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90063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学生间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性很大,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基础程,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对策 信息现代化的今天,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所以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

2、课,也是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先导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提升了计算机基础水平,但与此同时,中职学校本课程的开设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状与分析 (1)教学对象现状的分析 由于各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存在,使得中职一年级新生个体间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大体上可以初略的氛围三个层次:少数学生(低于总人数20%)接触计算机5年以上,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这个群体的学生对本课程保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知识缺乏系统性;约6-7成的学生也对这门课饶有兴趣,但苦于基础和条件所限,其计算技能仅局限于文档的简单编辑(录入和字体编辑)和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应用(网上聊天和游戏);还有部分学生(这

3、一群体中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计算机知识几乎为零,一起也鲜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内心也羞于对人启齿自己的计算机真实水平。正由于教学对象的基础知识水平不一致,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给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课程内容的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它与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相衔接,本教材分为6个学习领域、37个学习项目。主要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Internet的利用、Word文档的操作、Excel软件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加工和演示文稿的创制。理论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三大理念。 (3)教学方法的分析 一直以来,

4、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的中心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开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特别是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就发挥不起来,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时,大多通过网络教室将教材上的知识点示范操作演示一遍,然后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很少有教师能将这些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结合,仅仅是就知识点讲知识点,没有让学生觉得学了这些知识后,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4)教学软、硬件设施分析 由于本课程属于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因此开设该课程的班级和人数众多,虽说目前中职校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机房。但苦于僧多粥

5、少和硬件条件的不足,课堂教学无法顾及全体学生,部分机房的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 (5)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得重要手段,评价的手段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学。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评价的内容也是基于教材的一些简单知识点,脱离实际、偏离应用的评价手段是很难给学生一个综合、公正的评价的。 二、改善对策 中职学校的教育主要体现在能力素质上,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本课程而言,其培养目标是立足于掌握基本的与计算机有关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的基本操作,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形成一定的计算机素养,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

6、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好教学大纲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从把握好教学大纲开始。根据目前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认真学习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课的教学要求。不仅满足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也要强调学习计算机知识过程中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2)分层教学、面向全体、激发学习积极性 由于中职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教学中可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可建议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考试,以便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在讲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分组,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加

7、大深度,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同学,让知识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鼓励学生多上机,更多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 学习环境的搭建在本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在硬件方面不足条件下而经济条件又无法满足时,不妨将设施配备的重心转移到软件平台的建设上。借助极域电子教室的教师端和学生端,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使学生产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增强自信心。然后在放权给学生进行模仿和自主完成。此举极大的弥补设备不足的难题,只需配置较好的教师机和普通的学生机,进行设当局域网设置,就营造除了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通过

8、扩音器来实施教学让机房里的学生人人都能够听见老师的上课内容。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演示令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使用这个软件,从而完成实例。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量化评价过程 基于本课程偏重动手的性质,因此课程的评价也应以操作能力为核心,把评价放在每节课、每项活动的教学实施中。这样的评价模式才能紧扣这样更能准确把握学生每节课的表现和作品

9、的完成情况,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种量化评价的导向下,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争取实践机会,为学生学习本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综上,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还有很长的路的要走,还需要不断探索计算机教育新思路,积极创新计算机教育的新方法,不断总结计算机教育的经验,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来。 【参考文献】 1张铁军.计算机教学中情景的设计及运用J.信息与电脑,2010(5). 2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1(5). 3陈伟.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法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 4韩文智.计算机技术项目教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