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班、元素周期律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91802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赛班、元素周期律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竞赛班、元素周期律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竞赛班、元素周期律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竞赛班、元素周期律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竞赛班、元素周期律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赛班、元素周期律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赛班、元素周期律讲解(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原子序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元素名称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素 核外电子排布 从12号元素,即从氢到氦:有1个电子层,电 子由1个增到2个,达到稳定结构; 从3 10号元素,即从锂到氖:有2个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由1个增到8个,达到稳定结构; 从11 18号元素,即从钠到氩:有3个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由1个增到8个,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 一、核外电子排布的 周期性变化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

2、排布呈 周期性变化。 H LiBeB C N He Na K Rb Cs Fr Mg Ca Sr Ba Ra Al Ga In Tl Si Ge Sn Pb P As Sb Bi O S Se Te Po F Cl Br I At Ne Ar Kr Xe Rn 原子半径 根据上图所示元素原子的大小,比较一下原 子的微观结构原子半径,有何规律 思考 Li F Na Cl K Br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Rb I Cs At 大 小 大 小 幻灯片 9 原子半径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二、原子半径的周期 性变化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 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同周

3、期 (2)同主族 (3)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元素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原子序数 10 11 12 1 3 14 15 16 17 18 元素名称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主 要 化 合 价 主 要 化 合 价 主要化合价118号元素 +1 0+1+2+3+4+5 -4-3-2-1 0 +1 +2 +3 +4 +5 +6 +7 0 -4 -3 -2 -1 思考 分析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在39号元素中,从Li到N,正价由+1到+5 ,从C到F开始有负价,负价由-4到-1;在11 17

4、号元素中,正价由+1(Na)到+7(Cl);从中部的 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Si)递变到- 1(Cl),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除由于F、O元素化学性质的特殊性不显正 价和稀有气体元素外,其它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值=最外层电子数,负价的绝对值=8-最外层电 子数。 元素化合价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三、元素化合价的周 期性变化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 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 四、元素的金属性、非 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1、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 法: (1)什么是金属性,什么是非金属 性? (2)如何用实事比较Mg和Al的金属 性强弱? (3)如何用实事比较Cl和S的非

5、金属 性强弱? 金属性判断: 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 的难易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 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 性);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金属间的置换 反应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 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生成的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酸性强弱; 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强弱。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非 金 属 性 递 增 非 金 属 性 递 增 金 属 性最 强 非金属性最强 金 属 性 递 增 金 属 性 递 增 五、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1、电离能 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

6、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 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用 符号I1表示,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 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 M(g,基态)M+(g)+ eI1 M+(g,基态)M2+(g)+ eI2 电离能反映了原子失去电子倾向的大小。 电离能越大,越难失去电子。 根据下图元素第一电离能曲线图,总结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N P Be Mg Zn As 5 10 15 20 25 30 35 原子序数 I1 136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2、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电离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同主族,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电离能逐渐减小; 特殊: I(Be)I(B)

7、, I(Mg)I(Al) I(N)I(O), I(P)I(S) I(Zn)I(Ga) 3、I1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 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 、半充满(p3、d5、f7)和全充满(p6、d10、 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 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 解释下列电离能的反常现象: I(Be)I(B), I(Mg)I(Al) I(N)I(O), I(P)I(S) I(Zn)I(Ga) 4、I2、I3及各级电离能的应用 钠和镁的第一、二、三电离能 元素I1/kJmol1I2/kJmol1I3/kJmol1 Na4964562691

8、2 Mg73814517733 分析表中数据,请试着解释:为什么钠易形 成Na,而不易形成Na2,镁易形成Mg2,而不 易形成Mg3? 5、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 的第一电离能最大,而碱金属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最小,这是为什么? 6、电离能及应用 M(g) e- = M+(g) H=I1 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 布的实验验证。 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是原 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 然结果。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表示它 越容易失去电子,即该元素的金 属性越强。 六、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1、电负性的概念(X) 为了比较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 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

9、g)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 用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来衡量元素在化合物 中吸引电子的能力。他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并 以此为标准确定其他元素的电负性。 电负性逐渐 。 增 大 电负性有 的趋势减小 电负性最大 电负性最小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电负性逐渐 。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 元素电负性呈现 趋势。 增 大 减 小 2、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能力和成键类型。 一般认为,电负性 1.8的元素为非金 属元素,电负性 1.8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小于 大于 3、电负性的意义 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 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他们之间通常 形成 键;如果

10、两个成键元素间 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他们之间通常 形成 键。 规律与总结 离 子 共 价 概念应用 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 性值,判断他们哪些是离子化合物, 哪些是共价化合物 NaF HCl NO MgO KCl CH4 离子化合物: 。 共价化合物: 。 NaF、 MgO、 KCl HCl、 NO、 CH4 规律与总结 电负性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 引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化合 价为 值;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 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 素的化合价为 值。 弱 正 强 负 概念应用 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值 ,指出化合物中为正值的元素 NaH ICl NF3 SO2 H2S CH

11、4 NH3 HBr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别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在1.8以下,非金属元素的 电负性在1.8以上,利用电负性这一概念,结合其它键参数可 以判断不同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化合键 的类型。 (2)化学键型判别 电负性相差较大(x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结合 形成化合物, 通常形成离子键。电负性相差较小(x 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通常形成共价键 ,且电负性不相等的元素原子间一般形成极性共价健。 (3)判断分子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 X 大者,化合价为负; X 小者, 化合价 为正; X = 0, 化合价 为零。 3、电负性的应用 小结 元

12、素周期律的内容:随着元素原子序 数的递增,元素性质(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 属性、元素第一电离能、元素的电负性 )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 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 变化的必然结果。 1、写出11-18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标出化 合价 2、比较Na、Mg、Al、S、Cl的原子半径 和Na+、Mg2+、Al3+、S2-、Cl-的离子半径 3、比较Na、Mg、Al的金属性和S、Cl的 非金属性 4、画出第三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 曲线图 5、画出19-3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 电子排布式 将下列各组原子按半径由小到大排列 Li、N、

13、F; Cl、Br、I; H、O、F、S、 P 同主族元素的离子: Li+ Na+ K+ F- Cl- Br- 核电荷数相同的单核微粒: Fe Fe2+ Fe3+H- H H+ 电子数相同的单核微粒: O2- F- Na+ Mg2+ Al3+ 问题讨论 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分析 1.每一横行有什么相同点? 2.每一纵行有什么相同点? 每一横行的电子层数相同 每一纵行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除稀 有气体元素外) 1、写出11-18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标出化 合价 2、比较Na、Mg、Al、S、Cl的原子半径 和Na+、Mg2+、Al3+、S2-、Cl-的离子半径 3、比较Na、Mg、Al的金属性和S

14、、Cl的 非金属性 4、画出第三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 曲线图 5、画出19-3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 电子排布式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 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周期 )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 _ 电子层数 1.横行( 个) 具有相同的_的元素按照 _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 行称为一个周期。 周期(7个)7 周期 长 周 期 第1周期: 第2周期: 第3周期: 第4周期: 第5周期: 第6周期: 不完全周

15、期 第7周期: 短 周 期 2种元素 8种元素 8种元素 18种元素 18种元素 32种元素 29种元素 族 主族 (A) 副族 (B) A , A , A , A ,A , A , A 第VIII 族: 稀有气体元素 零族: B , B , B , B ,B , B , B 第八、九、十纵行,位 于 B 与B中间 2.纵行( 个) 注意: 1、主族序数 _最外层电子数 2、各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什么是过渡元素? 4、哪些是金属,哪些是非金属? 5、主族元素分别有哪些? 6、F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别是什 么?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ns轨道上,价电子 的构型是ns1或ns2,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包 括A和A族,它们都是活泼金属,容易失 去电子形成+1 或+2价离子。 1、s区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s区和p区的共同特点是:最后1个电子 都排布在最外层,最外层电子的总数等于 该元素的族序数。s区和p区就是按族划分 的周期表中的主族。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np轨道上,价层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