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概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1803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概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上古诗词总结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杜甫的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中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 草木;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刻画了:一位面对沦陷的山河,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 虑忧愁不停地挠

2、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孤立于长 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解释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 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赤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 怎么看? 答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为感时伤别,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按第二种说法,诗人把花鸟作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似乎也如人 一样因感时面迸出了泪珠(花上的露珠),鸟也如人一样因恨别而惊恐地鸣叫。考虑到这首诗的主 旨是忧乱伤春,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

3、主语理解为作者自己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 者当时的心理,因此我们选择第一种说法。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所描绘 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 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后庭花”指的是南朝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此 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 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4、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 马冰河入梦来。 (4)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

5、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 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5)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 答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 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 “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6)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似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 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 世浮沉雨打萍。 (3)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 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 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 句:城

7、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 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 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 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 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5)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

8、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 (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 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3)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 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 (5)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6)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 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

9、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7)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 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抒发诗人初见泰山时的激动心情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 青未了。 (2)诗中描写泰山雄伟气魄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 ,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

10、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 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 其妙处。 答

11、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 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苏轼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西湖 美景令作者陶醉,以至于流连忘返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诗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 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 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

12、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通过对早莺、新 燕的动态描写,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答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 家家。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

13、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引用典故,表明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句子是:报君黄 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这首诗描写了三个时间的画面,请分别用三个短语概括:敌兵压境 、浴血奋战、夜袭敌营。 (4)诗的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描写,运用夸张和比喻相结合的 手法表现边关将士的威严之势。 (5)“半卷红旗临易水”最易让人联想起的一句诗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给人以悲壮之感,可见战争的残酷。而“半卷红旗”这一细节更加重了 悲壮的气氛。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陈毅的梅岭三章中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 旗十万斩阎罗”的诗句,表现了诗人誓与敌人斗争 到底的革命精神。夏完淳的别云间中也有一 句诗抒发了这种情怀: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2)诗中将永别家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 慨叹的语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