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91710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1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专业基础综 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是为招收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中药基本知识 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评价的标准是中药学及相关 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按照中药学学科专业领域特点,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中药化学、中 药鉴定学和中药学三门课程。 一、一、考查目标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

2、本原理和方法分析、 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方式和试卷题型三、考试方式和试卷题型 1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1)中药化学: 100 分 (2)中药鉴定学:100 分 (4)中药学: 100 分 2 2考试方式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3 3试卷题型试卷题型 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越考考研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鉴别题、 问答题、论述题和实验设计题,每份试卷涉及其中约 5 种题型。 四四、考查要点、考查要点 1 1、 中药化学中药化学

3、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作用。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2 重点重点内容:内容: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1.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 重点内容: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分离方法。 第三章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糖和苷类化合物 1. 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 2. 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 第四章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 1.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 2.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4、; 3.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 1.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2.熟悉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3.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 4.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第六章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 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2.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七章

5、第七章 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 1.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2.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萜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 第八章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 1.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2.熟悉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3.熟悉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3 重点内容: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第九章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 1.掌握强心苷、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2.熟悉强心苷、甾体皂苷类

6、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3.熟悉甾体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重点内容:强心苷、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第十章第十章 生物碱生物碱 1.掌握生物碱的含义、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2.熟悉生物碱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中药。 重点内容: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及提取与分离方法。 2 2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重点内容: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引起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 中药新资源开发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鉴定中药鉴定学学的发展史的发展史

7、 1、熟悉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 重点内容:代表性本草著作的特点。 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2、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重点内容:采收、加工与贮藏与质量的关系。 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中药的鉴定 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2、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3、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4、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重点内容: 中国药典附录有关中药材鉴定的方法与规定;鉴定的一般程序;四大 鉴别法的主要内容;常用经验鉴别术语;显微鉴定实验室常用的制片方法;微量升华、荧光

8、分析、显微化学反应等特殊鉴定方法;常见的纯度检查、有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的主要内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4 容和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类中药 1、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 33 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材(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川乌、草乌、 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防己、板蓝根、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 芷、当归、防风、柴胡、龙胆、丹参、黄芩、党参、木香、苍术、半夏、川贝母、莪术、天 麻)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9、重点内容: 上述常用中药多来源品种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 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 或有毒成分。 第六章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茎木类中药 1、掌握茎木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 5 种茎木类中药材(川木通、关木通、苏木、鸡血藤、沉香)的来源、产地、 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常用中药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第七章第七章 皮类中皮类中药药 1、掌握皮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 6 种皮类中药材(牡丹皮、厚朴、黄柏、肉桂、五加皮、香加皮)的来源、 产地、性状及

10、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常用中药的商品类型、来源及主要鉴别特征和代表性成分。 第八章第八章 叶类中药叶类中药 1、掌握叶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 2 种叶类中药材(大青叶、番泻叶)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显微常数测定;多来源品种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九章第九章 花类中药花类中药 1、掌握花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 6 种花类中药材(丁香、辛夷、金

11、银花、红花、西红花、菊花)的来源、产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5 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植物形态、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花粉粒的形态及鉴别意义;多来源品种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 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十章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1、掌握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 10 种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五味子、木瓜、苦杏仁、桃仁、枳壳、小茴香、 马钱子、栀子、砂仁、豆蔻)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 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

12、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种皮的显微特征及鉴别意义;上述常用中药、多来源品种的来源、主要鉴 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 1、掌握全草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 6 种全草类中药材麻黄、细辛、金钱草(广金钱) 、广藿香、穿心莲、石斛 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常用中药、多来源品种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 效、或有毒成分。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 1、掌握藻、菌、地衣类中药材的定义

13、、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2、掌握 4 种藻、菌、地衣类中药材(海藻、冬虫夏草、茯苓、猪苓)的来源、产地、 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 冬虫夏草及混伪品的系统鉴别; 茯苓与猪苓的比较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 分。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树脂类中药 1、掌握树脂类中药材的分类、组成及共性特征; 2、掌握 3 种树脂类中药材(乳香、没药、血竭)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 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6 重点内容:

14、上述常用中药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加工方法、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 成分。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其他类中药 1、掌握其他类中药材的分类、组成及共性特征; 2、掌握 3 种其他类中药材(冰片、青黛、五倍子)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 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3、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药材的来源、产地加工、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概述动物类中药概述 1、 掌握动物类中药材的分类及共性鉴别特征。 重点内容:药用动物各分类群(门、纲、目、主要科)名称及代表药材与原动物。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动物类中

15、药的鉴定 1、掌握 10 种动物类中药材(地龙、蟾酥、斑蝥、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麝香、 牛黄、鹿茸、羚羊角)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 法; 2、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混伪品。 重点内容:上述药材及常见混伪品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及主要有效,或有毒成分; 商品类型;常用经验鉴别术语。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1、掌握矿物类中药的基本性质及分类方法; 2、掌握 5 种矿物类中药材(朱砂、雄黄、信石、炉甘石、滑石)的来源、产地、性 状鉴别特征、主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重点内容:矿物的性质;上述常用矿物药的主要鉴别特征及

16、主要成分。 3 3中药学中药学 第一章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和中药学的发展 1、熟悉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概况。 重点内容:中药、生药与中药学的概念。 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及贮藏中药的产地、采集及贮藏 一般了解。 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7 一般了解。 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 1、掌握中药作用的含义、基本原理; 2、熟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的表述方法及相互关系,中药功效的分类; 重点内容:中药作用的含义、基本原理。 第五章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1、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五味的含义及阴 阳属性,升降浮沉的含义,归经的含义及依据; 2、熟悉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3、熟悉升降浮沉的转化条件; 4、熟悉归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