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深基坑开挖与降水方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1596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站深基坑开挖与降水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泵站深基坑开挖与降水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泵站深基坑开挖与降水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泵站深基坑开挖与降水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泵站深基坑开挖与降水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站深基坑开挖与降水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站深基坑开挖与降水方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给水加压泵站工程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天津滨海旅游区南部给水加压泵站项目泵房及附属工程项目 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目 录第一章、工程综合概况3第一节、工程概况3第二节、周边环境条件3第三节、地质概况5第四节、地下水情况7第二章、编制依据及说明9第一节、本方案编制的目的9第二节、本方案的编制依据9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9第一节、项目管理组织9第二节、管理措施14第三节、项目管理班子成员14第四章、施工部署和顺序15第一节、施工准备工作15第二节、施工顺序及现场布置16第三节、测量放样

2、16第五章、基坑钢板桩支护方案18第一节、支护结构主要材料的选用18第二节、基坑支护施工步骤18第三节、钢板桩施工要求19第六章、降水及排水21第一节、基坑降水井施工与基坑内降水21第二节、基坑排水23第七章、土方开挖24第一节、土方开挖的准备工作24第二节 施工机械配备及劳动力组织25第三节、基坑开挖顺序26第四节、基坑施工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32第八章、施工监测及控制33第一节、施工单位监测工作内容33第二节、监测技术要求33第三节、监测组织34第四节、第三方监测单位工作内容35第九章、应急措施和预案38第一节、应急预案38第二节、应急措施38第三节、应急救援组织架构41第四节、事故报告42

3、第五节、应急预案流程图44第十章、 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45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技术管理措施48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技术管理措施48第十三章 附图表49第一章、工程综合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天津滨海旅游区南部给水加压泵站项目泵房及附属工程建设单位:天津滨海旅游区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天津滨海旅游区内芳菲路东南侧,海晨道东北侧泵房和变配电间:占地面积1043.1平方米,建筑面积1588.7平方米,框架结构,泵房一层,变配电间二层。清水池两个: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吸水井一座: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加氯间:占

4、地面积13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框架结构,单层。传达室:建筑面积28平方米,砖混结构,单层。另外,还包括室外管网、道路、绿化和围墙等。基坑面积:泵房及吸水井基坑约为1100m2,清水池基坑约为2000m2;基坑周长:泵房及吸水井基坑约为150m,清水池基坑约为130m;设计标高至基坑底深度为4.1-6.4m。按现场实际标高为-0.8m,基坑深度为:3.3-5.6m.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总量约为1.2万立方米左右,其中清水池坑土方量约6386立方米,泵房和吸水井土方量约5336立方米。第二节、周边环境条件本泵房及变配电间工程东侧邻近东方文化广场的临时路,基坑西侧有同本基坑同时施工的综合办

5、公楼,综合办公楼为条形基础,从办公楼槽底距自然地坪为2.45m,综合办公楼距清水池的距离为9.2m ,距临时路距离为4.1m应加强对其监测。东侧变配电间贴近泵房基坑,为桩基础,从基础底到自然地坪距离为2.45m ,邻近泵房的4根钻孔灌注桩位于支护桩内侧,对于变配电间的4根工程桩开挖时加强对其保护,在开挖时甩30公分保护量,用人工辅助清理,待开挖完毕后,搭设钢管支撑架对其稳固,钢管支撑焊固至拉森钢板桩上,加强对其监测频率,回填土采用3:7灰土,用汽油夯分层夯实。4根灌注桩距支护桩的距离为1.25m ,开挖时将露出于基坑内部,施工时对其进行保护。(见下图) 基坑周边环境图第三节、地质概况拟建场地场

6、地位于天津滨海旅游区芳菲路东南侧,海晨道东北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号:2012-0366勘察号:2012-673)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3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7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之:1、人工填土层(Qml)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3.003.80 m,底板标高为2.381.28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个亚层,杂填土(地层编号1a):仅在1、14、18、21、23号孔附近分布,厚度一般为1.002.00m,呈杂色,松散状态,由废土、砖渣组成。第二个亚层,素填土(地层编号1b)厚度一般为1.003.80m,呈褐灰色,软塑可

7、塑状态,主要由淤泥、淤泥质粘土、粘土组成,含砖渣、石子,土质结构性差,不均匀。人工填土填垫年限小于十年。2、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厚度0.601.70 m,顶板标高为2.381.28 m,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4)组成,呈褐黄黄褐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3、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厚度14.8016.30 m,顶板标高为1.380.58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4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a):厚度一般为4.305.20 m,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

8、夹粉土、粘土透镜体。第二亚层,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6b):厚度一般为3.105.00 m,呈灰色,流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第三亚层,粉土 (地层编号6c):厚度一般为4.006.00m,呈灰色,中密状态粉,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第四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d):厚度一般为1.502.80 m,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本层土各亚层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4、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厚度1.302.70 m,顶板标高为-14.13-15.62 m,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7)组成,呈黑

9、灰浅灰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有机质、腐植物,属高压缩性土。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厚度5.80m7.50m,顶板标高为-16.32-18.02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个亚层,粉质土(地层编号8a):厚度一般为:2.904.30m,成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体。第二个亚层,粉土(地层编号8b):厚度一般为:2.703.80m,呈灰黄色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本土层各亚层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6、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仅35.0

10、m深钻孔透该层。厚度1.303.00m,顶板标高为-23.07-24.43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9)组成,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7、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仅35.0m深钻孔揭示该层。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30.32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5.00m,顶板标高为-24.63-26.70m,主要由粉土(地层编号10)组成,呈黄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少量铁质、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在揭示范围内,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地基土均匀性分析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地基土竖

11、向成层分布,仅局部水平方向岩层性有所差异,砂粘有所变化,力学性质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工填土厚度比较大,埋深一般为3.003.80m,主要由杂填土(1a)和素填土(1b)组成,杂填土土质松散、杂乱,素填土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夹粉质粘土、粘土组成,土质软,强度低,结构性差,固结度低,对本次拟建工程浅基础持力层选择影响较大;6c层粉土厚度一般为4.006.00m,土质一般,对本次拟建工程桩基础持力层选择有所影响。其他各土层均成层分布,地层总体上是均匀、稳定的。具体分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地质自上而下岩土分布如下表:场地地层分布一览表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层 厚 m层顶标高 m地基承载力

12、特征值(KPa)1a杂填土1.0 2.02.38 1.281 b素填 土1.0 3.8 4粘 土0.6 1.7 2.38 1.28906a粉质粘土4.3 5.21.38 0.581006b淤泥质粘土3.1 5.0806c淤泥质粘土4.0 6.01306d粉质粘土1.5 2.81057粘 土1.3 2.7- 14.13 -15.621108a粉质土2.9 4.3- 16.32 -18.021508b粉 土2.7 3.81809粉质粘土1.3 3.0- 23.07 -24.4316010粉土5.0-24.63-26.70200第四节、地下水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场地内对工程有影响的浅层地下水属于

13、孔隙潜水类型,以大气降水补给,蒸发形式排泄为主,水位随季节略有变化。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0.501.00m。初见水位埋深3.203.60m,标高-1.83-1.37m.静止水位埋深2.202.60m,相当于标高2.952.37m。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左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水质分析报告,本场地地下水属CL-K+Na+型中性弱碱性水,PH值介于7.327.61,为弱碱性水。浅层地基土渗透性表:地层编号岩 性垂直渗透系数KV(cm/s)水平渗透系数KH(cm/s)渗

14、透性等级1b素填土1.0010-71.9710-7不透水4粘土2.9410-71.8410-7不透水6a粉质粘土2.3610-62.4110-6微透水6b淤泥质粘土6.7710-72.7910-7不透水6c粉土9.3510-55.3310-5若透水6d粉质粘土4.0710-63.5710-6微透水7粘土1.0010-71.7510-7不透水第五节 施工总体安排1、首先基坑内设大口井降水,并进行15天以上的降水,并在基坑周围做观测井;2、按支护图纸设计要求施工支承柱;3、清水池、泵房及吸水井第一层土方及护坡同时开挖,在此同时进行护坡、坡脚挂钢丝网喷射C15混凝土;4、泵房、吸水井、清水池开始打拉森钢板桩;5、钢腰梁及支撑系统施工;6、下部土方分层分段开挖施工;7、底板及垫层施工;8、施工主体结构至斜支撑部位;9、进行斜支撑拆除;现场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