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死亡证明培训课件2014年7月31日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0748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死亡证明培训课件2014年7月31日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版死亡证明培训课件2014年7月31日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版死亡证明培训课件2014年7月31日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版死亡证明培训课件2014年7月31日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版死亡证明培训课件2014年7月31日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死亡证明培训课件2014年7月31日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死亡证明培训课件2014年7月31日讲解(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死亡登记报告 2014年7月 内容 n死亡原因的定义和填写 n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写 n死亡证的签发及使用流程 死亡原因的定义和填写 死亡原因的定义 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 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 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 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导致死亡的原因可以有多个,包括疾病、损伤中毒及外因; 不包括临死时的表现形式。 第部分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 病都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 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 死亡原因 导致死亡促进死亡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 (a) 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 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 (b) 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

2、的 情况。 根本死亡原因只有一个,用于进行单原因统计分析; 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 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导致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 ,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根本死亡原因 疾 病 最 早 损伤中毒 外 因 损伤中毒 损伤和中毒 的临床表现 a 损伤和中毒 的外部原因 b n临床表现 是指损伤和中毒的性质(例 如:骨折、脏器损伤、烧 伤、中毒和毒性效应等)、 损伤的具体部位(颅内、胸 部、腹部、四肢、全身等) 。 n外部原因 是指引起损伤和中毒的原 因:明确是意外事故、故 意自害、加害、或者意图 不明确的事件,应正确报 告。 损伤中毒: 疾病

3、: 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 c b a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c b a 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 死 亡 原 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把根本情况陈述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在最后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死 亡 原 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 (a)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根本情况陈述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在最后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促进死亡,但与导

6、致死亡的疾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死 亡 原 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根本情况陈述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在最后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死 亡 原 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把根本情况陈述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在最后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死亡原因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a) 肺心病 5年 (b) 肺气肿 10年 (c) 慢性支

10、气管炎 30年 4.2.2 填写举例_(1)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a) 颅内损伤 1小时 (b) 颅骨骨折 1小时 (c) 行人在道路上行走 1小时 意外被卡车撞倒 4.2.2 填写举例_(2) 损伤中毒运输事故 (车 祸) n1)需报告涉及事故的具体运输工具(例如:非机 动车、机动车、火车、船舶、飞行器等); n2)事故发生的地点(例如:公路上、公路以外的 任何地方)Where; n3)死者的身份(例如:行人、司机、乘客、骑自 行车人员等) )Who ; n4)造成事故的方式(例如:飞机坠毁、机动车与 机动车相互碰撞、沉船等) )How。 陆地运输意外事故表 与下列相

11、撞的意外运输事故 受害者所在车辆 或位置 行人 或动 物 脚踏 车 摩托 车或 机动 三轮 车 小汽 车、 轻型 货车 蓬车 重型 运输 车或 公共 汽车 其它 机动 车 火车 或铁 路车 辆 其它 非机 动车 畜挽 车或 被驱 赶的 动物 固定或 静止物 体 非碰 撞性 运输 事故 其它 或未 特指 的运 输事 故 行人W51. - V01.-V02.-V03.-V04.-V09.-V05.-V06.-W22.5-V09.- 脚踏车V10.-V11.-V12.-V13.-V14.-V19.-V15.-V16.-V17.-V18.-V19.- 摩托车V20.-V21.-V22.-V23.-V2

12、4.-V29.-V25.-V26.-V27.-V28.-V29.- 三轮摩托车V30.-V31.-V32.-V33.-V34.-V39.-V35.-V36.-V37.-V38.-V39.- 小汽车V40.-V41.-V42.-V43.-V44.-V49.-V45.-V46.-V47.-V48.-V49.- 轻型货车或蓬车V50.-V51.-V52.-V53.-V54.-V59.-V55.-V56.-V57.-V58.-V59.- 重型运输车V60.-V61.-V62.-V63.-V64.-V69.-V65.-V66.-V67.-V68.-V69.- 公共汽车V70.-V71.-V72.-V73

13、.-V74.-V79.-V75.-V76.-V77.-V78.9V79.- 畜挽车或骑手V80.1V80.2V80.3V80.4V80.4V80.5V80.6V80.7V80.8V80.0V80.9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 )书填写 填卡的基本要求 填卡要求 完整性 准确性 (真实性) 一致性 卡片的基本内容 项目新旧卡的变化内容注意点 第一部分个人信息变化多,强调个人身份认证 真实性(责任心, 细心) 第二部分死亡信息 国际死亡证明书,国际通用, 不变 填卡的难点、重点 第三部分医疗信息取消住院号,医疗机构分类 签名并加盖公章有 效 第四部分调查记录 强调调查的真实性,院外正常 死亡必须填写

14、 家属确认签字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新旧死亡证明的区别 填卡的注意事项 n证书填写不得勾画涂改,医生签字,逐联加盖统一 公章; n有效证件类别及号码:未登记户籍的死亡婴幼儿和 无名尸填 “无”,不得空缺。 n个人身份:离退休后死者,一律填写“离退休人员 ” n死亡地点:“不详”仅限非正常死亡 n最高诊断依据:“6死后推断”仅限死亡地点为“2 来院途中”“3家中”“4养老机构”“9其他场所 ” n调查记录:院外死亡,死因推断,填写调查记录; 填写“死因不明”调查记录必须如实录入国网。 调查记录 调查记录 其他注意事项 n二、三、四联“死亡原因”填写为 ( a )行之临 床诊断 n死亡证第一联是原始凭证,由出具单位随病 案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