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d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90972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d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d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d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d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d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d(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初步结论1I农业信贷背景知识3一、农业概述3二、国际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16II从农业特点看信贷特点35一、从农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35二、从农业国民经济地位看信贷特点55三、从农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61III从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67一、从我国农业投融资变化状况看信贷特点67二、从我国农业外资进入状况看信贷特点77三、从行业兼并重组情况看信贷特点89IV从农业发展趋势预测看信贷特点91一、从对农业的市场需求预测分析看信贷特点91二、从对农业供给因素预测分析看信贷特点96V从农业子行业发展情况看信贷特点100一、从谷物种植行业发展基本情况看信贷特点100二、从蔬菜、园

2、艺种植及水果行业发展基本情况看信贷特点122VI从农业区域发展情况看信贷特点130一、从湖南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分析看信贷特点130二、从浙江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分析看信贷特点131三、从宁夏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分析看信贷特点134初步结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针对前几年粮食连续减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问题,自2004年10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支持“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着力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相继出台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减轻农民税收负担、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制定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

3、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等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5亿亩,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势头,总产量可超过45500万吨的预期目标。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以及有利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夏粮、早稻和秋粮季季增产,主要粮食品种全面增产、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增产的好形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幅超过6%,是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加最多、增幅最高的一年。由于产量增加和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成为2004年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估计可超过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量

4、;农民外出务工等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政策性增收因素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往年。农业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继续提高,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重达到46%,比2003年提高6个百分点,优质稻种植面积超过50%,“双低”油菜籽占油菜籽总面积的74.3%。高效经济作物面积继续扩大,棉花产量大幅度增长,蔬菜、瓜果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畜牧水产业稳定增长,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但是2004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很多因素都是短期的、外部的,明年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农田水利建设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特别是由于近年耕地面积减少过快,导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下降,农业很

5、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仍不牢固。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还没有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不统一,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缩小难等问题将是长期的。2004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农业类公司并未从中受益,其原因在于,我们的农业公司并非是初级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在农业生产经营的链条中,农业类上市公司更多的扮演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而非生产环节,使得其经营的成本在很多时候既没有办法自己完全吸收和承担,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向下游传导,造成了生产经营的被动和尴尬。但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纷纷开始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

6、地,或是依托自己的独特资源和议价能力,锁定或部分确定了上游的收购成本,以便在未来的持续性的消费品价格上涨中受益。2004年上半年的煤,铁和石油等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拥有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是,是否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拥有数量的多寡,将成为未来在竞争中常胜不败的重要因素。I农业信贷背景知识一、农业概述(一)农业的定义和细分1.农业的定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建阳检疫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定义,农业主要是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主要包括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以及中药材的种植。2.农业的细

7、分农业细分主要是上边介绍的4类种植活动的细分。其中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指以收获籽实为主,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其主要包括:谷物的种植、薯类的种植、油料的种植、豆类的种植、棉花的种植、麻类的种植、糖料的种植、烟草的种植及其他作物的种植。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主要包括:蔬菜的种植、花卉的种植和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主要包括:水果及坚果的种植、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中药材的种植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种植。(二)农业的特征分析现代农业具备七个特征:一是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和具有较高的农业劳

8、动生产率;二是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的土地生产率;三是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具有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四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五是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六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七是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分析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适应期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技术的创新。我国的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这些年经过努力已经达到了45%,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

9、我们还有一定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科技对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对国家的贡献率日益增强。但是随着资源的日益短缺,农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科技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世界上每次重大的产业升级都是建立在农业科技和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的基础之上的。1910年蒸汽拖拉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和生产率;1914年工业合成氨技术以及尿素、复合肥的生产技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粮食成倍增长的主

10、要因素;19世纪30年代美国育成了杂交玉米,良种大规模的推广,实现了粮食生产由靠扩大面积到提高单产的重要转变;1940年合成农药的诞生和使用,使农作物的病虫害降低了10%到20%。第一次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其主要特征是把水稻的高秆变矮秆,另外辅助于农药和农业机械,从而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世界上一些国家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在70%以上,像以色列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它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我国的杂交水稻是第一次绿色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发展,确保我们粮食安全的关键

11、因素,在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各国都重视粮食安全,而对于粮食安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粮农组织提出三个标准,第一是国家粮食的自给率必须达到95%以上,二是人均粮食400公斤,三是粮食储备应该达到本年度粮食消费的18%,14%是警戒线。1978年,我国粮食生产只有3亿吨,那时我国人口是10亿。从1978年到1993年,粮食产量由3亿吨增加到5亿吨,尽管面临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和环境不断恶化等不利因素,我们的粮食生产还是大大增加了,主要是科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国的农业基本经验有三条,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12、三靠投入。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实行的良种选用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创新、集成以及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现在小麦亩产平均在300公斤以上,而解放初期,只有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正是由于一个叫蓖麻一号的小麦品种的诞生,我国的小麦亩产从一百五十斤增加到二百五十斤,当时这个品种在黄渤海地区推广的面积达到了1.1亿亩。另外矮秆水稻,还有农大杂交玉米108,使每亩地产量达到一千多公斤。建国五十多年来,全国主要农作物的换代是五到六次,每次换代能使粮食产量增加10%到20%,个别地方增加得更多。目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良种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我国的杂交水稻绝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13、很多非洲及东南亚国家都要求我们派专家到他们国家搞杂交水稻。另外通过一些先进的栽作技术,比如水稻旱育、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可以说在农业作栽技术上是一次革命)等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的能力。还有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植等技术的创新集成与推广,使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明显提高。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显著地提高了我们国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分子标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动物的疫苗生物制剂以及三S技术等已经渗透到现代农业里面,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

14、展的直接动力和关键因素。我国自主培育的16个抗虫棉的新品种主要用来抗虫减灾,这16个抗虫病的新品种已经占了国内65%的份额,我们以抗虫棉90%的市场份额在美国的大公司起到了控制的作用,取得了市场竞争上的主动权。2004年的禽流感,促使我们成功研发了HI5A1灭活疫苗,在禽流感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新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们国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了我们农业农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加入WTO以后,三年的过渡期已经过了,在这三年的过渡期当中,由于我们农业产品竞争力还不是很强,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一定的损失,特别是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给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设置了重重障碍。

15、在加入WTO以前,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检验的标准是42个,加入WTO以后,日本提高了技术壁垒,检验的标准增加到123个,其中一个不符合标准就不能出口。我国科学家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在降解膜的开发和产地环境的监测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降低了农药数量的使用,减少了重金属的数量,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环境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同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有四大问题应该长抓不懈。第一是人口,第二是农业,第三是教育,第四是资源环境。1979年我国是10亿人口,现在是13亿,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就

16、是16亿。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按年人均400公斤算,每年生产的粮食应该达到6.4亿吨。从农业方面来讲,一是人多,二是耕地少,三是淡水资源缺乏。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少,人均1.1亩地。而美国、加拿大的耕地,户均是100公顷,甚至达到200公顷。欧洲国家平均40公顷,40公顷是600亩。另外我国的淡水资源匮乏,人均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但农业用水就占76%,灌溉水的利用率不到40%。我们国家这些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得非常快,但是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慢。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有拖拉机23万台,目前已经达到170万台;1979年联合收割机只有2.3万台,现在是38万台;1979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功率是1.5亿千瓦,现在是5亿千瓦。农业机械对农业的贡献率仅仅是18%,科技的贡献率是45%。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农业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