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88770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农办农2012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垦)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规范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内容、方法和程序,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和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试行)(农农发20114号)的要求,我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编制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系人:徐晶

2、莹、马常宝电话:010-59193349,59194730电子邮件:,二一二年六月六日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的资料准备、实地踏勘、土壤样品采集、样品检测、综合评价等环节的技术内容、方法和程序。2.引用标准本规范引用下列标准:NY/T 53土壤全氮的测定NY/T 889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的测定NY/T 890土壤有效铜、锌、铁、锰的测定NY/T 1120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NY/T 1121.1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 1121.2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4土壤容重的测定NY/T 1121.5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

3、Y/T 1121.6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7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 1121.8土壤有效硼的测定NY/T 1121.9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 1121.13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 1121.14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 1121.16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 1634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补充耕地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的新增耕地。3.2耕地质量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包括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两方面。3.3耕地地力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

4、力。3.4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耕地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达到的最基本条件。包括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和农田基础设施状况等。3.5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对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耕地地力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意见的行为。4.资料收集和技术准备4.1资料收集补充耕地建设项目批复文件、规划图,实施前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照片等相关资料。4.2评价单元划定根据补充耕地建设项目类型及地形部位、土壤类型、农田基础设施等划分评价单元。5实地踏勘5.1核实内容补充耕地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和土地利用现状等。5.2调查内容地形部位、土层厚度、耕层厚度、耕地质地、田面坡度、砾石含量、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及周

5、边污染情况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相关调查内容。若补充耕地地区及周边土壤和水有可能被污染的,还要调查污染源和污染类型等情况。填写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实地踏勘表(式样见附录A)。5.3调查方法采用实地测量、农户访谈和专家会商等形式。6.样品采集6.1采样密度根据补充耕地项目类型、地形部位和土壤属性等确定采样密度,每个评价单元至少采集1个土壤样品。补充耕地有可能被污染的,要采集用于耕地环境质量指标检测的样品,采样密度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确定。6.2采集方法按NY/T 1121.1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的方法操作。用于耕地环境质量指标检测的样品,按NY/T 1634耕地地力

6、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规定的方法操作。填写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价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式样见附录B)。图示采样点位置。7.样品检测7.1检测项目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钙、镁、硫、铜、锌、铁、锰、硼、钼等项目;若土壤质地过砂或过粘的,增加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等项目;在盐碱区和滩涂的补充耕地上,增加耕层水溶性盐总量等项目;在可能被污染的补充耕地上,根据污染类型、污染形态确定检测项目。7.2检测方法7.2.1土壤pH的测定按NY/T 1121.2规定的方法测定。7.2.2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按NY/T 1121.6规定的方法测定。7.2.3土壤全氮的测定按NY/T

7、 53规定的方法测定。7.2.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酸性土壤按NY/T 1121.7规定的方法测定。7.2.5土壤速效钾的测定按NY/T 889规定的方法测定。7.2.6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按NY/T 890规定的方法测定。7.2.7土壤有效硼的测定按NY/T 1121.8规定的方法测定。7.2.8土壤有效钼的测定按NY/T 1121.9规定的方法测定。7.2.9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按NY/T 1121.13规定的方法测定。7.2.10土壤有效硫的测定按NY/T 1121.14规定的方法测定。7.2.11土壤容重的测定按NY/T 1121.4规定的方法测定。7.2.12石灰性土壤阳离子

8、交换量的测定按NY/T 1121.5规定的方法测定。7.2.13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按NY/T 1121.16规定的方法测定。7.2.14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测定按NY/T 1634规定的方法测定。8.综合评价包括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和耕地地力评价两个方面。若补充耕有可能被污染的,增加耕地环境质量评价,按NY/T 1634的方法操作。8.1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按照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详见附录C)对补充耕地进行评价。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符合性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均符合评价标准的,视为符合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评价标准的,视为不符合。8.2

9、耕地地力评价对符合农业生产条件的补充耕地进行耕地地力评价。8.2.1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实地踏勘内容和样品检测项目中,选取9-15个稳定性、独立性较强的主要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应当包括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农田基础设施指标。8.2.2评价单元赋值根据实地踏勘和样品检测的结果,将确定的评价因子数据赋值评价单元。8.2.3确定评价因子隶属度对于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相应的隶属度;对于定量数据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将评价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相应的隶属度。8.2.4确定评定因子权重采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定因

10、子的组合权重,按NY/T 1634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规定的方法操作。8.2.5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加法计算补充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 =(FiCi)式中:IFI 耕地地力综合指数;Fi 第i个评价因子的隶属度;Ci 第i个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8.2.5划分地力等级根据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值,结合本地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确定补充耕地的地力等级。8.3形成评定意见以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为依据,形成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意见。若对补充耕地开展了环境质量评价的,将其评价结果也作为验收评定意见的重要依据。9.报告编写内容包括补充耕地基本情况、评定内容与方法、评定结论与建议

11、、情况说明及其相关附件。9.1基本情况补充耕地地理位置、基本概况和建设情况等。9.2内容与方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的程序,实地踏勘、土样采集、样品检测、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和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方法和标准等。9.3结论与建议补充耕地是否符合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补充耕地地力等级状况等。补充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补充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的主要措施和建议等。9.4情况说明对实地踏勘、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检测、综合评价中的特殊问题、不同意见进行备注和说明。9.5附件实地踏勘调查表、土壤调查与样品采集表、土壤样品检测报告、补充耕地地理位置图和采样点位图等。附录A: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实地踏勘表(式样

12、)附录B: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式样)附录C: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附录A: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实地踏勘表(式样)野外调查编号评价单元四至范围经度:纬度:海拔:图幅号:图斑号:评价单元地理位置市(州)县(市、区)乡(镇、街办)村耕地类型土地权属评价单元面积土壤类型地形部位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土壤母质砾石含量田面坡度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侵蚀障碍类型道路状况灌溉水源类型田间输水方式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污染物类型污染方位采样点距污染源距离(km)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A1野外调查编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A2四至范围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由GPS仪进行测定。经纬度的

13、计量单位可以选择十进制,小数点后保留5位小数;也可以选择度分秒(),秒的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A3地理位置指项目区评价单元所在市(州)、县(市、区)、乡(镇、办)、村的名称。A4耕地类型指水田、水浇地和旱地。A5土地权属按土地的使用权划分为农户、集体。A6评价单元面积精确到0.1亩。A7土壤类型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修正稿的分类命名。A8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如河流及河谷冲积平原要区分出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高阶地等;山麓平原要区分出坡积裙、洪积锥、洪积扇(上、中、下)、扇间洼地、扇缘洼地等;黄土丘陵要区分出塬、梁、峁、坪等;低山丘陵与漫岗要区分为丘(岗)顶部、丘(岗)坡面、丘(

14、岗)坡麓、丘(岗)间洼地等;平原河网圩田要区分为易涝田、渍害田、良水田等;丘陵冲垄稻田按宽冲、窄冲,纵向分冲头、冲中部、冲尾,横向分冲、塝、岗田等;岩溶地貌要区分为石芽地、坡麓、峰丛洼地、溶蚀谷地、岩溶盆地(平原)等。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具体描述。A9地形坡度所在地块的整体坡度,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测坡仪实地测定。A10地形坡向按地表坡面所对的方向分为E(东)、S(南)、W(西)、N(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NE(东北)等;坡度3时填平地。A11土壤母质按成因类型即母质是否经过重新移动和移运力的差异分为残积物、崩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湖积物、海积物、冰水沉积物、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