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同课异构”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83008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同课异构”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例谈“同课异构”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同课异构”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同课异构”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磊论坛 2012年第17期(总第l85期) 例谈“同课异构”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 章群锋 慈溪市保德实验学校初中部,浙江 慈溪315303 同课异构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 其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应用和教学风格展示的 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近来年,同课异构广泛应用于 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和区域及校本教研活动中。由于信 息技术周课时少,老师又以单干为主,开展校本教研难度 大,区域活动往往走走形式,效率低下,对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和自身专业能力发展收效甚微。本人回顾去年体验的两 个同课异构模式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感觉对促 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研活

2、动有效开展具有借鉴 推广意义。 一 、网络同课异构模式 信息技术老师较之其他学科老师有更高的信息素养, 能熟练利用网络论坛丌展互动交流活动。去年市教研室组 织了“课堂疑难问题解答”课例研究活动,构建了“确定主 题一解读教案一教案修正一确定观察视角一交流评课一反 思总结”的网络研究模式。 第一步:上课老师上传各自教案和说课内容。考虑到 参与教师来自不同年级段,将教材内容一并上传。老师也 可将困惑来,集思广益,消除理解障碍。而课前说课有 利于听课者事先把握执教者教学思路,明确执教者教学思 想。比如在“Flash图层动画”课例研究中,董老师以日全食 天文奇观为主线,利用道具模拟,Flash动画实现的

3、教学模 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黄老师以导演设计世博会烟花绽放 展开活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大胆表达、展示;刘老 师则围绕离家女儿在母亲节这一一天,回忆母亲教她唐诗 鹅的故事开展教学,情感丝丝入扣,任务层层递进。 第二步:全员教师解读教案。理解该教师在教学设计 中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应 用、教学活动的开展、评价方法的设定等,并各自看法。 比如有老师留言:看了SWF的动画,单个烟花的动画效果 有点“假”,建议提供多种样式的烟花,供学生自由选择,为 形成千姿百态、绚丽缤纷的烟花场景作铺垫。 第三步:根据反馈意见,上课教师修改教案。 第四步:听评课老师确定观察视角,选择

4、观察位置,并 求我写出解答。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 较的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 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同学说,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我 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 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六、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 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 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 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 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 或者请学牛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

5、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 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 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 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七、要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92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应用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所 需要的技能也是前人积累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很深 的模仿痕迹。而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想象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常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变成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建立条件反射式的解题

6、 能力”为目的,以“题海训练”为手段,这也是学生学习负担 过重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阻 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数学教学 中,教材中的不少问题都没有直接展开,而是把有关结论和 应用,通过问题探索或思考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去 体验、去发现问题,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中获取知识和技 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 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牛问题。对发展学生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有作用的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教师的 指导,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 获得愉悦,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全玲)

7、 组建合作体。分工合作观察比较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 格的异同,学生学习活动的改进等。有针对性地着重观察 某一方面,并做详细记录。 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有助于加大听课教师的关注度。 如记录学生参与度:全班48人,发言人数8人,演示操作3 人次;又如关注语言艺术:语言朴实但缺乏一定的感染力, 缺乏抑扬顿挫感等。这种有证据性的实例评说,避免以往 评课时同一环节重复评议和“这节课很生动,目标基本达 成”等泛泛而谈。未实地观摩上课的老师可以下载事后课 堂录像,结合网上讨论,体会上课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呼应、 落差、升华,分析实际实施过程的得失以及应该吸取的经验 和教训。 第五步:上课老师总结课后反思。通过

8、实际授课,反思 学生学情分析是否细致、教学预设是否周全、教学行为是否 有效性、学生参与态度是否积极等。 同课异构建立在网络平台上,打破了时空限制,扩大 了教师参与覆盖面,使更多教师主体意识得到张扬。个别 骨干老师的参与,可以起到专家引领作用,使更多的教师直 接或问接受益,实现了在交流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的目 的。 二、校际同课异构活动 此活动方案适合学校教研组人员较多或地理位置邻近 的校际间集中活动。以宁波领雁工程培训为例,我们所在 实践学校成员总共l3人,初一初二年段班级数各为l1班。 活动以组内成员选题备课一上课(诊断课)一听评课一上课 (提高课)一听评课一反思小结为模式开展。 第一步:选

9、题备课。一般由3位教师确定同一课内容, 各自备课,形成诊断课教学设计材料。 第二步:上诊断课。上课老师根据自己思路试教一个 班级,其他老师集中听课,领略来自宁波各地教师风格各异 的教学方式,并记录同伴课堂实录及反思。如在自成一 体,相互联系(超级链接的创建)课题中,来自鄞州张老师 以上海世博为主题,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北仑的李老 师以完善所在班级主页为任务,循循善诱,实行分层教学模 式,学生参与积极;奉化的李老师利用“保护水资源”活动贯 穿课堂,教态自然亲切,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 第三步:集中剖析。上完诊断课的老师先进行说课,参 与老师互相评课。以自我解剖为前提,从三维目标定位谈 到重难点

10、的确定、从教师教学策略和手段的运用谈到学生 学习方法的改进、从情境导入的创设谈到任务设计连贯性 和层次性、从教师教态谈到学生学习状态,再加上骨干老师 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对施教者教学实施和评课能力都是不 小的促进。 2012年第17期(总第185期) 一 第四步:上提高课。每位教师根据评课意见,修改教 案,形成提高课教学设计材料,对另一个平行班再次授课, 其他老师第二次观摩听课。 第五步:反思总结。全体教师经过每人两轮课堂教学, 加之开展教后记(上课反思)、取长补短(听课反思)、提高升 华(评议后反思)等活动,总结具有推广性、示范性、学习性 的经验。比如我们总结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任务的 设

11、计应该遵循贴近生活、指向明确、表述清晰、梯度分明、难 易合理的原则。 校际同课异构活动使每位教师的自我反思建立在自身 行动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由昔日的“单 干户”变成了今日的“合作体”,开阔了教师的思路,开创了 同伴互助、共同进步局面。可将优化的教学案例、课堂教学 实录、教学反思等编制成同课异构教案集,成为教研组最 真实的校本教参。 三、几点思考 同课异构结合集体智慧,使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有了新 的形式与内涵,拓展了深度与空间,但还可以在技术、机制、 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1网络教研如何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积极性(跟学生挂 钩)、让网络交流平台真正成为连接教师经验与行为的纽带、 成

12、为教师教学理念向实践转变的桥梁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2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教学的促进者,如何引领学 生成为听评课合作体中的一份子,真正实现多元性的评价 主体、多维互动的参与形式、多方支撑的教研格局,也是值 得探讨的新问题。 3在校际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中,由于区域限制,可 能会出现“专家引领”缺失造成的迷茫,需要加大对骨干教 师的培养,使其能够起到一定的专业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一 【1】邱福东,王涛“同课异榭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 技术教育,2010,(11) 2】马春生,龚国祥校际“同课异构”课的观察比较视角J化 学教育,2010,(31) 3】张丰,魏雄鹰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我们该关注什么J中 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5) (责任编辑刘红) 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