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整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87012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整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前 言一、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对象(一)历史:(1)过去的事实;(2)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3)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二)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产生发展历史及其衍变规律的科学。(三)新闻史和政治、经济、文化史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史是研究新闻史的基础;另一方面,新闻史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政治、经济、文化史的研究。(四)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内容:封建社会(1300多年),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00多年),社会主义社会(40多年)的历史;报刊(6万),通过社(1300个),电台电视台(3000多家)的历史;大小宣传战役

2、(数百次),杰出新闻工作者(上千人),新闻宣传思想(数十种)的历史。二、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的意义总的来说,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也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为实现服务。具体来说,是因为:第一,现代历史哲学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种观点认为,历史事实和已经过去的事实并不是一回事;过去的事实只有通过记载反映出来才是历史,“历史是说过和做过的事情的记忆”。第二,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继续和发扬历史上新闻宣传活动的优良传统。如:政治家办报的传统,全党办报的传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传统;讲事实、讲真话、讲真理的传统;艰苦奋斗的传统等。第三,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向老一辈新闻

3、工作者学习。如,优秀记者黄远生、邹飘萍、范长江、陆怡、穆青等;优秀编辑家陈冷、潘公展、邹韬奋等;优秀评论家王韬、梁启超、陈布雷、张秀鸾、邓拓等;优秀新闻经营家汪康年、英敛之、汪汉溪、胡政之、肖同兹等。第四,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可以帮助我们丰富有关新闻事业的历史知识。知历史的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学习新闻史的重要性。三、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发展概况第一阶段:19171949年,新闻史著作50多种。其中,最早是1917年姥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影响最大的有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规模最大的有管仲翼的新闻学集成。第二阶段:19491978年,重点是研究无产阶段报刊史,又偏重于政治斗争史,左的观点严重。第三阶段:1

4、978今,是空前繁荣时期:教研队伍扩大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出现,近100部专著,1000多篇论文;学术活动空前活跃。第一章 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溯源一、古代报纸产生以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有人类就有新闻传播活动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记载:墨子.明鬼篇周宣王死,“以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教材P1);史记.信陵群列传:“公子与魏王搏,而北境举烽,言赵寇至,且人界,魏王释搏,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臣之客,有能探得赵王阴事者。越王所为,客辄报臣”。(二)关于古代报工产生以前的传播手段文字产生以前,有口头、烽烟、旗鼓、木铎等;文字产生以后,有甲骨、金文、竹绵、露布等。二、关

5、于古代报纸产生的三种观点(一)周朝说(二)汉朝说。 (略)(三)唐朝说。三、唐代“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一)“开元杂报”理解原文(教材P7)讲解分析:第一,关于“开无杂报”的外观;第二,关于“开元杂报”的内容;第三,关于“开元杂报”的意义。(二)“敦煌进奏院状”第一,“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英S1156,1982年;法P3547,1986年);第二,“敦煌进奏院状”的内容简介(教材P9);第三,“敦煌进奏院状”的特点(包观、发报方式、内容);第四,“敦煌进奏院状”的意义(和后业的邸报类似,属新闻传播媒体;主要刊登朝廷消息,由进奏官司传发;具有官报性报,但不是正式官报;属于由官文书向官报

6、转氏的形态)。第二节 宋氏的邸报和小报一、宋代的邸报(一)宋代邸报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一,唐末以来军阀割据的废除;第二,废节度史,削其兵权,收其赋人,于给予俸禄,赐以宅第;第三,分全国为15号,朝廷命官“权知军州事”,下设州郡;第四,州郡在京师设置奏院。统一的局面下,出现了由中央统一发行的官报。(二)“都进奏院”及其作用第一,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对名都进奏院整顿(由各州自行管理改为中央门下省管理);第二,都进奏院的职责,一是收受和传送官文书,二是在政治机构内部传递信息。(三)宋代邸报的内容第一,皇帝的诏书、起居;第二,官吏的任免、章奏;第三,战报、刑罚等。(四)宋代封建统治者对邸报的控制第一

7、,内容控制。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内容严禁刊载,如天灾、军情、朝廷机事;第二,定本制度。真宗咸平二年(999)规定,“进奏院所提报状每日一写,上枢密院本供报”;第三,判报制度。南宋光宗绍四年(1193),邸报改由门下后省编定,交给事中判报,然后交进奏院报行天下。(五)关于印刷邸报宋代没有印刷邸报的记载,但根据当时的条件,南北宋之交,可能有雕板印刷的邸报(神宗熙宁四年1071,5月18日诏书称:“全进奏院摹印颁降诸路仍每年给钱一千,充镂扳纸墨之费”;在此基础上,后来到明末出现活字印刷的邸报,顾炎武云:“忆此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1638,方有活版,自此之前,并是写本”。二、宋代的小报(一)小报的产生

8、第一,产生于北宁末年,(教材P16,仁宋康定元年1040,诏书称“访闻在北京无图之辈及书肆之家,多将诸色人所进边机文字报 、卖,流布于外,许人陈告报;)第二,盛于南宋(周麟之论禁小报教材P17);第三,小报产生的原因(社会急剧变动,人们关心身家性命和国家大事)。(二)小报的特点第一,小报的发行。邸史之辈,在京无图之辈及书肆之家所旨营,是其谋生手段,这说明它已成为一种面向公众、以商品形式出现的新闻媒界;第二,由于适应社会的需要,发行速度邸报更快。(三)小报的内容官史任免,皇帝诏书,邸报未报之事。第三节 明代的邸报和民间报房一、元有邸报吗?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刘家林书P27.)辨。元代无邸报,但有新

9、闻传播活动。(教材P20)二、明代邸报的发行其发行环节有三:第一,是通政司,即“出纳帝命,通达下精”;第二,是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其职责之一是发抄诏书、章奏;第三,是提塘(即各省派驻京师的官长,担任军情、文件的传达及抄传邸报)。三、明代邸报和内容第一,皇帝诏书、皇室消息;第二,官吏任免、臣僚章奏;第三,军事消息;第四,社会新闻(资料一,应山女子 长三寸,教材P24;资料二,太仓失盗,新闻通史第一卷,P135)。四、明代“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一)“万历邸钞”明代邸报有时被省时的人抄录成册,保留下来,如“万历邸钞”。“万历邸钞”原藏吴兴刘氏嘉业堂,共322册,万历元年起,

10、万历四十五年止;其内容丰富生动(如“高拱卒”,新闻通史第一卷P160)。(二)“天变邸抄”明代邸报有的因所刊事实重大而被单独抄录的,如“天变邸报”,“天变邸抄”专门报道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5月初六日北京“天变”详情,原文(讲义P18;通史P164);分析(略)。(三)急选报明代邸报也有少数原件被保留下来的。如急选报(讲义P28)。第三节 清代的官报与京报一、清代的官报清代官报的发行仍采用明代的方法,有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在制作方式上,基本上是手抄,反比明代落后;印刷报纸属民间报房的事。二、清代的报房与京报(一)民间报房第一,明代中叶,即有民间报房出现(教材P26);第二,清代民

11、间报房的发展(教材P3637);清初,下级官吏,以职之便,刻报营生;乾隆以后,一部分下级官吏与官方脱节,私设报房,以编发报纸为职业;第三,当时著名的报房有公慎堂、聚兴、聚升、合成等。(二)京报第一,京报的定义:民间报房所出报纸为京报;明末清初,京报没有报头和封面;同治后,以黄色连皮纸作封面,有报头,称“黄皮京报”。第二,京报的内容(教材P38)。第三,京报是中国古代形式最完备的报纸(讲义P3132)。思考题:1、唐代邸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宋代邸报有哪些发展?3、为什么说京报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报纸?第二章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概说第一,历史背景(中国腐败;西方的兴起侵略者要近代报刊传递

12、信息)。第二,外人在华报刊的发展概况:第一阶段,1842年前,起始阶段,以广州为基础,以察世裕每月统计传、东西滋考每月统计传为代表;第二阶段,1912年前,扩张阶段。第三,怎样评价外人在华办报活动:一、文化侵略;二、传播新观念;三、促进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端一、外国传教士创办的第一批中文报刊(一)察世裕每月统计传第一,马礼逊来华(1807年9月来华;所做三件工作为,读中文典著500本,译圣经和编华英辞典筹备办报)。第二,创办(米怜来华;1815年8月创办;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宣传内容基督教义,儒家伦理道德,宣传天文地理知识,报道时事政治)。第三

13、,梁发与察世裕每月统计传(刘家林书P51-52)。(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第一,创办(形势变化外人增多,鸦片走私,冲突加剧,外人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创办1838年4月,主持者郭士立).第二,东西滋考每月统计传的进步。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相比较,该报在宗旨上、内容上、策略上和业务上均有明显的进步(讲义P7-8。教材P48)(三)其他中文报刊特选撮要每月记传、天下新闻、依泾杂说(教材P45-46)二、外国人创办的第一批外文报刊共17家,长者达20年之久。其中,澳门有9种,影响最大的是蜜蜂华报(Aabelha da china,教材P4546);广州计有英文报刊7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广州记录报(Can

14、ton Registor),1827年11月创刊,受鸦片贩子马地臣资助,商业性报纸,鼓吹侵华;广州周报(Cantom Press),1835年9月创刊,自由贸易派主持,主持对华鸦片贸易;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出版时间长,1835年9月1851年12月,内容丰富涉及中外关系、中国政府动态、传教活动的报道、中国文化研究、社会情况等;因而影响最大。三、早期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特点地域上,集中于华南沿海和南洋;目的,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服务;业务上,外文报刊优于中文报刊;方向上,中文报刊的非宗教发展趋势。第二节 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扩张一、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扩张的原因及表现(一

15、)原因第一,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侵华活动的不断加剧和加深。第二,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新闻信息大量产生。第三,来华外人增多,他们需要了解情况并相互沟通。(二)表现第一,地域上,由南洋、广州、香港、上海。第二,趋势上,由宗教而非宗教倾向。第三,种类上,外商企业化报纸的兴起。二、香港、上海两个外报基地的兴起(一)香港外报基地的兴起第一,概况(战后30年,香港中英文报刊20多种,占全国报纸总数的70%)。第二,主要英文报纸,共计17种,其中最重要的有德臣报(the China mail),1845年2月创刊,英商德臣主笔,故名,1974年8月停刊,是在华出版时间最长的外报;刺报(Daily Press),1857年创刊,英商莫罗所有,1919年停刊。第三,主要中文报刊。其中有遐尔贵珍,创刊于1853年8月,大量介绍西方文化,重视新闻报道和新闻改革;中外新报,1864年创刊,由英文刺报附出,后归中国人所有;中外新闻七日报,18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