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1604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契约华工制是西方殖民者掠夺中国廉价劳 动力、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榨取高额利润的产 物,是充满血腥压迫和剥削的一种肮脏制度, 是西方列强侵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恩格斯 确切地称之为“中国隐蔽的苦力奴隶制”契约华 工制产生于17世纪西方殖民者东来后对中国劳 力的掠夺。首先在荷属东印度地区兴起,以后 在英属马来亚地区得到发展,鸦片战争后则形 成高潮。契约华工以东南亚地区的人数最多, 时间也最长。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一)契约华工的概念 “契约华工”,指的是我国失业破产的劳动人民, 被“招募”到国外做工,从事体力劳动,与外国资本家 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契约规定应募地点、工作工种

2、、年限、工资数额以及垫船费伙食费等。这种契约实 际上就是一纸卖身契,签约后的华工就丧失了人身自 由,沦为资本家手中变相的奴隶。 这种被拐卖到西方殖民主义者所属的殖民地从事 繁重体力劳动的华工,在英美文献里,被称为“苦力” ,是专指被拐卖到西欧和美国从事类似奴隶劳动的华 工,这种人在我国文献中俗称为“猪崽(仔)”。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一)契约华工的概念 据史学界老前辈著名学者陈翰笙教授估计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二百年内 ,从我国被贩运到南北美洲、东南亚、大洋州 、欧洲和非洲各地的猪仔总数不少于六、七百 万人。其中从18811930年这五十年间,经 由新加坡转运到其他地方的猪仔就约

3、有五百万 人之多。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一)契约华工的概念 契约工是一个笼统的总的称呼,其中按人 身的不自由程度,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契约华工 他们与雇主(招募者)之间立有契约合同 依据。他们无选择职业的自由,必须依照契约 合同规定在某种植园或其他企业内做工完成规 定的年限;在招募时,由招募者付给身价出卖 的钱(一般为三十银元),并由招募者预垫船 费和伙食费,由以后的每月工资中扣还;劳动 时受监工的监视,经常受到打骂体罚等非人的 待遇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2)猪仔 它是契约华工中地位最低的一种形式,鸦片战争 后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猪仔制成为契约 华工中的主要形式。猪仔其身

4、份地位是: 第一,从其来源来说,是被骗或被绑架、劫掠来 的沿海港口设有拘留集中“猪仔”的场所,称为“猪仔” 馆。 第二,在运输途中,如同装运猪豕牲口一样,被 关闭在船仓底,“一入番舶,如载豚豕”,谓之“卖猪 仔”; 第三,到国外后,受尽主人各种虐待、摧残,人 身完全丧失自由,与奴隶无异。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3)赊单工(也称赊欠单工) 它出现在十九世纪的中期。赊单工的特点 是,其出国做工的旅运费不是自筹,而是由资 本家预付的。到达目的地后,必须与雇主资本 家订立契约,其由资本家赊付的旅运费,必须 在工资中按月扣还,不仅还本,还要付利息。 这种本利剥削比一般高利贷还要苛刻。赊单工 在选择职业和

5、工作地点方面,比“猪仔”稍自由 一些,但也仅仅是相对而言,至少不过是半自 由而已。 (2)成长期(18世纪末一19世纪中叶) 主要是英属马来亚殖民地开发需要而兴起的,并 开始往西印度群岛和圣赫勒拿岛等地转贩契约华工, “猪仔”贸易随之开始。 “一拐二卖三为奴”的“猪仔” 贸易为特点。 (3)发展期(19世纪40年代一70年代) 华工出国合法化、出国人数多、范围广。大多数 华工是被强迫掳掠、绑架出洋,并以严刑拷打逼签契 约的。 澳门、香港和五口通商口岸是国内贩卖中心。新 加坡和槟榔屿则是转贩和转卖的中心。 (4)下降期(19世纪70年代末一20世纪初) 由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 地限

6、制、排斥华工,原先那种赤裸裸的“猪仔” 贸易代之以更狡猾的形式,华工出国重点仍在 东南亚。清政府也改变了原先的“弃侨”政策, 代之以“护侨”政策。 (5)衰退期(20世纪初一40年代) 主要是赴欧战华工 ,随着1914年马来亚契 约华工制的废止,荷属东印度也采取措施,逐 步不使用契约华工,直到终止。 (二)契约华工的出现和分布 2、契约华工的分布、工种 契约华工通过各殖民者的招雇,被贩运到世界各地,其分 布地区非常之广,几乎遍及世界五大洲。 华工被运到南洋英荷的殖民地,在邦加、勿里洞开锡矿, 在苏门答腊种烟草,在马来亚种橡胶、在婆罗洲开田辟荒; 华工被运到南美洲各殖民地,在古巴种甘蔗、在秘鲁挖

7、鸟 粪,在巴拿马开运河、在巴西种菜、在墨西哥种棉花; 华工在美国和加拿大修铁路,淘金砂、开矿伐木; 华工在俄国开采阿穆尔金矿,修筑海参威港口,兴建西伯 利亚铁路; 华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开挖金矿、种菜种烟; 华工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南非、毛里求斯、夏威夷各岛, 都有大量华工从事各种繁重劳动。 总之,华工作为廉价劳动力而被贩运到了世界各地。 他们在挣脱了契约期的束缚后,往往在当 地经营餐馆、洗衣店、瓜果摊贩,或佣工、建 筑工等低贱职工,艰难地生存下来,繁衍后代 ,浪迹天涯的海外华工就是这样形成的。 3、契约华工的数量 契约华工出国的高潮阶段是十九世纪五十 年代至二十世纪初,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

8、告结束。在这一期间,我国至少有七百万契约 华工到了世界各地,南洋各殖民地的契约华工 最多、最集中。 3、契约华工的数量 据不完全统计,从18811930年到达海峡殖民地(新加 坡和马来亚部分地区)的华人共约八百三十万人,契约华工占 了近六百万名。 到美洲等地的华工,运往秘鲁、古巴、智利、檀香山的契 约华工,在18451874年的三十年内,有数字可查的达到四 五十万人,几乎是同一期间,运往美国的华工达十三万多人。 19041910年,运往南非开金矿的华工前后有七万多人 。 19061910年,由我国山东、河北、东北等省运往沙俄 远东地区的华工,达到五十五万多人,平均每年十一万多人。 沙俄殖民主义

9、者在中亚细亚的土耳其斯坦地区,同在远东地区 一样,也招募了大量华工。1910年,在土耳其斯坦的华工和 中国商贩,总数约十余万众。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1、“猪仔”买卖的特点 (1)用拐骗或绑架的方式进行招幕 各国资本家利用在中国设立的“猪仔馆”,委托洋 行作为经纪人或雇佣其它专门的“猪仔”贩子进行拐运 。 鸦片战争后,英、法、美、荷、西班牙、葡萄牙 等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贩运华工以牟取暴利的“ 猪仔贩运”活动。如,18世纪40年代中期,英商德滴 在厦门开设德记洋行,同另一家英商合记洋行共同包 揽厦门及附近地方的苦力买卖。荷兰殖民者在汕头设 有元兴洋行,垄断了汕头的“猪仔”买卖,专门向苏门

10、答腊日里的荷兰种植园输送华工。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1、“猪仔”买卖的特点 (1)用拐骗或绑架的方式进行招幕 诱、拐、骗、绑架无所不用其极。 无论使用什么手段,每为经营“猪仔”贸易 的洋行弄到一名苦力,即付酬金银洋3元,以 后增至810元,高者可达100元。 (2)利用契约的形式进行活的商品交易 (3)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在猪仔馆里,他们即失去了行动自由,切处于 严密监视之中,近百人关押一室,以辫相连,结成一 串,牵往囚室。 “猪仔”被押入密封船舱内,人称“海上浮动地狱” 。当时,从澳门到古巴要航行147天至160天,至美 国加州需要75天至100天,至秘鲁需要120天。英美 等商船为了多赚钱

11、,本来装300人的舱位硬要塞进 600人,华工日间只能并肩屈膝而坐,夜间交股架足 而眠。却将粮水供应降至最低限度。华工中途因船只 通风设备差,而空气窒息,饮水少、食物恶劣、疾病 蔓延,加之捆绑、鞭苔、毒打等,使苦力不断死亡。 (3)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据统计,19世纪50年代初,航行途中苦力 的死亡率,到秘鲁的为32%,到巴拿马的为 24%,到英属圭亚那的为20,到古巴的高达 45。 华工的生命换来了西方航运商手中的白花 花的白银。他们从猪仔贸易中赚得了惊人的利 润。从香港、澳门开往美国的苦力船,实际船 费每人还不到5元,而船票的售价为70元,装 运一名华工的利润高达13倍,据计算,往秘鲁 或西

12、印度群岛的猪仔船,载运700名华工就可 获得5万元的船票收入。 2、华工在侨居地的苦难生活 船到目的地后,更悲惨的命运又在等待着 这些劫后余生的华工幸存者。 恩格斯所说。契约华工是一种“以印度和 中国隐蔽的苦力奴隶代替公开的黑人奴隶制。 ”其实契约华工所受到的虐待比奴隶更为厉害 。 人称“猪仔”出国有三苦:“始则受船舶运 输之苦,次则受垦荒操作之惨,终则受鞭挞戈 杀之刑,其环境直地狱耳。”实不为过分。 2、华工在侨居地的苦难生活 从1847-1874年的27年之中,运赴古巴的华工共 十四万三千多人,但真正到达古巴的只有十二万六 千人。 在古巴的华工大多数是被囚禁于甘蔗园从事奴隶 劳动,每天劳动

13、至少在14小时以上,而每月工资只 有4元,只相当于当时古巴一般工人工资的1/10或 1/15,不仅如此,华工还遭受种植园工头的任意鞭打 、折磨以及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甚至枪杀。 残酷的压榨和虐待,造成华工大批死亡,约有 75%的华工在契约期未满之前就耗尽体力倒毙死亡 。 据1870年随我国总领事出使古巴的谭乾初记载 ,被掠往古巴的十二万身强力壮的华工,“今则仅存 四万有奇”。而这三分之一的幸存者,据清政府派往 古巴的使者陈兰彬等人亲调查访查:“现时折手、坏 脚、瞎目、烂头、落牙、缺耳、皮开肉裂指请验伤 者已复不少”。 2、华工在侨居地的苦难生活 在秘鲁山场,糖寮、铁路、农田劳动的华 工所受虐待

14、同古巴华工一样,特别是秘鲁近海 钦查岛上挖鸟粪的华工死亡率最高,当地天气 酷热,温度很高,而且终年无雨,华工每人被 勒令一天挖四、五吨鸟粪。一处工地上有百分 之四十的华工犯肿脚病,被迫跪着干活,先后 运到钦查的四千多名华工,“有劳动过度而病 菌毙,有堕落鸟粪层中活埋者,有不堪苦役自 绝壁上投海而死者,仅存之人数不过百人而已 。” 2、华工在侨居地的苦难生活 东南亚地区的契约华工,处境同样悲惨。 英属马来亚也是契约华工比较集中的地方,这 里华工死亡率特别高,从1910-1920年这10年 中华工的死亡率每年平均为20%,比同一时期 ,同一地区的当地居民的死亡率要高7倍,比 当地欧洲人要高23至3

15、0倍。 2、华工在侨居地的苦难生活 猪仔钱(港主货币) 2、华工在侨居地的苦难生活 到俄国去的华工,其命运也不比美洲、东 南亚华工为好。他们在俄国远东大都充当矿工 、农业雇工、土木建筑工、工资通常只及俄国 工人工资的一半,因此被大量使用。而在俄国 中亚地区土耳其斯坦的华工,一贯被沙俄“视 为俎上之肉,任意脔割”。 (三)契约华工的苦难 在罪恶的“猪仔”买卖的同时,还有一种“猪花”贩 卖,即掠卖中国女子出洋。 据计,从1860一1899年间贩往东南亚、澳洲、 美洲、非洲和东北亚的中国妇女有11万余人。她们出 洋后或在种植园、矿山劳作,或为家庭仆役,也有不 少被迫为娼。18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6、3536名成 年华人妇女中,约有2157名妇女的职业大概可以列 人妓女之中。1870年初,美国出售华人妇女按年龄 计价,每岁约值100多元。这些妇女多数是到美国之 后才被逼签订契约为娼的。无疑,“猪花“贩卖也是“ 苦力”贸易中令人辛酸的一页。 3、华工在侨居地的贡献 契约华工制是应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 时期开发殖民地的需要而组成的劳动大军, 它在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废除后及时补充了世 界各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契约华工 从国内带来了生产经验和技术,带来了中华 民族的物质文明,以自己的生命和血汗开发 了东南亚、美洲、非洲、大洋洲,促进了当 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点连殖民主义者 也不得不承认。 3、华工在侨居地的贡献 “假如没有中国人,就不会有现代的马来亚”而 “如果没有现代的马来亚的助手(橡胶)、欧洲和美 国的汽车工业就永远不会有这样巨大的发展。” 华工对开发美国西部所作的重大贡献,更是举 世公认的。美国境内几条横贯大陆铁道干线的西段 ,如中央太平洋铁路、南太平洋铁路, 以及西部几 个洲的支线。大部分用华工的血汗筑成,加利福尼 亚的繁荣靠华工的双手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