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图表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87882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史--图表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外国建筑史--图表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外国建筑史--图表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外国建筑史--图表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外国建筑史--图表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建筑史--图表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建筑史--图表教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建筑史图表外 国 建 筑 史一、古埃及建筑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古王国时期前2722世纪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玛斯塔巴”式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为代表。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哈夫拉、孟卡乌拉为代表,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中王国时期前2118世纪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新王国时期前1711世纪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其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

2、式;其二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二、古代西亚建筑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备注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公元前16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新

3、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办法。(一)、山岳台,又译为观象台、庙塔。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如在乌尔的山岳台高约21米。(二)、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由210个房间围绕30个院落组成,防御性强。由四座碉楼夹着三个拱门的宫城门为两河下游的典型形式。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三)、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及其城北的伊什达城门,用彩色琉璃装饰。采用在大面积墙面上均匀排列、重复动物图像的装饰构图。王宫内建有“空中花园”。(四)、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王宫,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

4、之间以“三门厅”为联系。仪典大厅石柱长细比很大,石柱雕刻精细。艺术水平很高,但有损构造逻辑。三、古代希腊建筑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一)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二) 迈西尼。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

5、筑风格建筑实例备注二、古代希腊建筑:古风时期: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纪念性建筑形成。古典时期: 公元前5世纪,纪念性建筑成熟,古希腊本土建筑繁荣昌盛期。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公元前1世纪,希腊青海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 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

6、窄端为正面。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1. 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1) 多立克(Doric)柱式。 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后在希腊各地庙宇中使用。特点是其比例较粗壮,开间较小,柱头为简洁的倒圆锥台,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总体上,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性格。(2) 爱奥尼(I

7、onic)柱式 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2.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二) 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反应出贫民的人文主义世界观。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当客体的和谐同人体的和谐相契合时,客体就是美的。建筑风格特征为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表现明朗和愉快的情

8、绪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的白昼,”。(三) 古典实例1. 古典盛期的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主要建筑。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及雅典娜雕像。群体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活动的路线,布局自由活泼,建筑物安排顺应地势,照顾山上、山下观赏,综合应用多立克和爱奥尼两种柱式。2. 会堂与半圆形露天剧场。如麦迦洛波里斯剧场与会堂。3. 希腊晚期出现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如雅典的奖杯亭和哈利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出现了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新手法。祭坛发展为独立的建筑物,如帕格玛卫城上的宙斯祭坛。广场普遍设敞廊。四、古代罗马建筑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备注建

9、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创造出一整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建筑艺术:(一)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二)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三)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四)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

10、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五)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六)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建筑成就: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建筑空间创造 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重要建筑类型:(1)神庙。万神庙又叫潘泰翁,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

11、剖面内径都是43.3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2)军事纪念物。凯旋门:为炫耀侵略战争胜利而建,第度凯旋门为单拱门,塞维鲁斯和君士坦丁为三拱门凯旋门。纪念柱:歌颂皇帝战功的纪念物,如图拉真纪念柱。(3)剧场。在希腊半圆形露天剧场的基础上,对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都有很大的提高。如罗马的马采鲁斯剧场。(4)罗马大斗兽场。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5)公共浴场。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内空间流转贯通丰富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6)巴西利卡(Basilica)。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建。如图拉真巴西利卡。(7)居住建筑。一类是四合院式或

12、明厅式,内庭与围柱院组合式如庞贝城中的潘萨府邸;另一类是城市中的公寓式。(8)宫殿。罗马的阿德良离宫,斯巴拉多的戴克利提乌姆宫。城市广场 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周围各类公建、庙宇自发性建造,形成开放式广场,代表性广场为罗马的罗曼奴姆广场。 帝国时期的广场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有的呈多层纵深布局,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风格特征: 其大型公建风格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图和谐统一。建筑师与建筑著作 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五、拜占庭

13、建筑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备注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步分。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希腊十字式教堂的特点 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如威尼斯的圣马克教堂。东欧等东正教国家的教堂 采用改进了的拜占庭式风格。一般教堂规模都较小,其特点:外部造型多为饱满的穹顶高举在拉长的鼓座之上,统率整体形成中心垂直轴线,形成集中式构图。君士坦

14、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型制建筑。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六、 西欧中世纪建筑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备注一、早期基督教建筑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益复杂,在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

15、。体型教简单,墙体厚重,砌筑教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罗马的圣保罗教堂。型制:巴西利卡长轴东西向,入口朝西,祭坛在东边。巴西利卡前有内柱廊式院子,中央有洗池(后发展为洗礼堂),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建采光塔。为召唤信徒礼拜建有钟塔兼瞭望用。二、罗马风建筑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叫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造型特征。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三、哥特式(Gothic)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