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1634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 学 优 化 教 学 方 : 去 提 升 课 堂 实 效 周 娟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需要优化教学策 略来加以解决 , 具体来说, 要提高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 性 , 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盲 目追求课堂活动, 忽视教学实 效的问题。要立足实践,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合理 定位课 堂教 学 目标 , 才能有效提升语文课 堂教学质量。 一 、强化 目标意识 。 有的放矢 课 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 于教 学 目标 。课 堂教 学 目标 的实质就是进 一步 细化课 程 目标 , 具有 指导 教 学 过程 , 确定教学方向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最终实现学 生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 目标对课

2、堂教学的运作具有制约作用, 教学 目标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保障。语文教师理解与把 握教学 目标的程度将成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决定因素。 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具有方 向性和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由于课时有限, 教师的讲解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很不 实际的, 针对每一篇文章的课堂教学 , 要做到重点突 出, 解 决难点 , 明确每 一篇 文章 的学 习任 务 , 做 到有 的 放矢 , 要把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作 为宗 旨。 二、 创设教学情境 , 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 需要对情境进行构建 , 这是由语文 学科 的教学 特点所 决定 的 。在 小学 语文 教材 中 , 被 选 人 的每一篇文章 , 实 质就是

3、 创设 的一个个 情 境 。笔 者 认 为 , 构建情境 的过程 , 就是教师带 领学生 阅读并进 行 指导的过程。通过适当的手段重现抽象 的文本, 实质 就是具体化和形象化语言的过程, 是结合实际设置情 境 视野的过程 , 也是把学生融入 生动情境之中 的过程 。 可以这样说 , 自从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 就与语 文开始进行接触。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语言环境之 中, 生动的学 习机会可 谓无 时 不有 。很 多语 文 教师 对 课文知识讲解得过于详细, 把整片文章大卸八块 , 生怕 有遗漏 。这 就会 导致 文质兼 美 的文 章美 感全 无 , 面 目 全非 。而学 生往 往认 为 , 这样

4、 的教 学激 发不 了学 习语 文的兴趣 , 会让人产生厌倦感。语文教师不断创设情 境 , 这需 要动一 番脑筋 。学生 每天学 习和复 习的任务 此 , 善于利用反馈信息进行课 堂节奏 的调节 , 是实现 以 学定教 的重要手段 。 四、 详略得当, 打造高效 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强调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 教学内容进行区分 , 教学讲解时能够详略得当, 突出重 心。以学定教就是基于这一原理进行教学计划的制 定, 从而营造高效语文课堂。 例如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 古诗两首, 一篇是 杨万里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另一篇是苏轼的 六 月二十七 日望湖楼醉书 。在学习前一首古诗的时候, 我把

5、教学 的重点 放在最后 一句 “ 映 E t 荷 花别样 红 ” 上 。 针对学生 的学 习情 况 , 其接触 的古 诗还 不能 够为 他们 组建完整的鉴赏体系, 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导学案的 时候, 要着重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 进一步在 学生脑海里刻画古诗的美感。相对来说 , 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 这课的易错音、 易混字对于小学五年级的 孩子来说已经不是大问题, 老师通过简单的引导和讲 解就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利用学生 的学习情况 , 制 定合适 的教学计划 , 更加有利于课堂效率 的提升。 另外, 通过对这首古诗 中的修辞进行讲解也可以 为其他古诗或者 文章铺平 道路 。例 如在教授

6、第 二首古 诗 六月二十七 日望湖楼醉书 时就出现了夸张的修辞 手法, 此处相当于对夸张这种修辞方法进行 了一个强 化和巩固。当学生第二次接触这种修辞手法之后 , 就 不会觉得 陌生。 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为教师要做到清楚于心 , 从学 生角度进行课程 内容的安排 。只有将 学生不 会的 内容 教会了, 将学过的内容巩固了, 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 语文带 给他们 的乐趣 , 让语文 给学生带来 真正 的快乐 , 才 能为未来语 文逻辑思维的完善铺 平道路 。总体教 学 计划 的制定对 于学生的学习有着 重要 的影 响。 以学 生 的学 习状况 为基 础 , 制定有针对 性 的教 学计划 , 是

7、实 现 以学定 教的关键 。 总之 , 以学定教遵循 以人 为本的原则 , 基 于学生 对 知识的把握程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无疑是让课 堂变得高效的关键途径。相反 , 单单关注空洞的教学 理论而不去结合学生的学情, 是无法取得显著成效的。 在当今的教学关系中, 强调师生之问的互动才能够实 现教学的“ 共赢” 。所以, 我们要坚持 以学定教的基本 教学策 略 , 帮助学 生在 理解课 文 的基础 上 突破课 本 的 限制 ,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实现语文学 习的突飞猛进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小学 ( 2 2 6 3 0 0 ) 2 4 珏 丈 天J 2 0 1 4 1

8、 1 很重 , 科 目的大容量使学生整天处于忙碌之中, 这种背 景下, 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把一些乐趣给予高负荷运转 中的学生 , 学 生就会 对 这 门科 目给予 双倍 的热情 。情 境教学在设计上存在的学习多种多样的形式。下面简 单 地阐述几个方 面。 导语引入法。好的导语具有牢牢吸引住学生的作 用 ,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俗语说得好 , 良好的开端 就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语有利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 , 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对话生成法。就情境的有效方式而言, “ 对话” 属 于其一 , 是 教师对学生积极 引导产生 的方式 , 教师 的观 念应不断更新 , 思路经常进行调整, 把平等

9、对话与合作 互动的平台为学生搭建起来, 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交 流对话 , 从 而实现教学相长 。 体验调动法。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是诱发认识 活动 的积极 因素 。文 学 和生 活具有 相 同 的特征 , 语 文 和生活具有相等的外延 。所以, 理解文学作品需要原 有 的生 活经 验来帮 忙 , 应把 原有 的生 活经 验充 分调 动 起来, 从而把它与生活的相似之处找出来, 使学生的情 感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并产生共鸣, 这样 的阅读 才会 与预想 的效果相吻合 。 三、 精心安排课 堂提 问 。 启发 思维 1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 求 设计 的问题要有明确 的 目的性 。在 问题 的设

10、计上 要注重目的性, 要与教学目标紧扣, 这是激起学生思考 的必要条件。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 对教材进 行积极的钻研, 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理顺 , 掌握教材 特点, 明确教学要求 , 把教学 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下来。 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是 问题设计的出发点, 这样的问 题有利于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 发挥对学生的注 意力集中功能 , 引导学生学 习向生动活泼 方 向发 展 , 逐 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 融会贯通知识 , 提高分析 问题与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问题应大小适 中。问题 太 大 , 必然 造成 空 泛 的结 果, 会使学生的思维漫无边际, 不知如何把握考虑的方

11、 向; 问题太小 , 极易 出现琐碎的想象 , 产生较低的思维 含量 , 学生 的学习兴趣很难被 调动起来 。因此 , 教师在 设计问题时, 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出现 的反应进行预设 , 把问题的大小容量准确把握好 , 注重 问题的适度性 。 问题要多少适量。不少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设 计较多的提问, 通过师生的一问一答, 对话教学的特点 就可以充分体现,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但笔者认为 这种认识偏差较大。因为太多的问题, 将会把学生带 入高度紧张的状态 , 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为提问做 课 堂教 学 准备的紧张之中, 对文章的内涵仔细品味则没有心思, 时间也不允许。同时, 提问

12、过多, 问题就会陷入“ 浅” 和 “ 滥” 的泥潭 , 与 问题 教学 背道 而驰 。衡 量 问题数 量是 否合适 , 应以是否达到提问教学 的目的作为衡量的标 准。虽少胜多是达到 目的要求; 虽多无益则反而达不 到 目的。 2 问题 设 计 的技 巧 抓住关键 , 找准切人点 。一篇课文有很多 问题要解 决, 教师应以教学 目标和课程标准为导向, 充分考虑学 生的认识水平, 结合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 把几个重要 的教学问题提炼出来, 作为品读的切入 口, 这样就会避 免在细枝末节问题上打转, 从而使教材的疑点和难点以 及重点得到解决。教师应把提问的切入点找准, 使问题 具有覆盖全文和“ 牵一

13、发而动全身” 的作用。并有利于 开启学生智慧 , 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关 键就是找准切入点 , 把突破 口定位在关键 问题上。语文 教学要具备“ 拈” 的工夫, 拈出一点而带动全面。因此, 教师应把教材 吃透 , 对 编者 的 目的要全 面理解 , 掌 握好 课文的重点难点, 从而把关键问题找出来。 变直为曲, 引人人胜。教师在课堂上, 一味地直来 直提问, 就会使问题 的启发性减弱, 时间一长, 学生就 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 对学生思 维 的发展造成 一定 程度的影响 。如果教师 以“ 曲问” 的 方式提出问题 , 对提问角度进行变换 , 让思维转个弯, 督促

14、学生 开动脑筋 , 那 么就可以取得好 的教学效果 。 科学 地确定问题的指 向。 目的明确是设 计 问题应 该注重 的条件 。漫谈式问题有利 于学生把握 回答 问题 的范围。学生思维的集中程度受问题指向明确程度所 决定 , 问题指向明确了, 学生就会以问题 的指向为导 向, 把合理的答案找出来 , 为养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奠定 基础 。 提问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堂 上提出 的问 题要 注 重 以 “ 开放 性 问题 ” 或 “ 发 散性 问 题” 为主 。这样有利 于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 , 督促 学生在 积极的思考中, 做出创造性回答。设计这种问题有利 于学生以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 , 对培养学生的自主 和合作以及探究精神极为有利。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 , 增添教学的魅力, 构建师生知识与能力的交流平台, 是我们一线教师的 奋斗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过程的体现, 也是理念 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与沟通, 在友好合作的氛围中共享活动成果, 积极为学 生创造主动探索的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才 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 : 江苏省扬州市 江都 区大桥 中心小学 ( 2 2 5 2 0 0 ) 25 2 01 4 1 1诬 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