时起点之左,则初相为正;若零点在计时起点之右,则初相为负。(3)、相位差 -两个同频率交流电的相位之差。、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角频率)和初相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个重要物理量,通常把它们称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二、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根据相位差可确定两个交流电的相位关系,有超前、滞后、同相、反相、正交。 例、已知正弦交流电压试求:(1)最大值和有效值;(2)角频率、频率和周期;(3)相位和初相位;(4)t=0和t=0.01s时电压瞬时值。 问题与讨论: 1、正弦量的最大值和有效值是否随时间变化?它们的大小与

6、频率、相位有没有关系? 答:正弦量的最大值和有效值不随时间变化。它们的大小与频率、相位没有关系。 2、交流电的有效值就是它的均方根值,在什么条件下它的幅值与有效值之比是 答:当交流电按正弦规律变化时,它的幅值与有效值之比是 3、将通常在交流电路中使用的220V、100W白炽灯接在220V的直流电源上,试问发光亮度是否相同? 答:由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是220V,等于直流电源的电压220V,根据有效值的定义,可知发光亮度相同。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一、复数的概念与运算(一)复数的表示 、在直角坐标系中,把横轴称为实轴,纵轴称为虚轴,分别用来表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两个坐标轴所确定的平面称为复平面

7、。 、每一个复数都可以在复平面上用一个点来表示,而复平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一个复数。 3、复数的四种表示方法: A=a+jb (二)复数的运算1、复数的加减运算: 1)代数法-复数进行加减运算时,要先将复数转换为代数形式,然后,实部和实部相加减,虚部和虚部相加减。 2)作图法-应用平行四边形。2、复数的乘除运算: 复数进行乘除运算时,要先将复数转换为极坐标形式。复数相乘,将模相乘,辐角相加;复数相除,将模相除,辐角相减。二、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根据此正弦量的三要素,可以作一个复数让它的模为Um,幅角为t+,即 Um/t+=Umcos(t+)+jUmsin(t+) 由此可见,这一复数的虚部为一正

8、弦时间函数,正好是已知的正弦量,所以一个正弦量给定后,总可以作出一个复数使其虚部等于这个正弦量。因此可以用一个复数表示一个正弦量,其意义在于把正弦量之间的三角函数运算变成了复数的运算,使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问题简化。故表示正弦量的复数可简化成 Um/ 需要强调的是,相量只表示正弦量,并不等于正弦量;只有同频率的正弦量,其相量才能相互运算,才能画在同一个复平面上。画在同一个复平面上表示相量的图称为相量图。三、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瞬时值形式i = 0 相量形式 I = 0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瞬时值形式 u = 0 相量形式 U = 0 作业:看书2.3

9、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一、纯电阻电路1、元件上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纯电阻电路-交流电路中如果只有线性电阻。设电阻两端的正弦电压为:实验表明,交流电流与电压的瞬时值仍符合欧姆定律,即:(1)、数值关系: 结论1:在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瞬时值、最大值及有效值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均符合欧姆定律。(2)、频率关系:-同频(3)、相位关系:-同相 结论2: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是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量。(4)、相位关系:2、电路的功率(1 )、瞬时功率 -在交流电路中,瞬时功率是指电压瞬时值和电流瞬时值的乘积,用p表示。 瞬时功率总是为正值(或者为零),表明电阻只要有电流就消耗能量,因此,电阻是一

10、个耗能元件(为零的瞬时除外)。(2)、 平均功率(也叫有功功率) -是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用P表示。 计算公式和直流电路中计算电阻功率的公式相同,但是,这里的P是平均功率,U和I是有效值。举例 一个R=10的电阻接在的电源上,(1)试写出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2)画出电流与电压的相量图;(3)求电阻消耗的功率。二、纯电感电路1、元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纯电感电路-交流电路中,如果只用电感线圈作负载,而且线圈的电阻和分布电容可忽略不计的电路。 设通过线圈的电流为: (1)、数值关系: 结论:即在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最大值及有效值之间也符合欧姆定律。(2)、频率关系:-同频(

11、3)、相位关系: -电感两端的电压超前电流90(4)、相量关系: 2、感抗(1)、感抗:具有阻碍电流通过电感线圈的性质,所以XL 称为电感元件的电抗,简称感抗。 (2)、电感线圈具有“直流通畅、高频受阻”的性质。(3)、 注意:感抗只等于电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最大值或有效值之比,不等于它们的瞬时值之比。3、电路的功率(1)、 瞬时功率(2)、有功功率电感线圈不消耗能量,所以P=0。(3)、无功功率-它反映的是储能元件与外界交换能量的规模,是瞬时功率的最大值,用 QL 表示,单位为var和kvar。结论:电感不消耗能量,只和电源进行能量 交换(能量的吞吐),是(储能元件)。举例一个5mH的线圈,

12、接在的电源上,试写出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画出电流与电压的相量图,求电路的无功功率。三、纯电容电路1、元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纯电容电路-交流电路中,只用电容器作负载,设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1)、数值关系:结论:即在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最大值及有效值之间也符合欧姆定律。(2)、频率关系:-同频(3)、相位关系:-电流超前电压90 (4)、相量关系:2、容抗具有阻碍电流通过电容器的性质,所以XC称为电容器的电抗,简称容抗。电容元件具有“隔直通交”作用3、电路的功率(1)、 瞬时功率(2)、有功功率电容器不消耗能量,所以P=0。(3)、无功功率结论:电容不消耗能量,只和电源进行能量交换(能量的吞吐),是储能元件。举例、一个10uF的电容器,接在的电源上,试写出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画出电流与电压的相量图,求电路的无功功率。作业:P52-22.4 串联交流电路一、RLC串联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2、复阻抗-Z=R+jX=R+j(XL-X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