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91667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第十二章 作业空间设计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四节 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五节 座椅设计 2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

2、、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3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作业空间 (1)近身作业空间 (2)个体作业场所 (3)总体作业空间 2作业空间设计 4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作业空间设计

3、的一般要求 (一)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二)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三)总体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 5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平均执行时间 /min 20 15 10 5 0 低 中 高 频率 重要性 功能 使用顺序 原则的适用性 图12-1面板布置原则与作业执 行时间 的关系 6 人因工

4、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 因素 一、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度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者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 的尺度范围 (3)确定数据运用原则 (4)选择合适的数据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查找表选择有关数据值 (6)如有必要,对数据作适当的修正 (7)考虑测量衣着情况 (8)考虑人体测量学数据的静态和动态性质 7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

5、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 因素 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一)视野 (二)主要视力范围 (三)眼高 (四)视觉运动规律 8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 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 角度来表示。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 胞的分布状况有关,正常人两眼的视野大致相同。

6、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60以内的区 域,辨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20;分辩字母的视 线角度为530,在各自视线范围以外,字和字母 模模糊糊,趋于消失。对于特定的颜色的辨别,视 线角度为3060。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 侧1的范围内。 (一)视野 9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基准,则最大 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以下70。颜色辨别界 限为视平线以上30,视平线以下40。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

7、准视线的,一般状态下 ,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40,坐着时低于水平 线15;在站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在 坐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8。最佳观看展 示物的视区在低于标准线30的区域里。 (一)视野 10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 区: 1.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视 网膜中心窝处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1.53,其特点是对 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

8、。 2.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 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3.有效视力范围,视角18,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 在该区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 。 (二)主要视力范围 11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有时,对被观察物体并不要求获得十分细致的 清晰程度,所以注意力不必集中,视力也不紧 张。此外,视力范围与被观察的目标距离有关 。目标在560mm处最为适宜,低于380mm时

9、会发生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楚。 当观察目标需要转动头部时,左右均不宜超过 45,上下也均不宜超过30。 (二)主要视力范围 12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人眼具有视觉特性,在目视工作中人眼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人眼适应性与人眼的高度及显示器、控制器的位置有关 。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当满足人的视觉特性的要求。 配置不当将引起作业者的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作业的效率 降低,安全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

10、人口中,眼 高的范围约为(147175)mm。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至 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两组数据值 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必须 适应的眼高范围。 (三)眼高 13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四)视觉运动规律 (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 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 向的物体。因此,很多仪表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

11、针 方向运动。所以仪表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 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因而水平式仪表的误 读率(28)比垂直式仪表的误读率(35)低。 14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 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 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视区内仪表的布置应考虑 这一点。 (5)两眼的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 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

12、眼睛不动;在一般 操作中,不可能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 。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四)视觉运动规律 15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工作体位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二)工作体位 1.坐姿作业 2.立姿作业 3.坐、立交替的作业 16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

13、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坐姿、立姿、坐立交替相 结合姿势,也有一些作业采用跪姿和卧姿。在作业中使用 良好的作业姿势可使作业者时刻处于轻松的状态。在确定 作业姿势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作业空间的大小和照明条件; 2.作业负荷的大小和用力方向; 3.作业场所各种仪器、机具和加工件的摆放位置; 4.作业台高度及有没有容膝空间; 5.操作时的起坐频率等因素。 17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

14、持的。 1.坐姿作业 坐姿是指身躯伸直或稍向前倾角为100150,上腿平放,下 腿一般垂直地面或稍向前倾斜着地,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体 位。 坐姿作业具有以下特点: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长;身体 稳定性好,操作精度高;手脚可以并用作业;脚蹬范围广, 能正确操作。 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就是坐姿作业。对于以下作业应采用 坐姿作业:精细而准确的作业;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施力 较小的作业;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 (二)工作体位 18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15、。 2.立姿作业 立姿通常是指人站立时上体前屈角小于300时所保 持的姿势。立姿作业的优点及缺点如下: (1)立姿作业的优点 可活动的空间增大;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立 位比频繁起坐消耗能量少;手的力量增大,即人 体能输出较大的操作力;减少作业空间,在没有 坐位余地的场所,以及显示器、控制器配置在墙 壁上的情况,立姿更好。 (二)工作体位 19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2)立姿作业的缺点 不易进行精确和细致的作业;不易转换操作;立姿 时肌肉要

16、做出更大的功来支持体重,容易引起疲劳 ;长期站立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对于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工作地的控制装置布 置分散,需要手、足活动幅度较大的作业;在没有 容膝空间的机台旁作业;用力较大的作业;单调的 作业,应采用立姿操作。 (二)工作体位 20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3.坐、立交替的作业 某些作业并不要求作业者始终保持立姿或坐姿,在作业 的一定阶段,需交换姿势完成操作。这种作业姿势称为坐 、立交替的作业姿势。 采用这种作业姿势既可以避免由于长期立姿操作而引起的 疲劳,又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活动以完成作业,同时稳定 的坐姿可以帮助作业者完成一些较精细的作业。 坐、立交替作业的作业面按立姿作业设计,座椅面高度应 与作业面高度相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