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1591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解读(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建设”培训 授课目的: 提升社会单位对“四个能力建设”的认识, 全面提升社会单位自防自救能力。 提升社会单位对消防法制观念的意识,明 确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四个能力建设”重点解析 (一)什么是“四个能力”?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扑救初期火灾隐患能力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二)为什么要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 设”? 1.认真吸取火灾事故惨痛教训要求必须大力提升社会 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2.落实消防工作方针原则需大力加强社会单位“四个 能力”建设。 提示:四个能力建设是当前防火工作的重要 部分,请各单位在坐的消防负责人及主要 管理人

2、一定要引起重视,汇报单位领导, 做好实施方案,并逐条对照落实。 一、检查火灾隐患的能力 根据公安部第61号令:公共娱乐场所应每日进行 防火巡查,营业期间的防火检查每2H至少一次, 营业结束时应对场所进行检查,消除火种。值班 人员夜间防火巡查不应小于2次。 公共娱乐场所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内设 部门每周应开展一次防火检查。 公共娱乐场所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 火检查应包括的内容: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 2.新建、改建、扩建及装修工程有无违章; 3.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4.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疏散导流标志、应急照明设 施完好情况; 5.场所有无遗留火种; 6.消防水源情

3、况、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外 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圈占等影 响使用情况; 7.员工本岗位知识掌握情况; 8.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 况; 9.营业期间有无超过额定人数现象; 10.营业期间有无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 刷等施工、维修作业情况。 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一下消防安全 标志或图示: a)消防设施标志。如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 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 操作方法。 b)提示行标志。如在显著位置设置单位总平 面图,楼层、房间设置疏散指示图;疏散 通道、安全出口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图 c)警示性标志。如在危险场所或重点部位设 置警示性标志。 消

4、防设施标志图例 单位消防管理人职责: 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熟悉本场所消防 设施及布置情况及安全出口情况,每日进 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发现火灾隐患后如何处理? 发现火灾隐患后应立即组织改正。 遇到无法立即处理改正的,向消防安全管 理人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及本部门研究 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时限部门 和责任人,保单位责任人审批。 火灾隐患整改完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 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告知消防安全管理 人。 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什么是火灾? 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 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消防控制

5、室管理及应急程序 员工发现火灾时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 ,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在1min内形成第一灭火力 量,采取如下措施: a)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立即按下按 钮或拨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值班人员; b)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使用现场消火栓、 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 C)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附近的员工引导人员疏散 。 火灾确认后,单位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立即 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3min内形成第二灭火 力量,并采取如下措施: a)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 员工赶赴火场,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 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 有关员

6、工; b)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 施、器材扑救初期火灾; C)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d)安全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e)现场警戒组组织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护火场 秩序 怎么报火警? 发生火灾单位或个人 的详细地址; 什么东西着火,火势 大小; 留下姓名或联系电话 ; 到路口迎接 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一:干粉灭火器的使 用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扑 救各种易燃、可燃液 体和易燃、可燃气体 火灾,以及电器设备 火灾。 4.拔掉保险销 二: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 火灾、木材、纤维、橡胶 等固体可燃物火灾。 1.右手拖 着压把, 左手拖

7、着 灭火器底 部,轻轻 取下灭火 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右手捂住喷嘴,左手 执筒底边缘 4.把灭火器颠倒 过来呈垂直状态 ,用劲上下晃动 几下,然后放开 喷嘴。 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员工熟悉本单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掌握疏散 程序、逃生技能; 根据单位实际,配备相应的火场疏散逃生装备、 器材。如手电筒防毒面罩等; 单位应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疏 散引导员,负责组织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员应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 ,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要求通知,引导火场人员 正确逃生; 火灾无法控制时,单位火场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所 有救援人员撤离。 疏散注意事项

8、 1.根据现场人员特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组织有顺序疏散; 3.正确通报防止混乱; 4.疏散时注意防止烟气; 5.疏散到安全地点后及时清点,对被疏散的 人员进行安抚。 逃生 火灾中的致命因素: 1.缺氧 火场中燃烧消耗大量氧气, 火场燃烧中产生的二氧化 碳会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 ,容易造成室内缺氧 2.火焰 烧伤主要是因为人体与火焰直接接触或受热辐射引起的 逃生 3.高温 火焰产生的热空气能 引起人体烧伤、脱水 、呼吸不畅。 4、毒气 火场中的有毒气体对人 体器官或感觉器官产 生刺激,使人窒息或 昏迷。 逃生 烟 烟迅速蔓延会是受 灾者呼吸困难,心率 加快,判断力下降。 火灾统计表明,火

9、 灾中死亡人数大约 80%是由于吸入火灾 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 而致死的。 逃生 逃生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保持镇静,明辨方向; 2.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3.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4.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5.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6.跳楼有术,勿乘电梯。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习 根据消防法规定,消防重点单位应按 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要求,每半年进 行一次演练。 其它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的要求,至 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 完善。 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公安部61号令 第三十六条规定: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 防安全培训; 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

10、培训应当 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为什么要提高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大量火灾使人们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而引起的; 如:抽烟、违规燃放烟花、玩火、用火不慎。 2.人们不懂基本的疏散逃生知识造成群死群伤。 如:吉林中百等群死群伤火灾 3.不会扑救初期火灾而导致火灾蔓延扩大 如:吉林市“11.5”商业大厦发生火灾。 吉林市“11.5”商业大厦发生火灾 2010年11月5日9时17分许,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河南街的吉林市商业大厦 发生火灾造成19人死亡,24人受伤,过火面积约15830平方米,据现场勘 查事故原因是大厦部分防火卷帘门及自动喷淋设施在火灾发生后未能正常 动作,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单位应

11、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 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能力 必须参加消防安全培训的人有: 1.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 2.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 3.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 4.其它按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的人 员。 培训内容 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 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火措施 ;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及灭火器材的使用方 法; 报火警和扑救初期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 识技能; 组织及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三懂三会” 懂懂基本消防常识基本消防常识会会查改火灾隐患查改火灾隐患 懂懂消防器材使用方法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会会扑救初期

12、火灾扑救初期火灾 懂懂逃生自救技能逃生自救技能会会组织人员疏散组织人员疏散 掌握消防宣传三提示 提示公众所在场所火灾危险性 提示公众场所火场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 口的具体位置,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 正确逃生、自救; 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内灭火器、防护面罩、 手电筒等灭火、逃生器材的具体放置位置 和使用方法。 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员工应达到以下要求: 熟悉消防法律法规 掌握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灭 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掌握本单位、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 施 掌握有关消防设施、器材操作和使用方法 会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疏散逃生自 救 结束语 希望过此次消防安全培训,是大家对消 防、对火灾、对自救有一个基本的、全新 的认识。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为什么不能做,做了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 果;希望大家言传身教影响身边的家人和 朋友,通过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 消防安全意识,关注消防,支持消防。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