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人才培养模式详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82476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人才培养模式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机人才培养模式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机人才培养模式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机人才培养模式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机人才培养模式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机人才培养模式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人才培养模式详解(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辅导目的 n理解农业机械与维护专业项目建设的内容 和工作方法。 n全员参与专业项目建设。 n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专业建设背景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n在2011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机局 局长吴庆峰提出,“十二五”是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战略目 标的关键时期.“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十七届 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 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 用农机化技术为重要任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 ,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促进技术创新,建设人才

2、队伍,加 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大 力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主要经济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机 械化,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 农村, 2011年全省农机化发展的工作目标是: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 3587万千瓦,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2万台(套)以上,新增农机总动力 220万千瓦以上;实现机械耕整6400万亩,机械播栽900万亩,其中机 械插秧580万亩、油菜机播100万亩;机收390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 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5。继续实施“以机代牛”工程。为我校建 设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项目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政策支持 。

3、 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发展的需要 n十堰市是为丘岭地带,是鄂、豫、陕、渝四省(市 )毗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质集散地, 农业人口较多。有着地产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水稻 ,小麦,蔬菜,玉米,茶叶,柑橘,红薯,龙须草 。然而由于地处山区,耕作技术落后,缺乏农业机 械专业人才,农业机械推广力度不够,因此我校作 为十堰唯一 一所国家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建立农业 机械化使用与维护项目更是当务之急。这种地域和 产业优势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建设和学生 生产性实训实习以及就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n一、“校园理论实训+田园生产实践” 人才培养模 式 n二、改革教学模式 n三、创新

4、教学内容 n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n五、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n六、构建多方参与的评价 模式 n七、专业建设预期效果 一、“校园理论实训+田园实践生产” 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园理论实践+田园实践生产”的含义 “校内理论实训+田园实践生产”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技术专业岗位职业 活动为导向,通过对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 位的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将这些知识、技能和素质要 求分析归纳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技能层次。第12学期,以校内各种教 学资源为依托,进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基本素质培养。在第一

5、学年暑期,安 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第一次生产见习,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企业、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 认识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找准自己将来定位,激发学习热情。第34学期,以校内各实 训中心为依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素质培养。第56学期,以校外 深度合作企业为依托,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进一步训练和培养。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经过三个时段的培养分别达到三个技能平台所要求的技能,并以不同 层次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考核。整个培养过程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与企业全程 合作,工学交替进行,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n改革人才培养的考核和评价方式。专业核心课 程以技能考核为

6、主,增加职业素质考核内容。 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以企业考核标准为准, 注重过程评价和企业评价,将过程评价、目标 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 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n校企(行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n一是建立学校与县、乡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关系,让学 生到该中心进行实习实践,以校内师资和人力资源为优势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搭建深度、全程、紧密、持 久的合作平台。在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与生产、校园文 化与企业文化等方面高度融合,使企业与专业相互渗透、 相互依托、融为一体,形成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 育技能型专门人才,共担人才培养责任,共谋学生就业的 紧密型合作办学长效机

7、制。二是拓展校企合作平台的规模 和强化校企合作平台的功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新增校 外合作企业2家,拓展和强化合作平台的功能,全过程、 全方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内容确定,人 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课程、实训基地、师 资队伍建设以及质量保障与监控和人才质量评价。 n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校企合作平台的高效运转。进一步深 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互为开放的用人机制。广泛吸 收企业人员到校担任该专业兼职教师和兼职管理人员,参 与人才培养与评价过程管理。落实专业专任教师企业联系 责任制,要求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共同承担专业课程 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技术服务、

8、员工培训等专业建设工作。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 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 共赢。 n结合专业特点,不断优化校企合作协议内容,明确校企双 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校企双方工作规范,实现长效 合作。 n根据专业市场调研报告,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实施本教学计划。 n遵循教育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技能人才 技能递进增强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主线,从农 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其归纳为基本技 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技能层次,构建三 个技能层次、三个时段训练的培养平台,注重实 践教学在技能养成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前后包容

9、 、进阶式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系统化课程 体系。 职业岗 位典型工作任务能力要求 农机修理工 小型农业机械拆装与调试 小型农业机械养护 小型农业机械故障诊断 小型农业机械综合维护 动手能力 农业机械基础能力 农业机械应用能力 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与 维修能力 农业运输车驾 驶员 小型农业机械专项使用 农业机械制动性能使用 小型农业机械维护与质量 检验 动手能力 农业机械使用能力 农业机械质量检验能 力 拖拉机驾驶员 驾驶拖拉机 拖拉机故障诊断与维护 小型农业机械维护与质量 检验 动手能力 拖拉机驾驶能力 拖拉机故障诊断与维 护能力 农业机械营销 员 小型农业机械维护与质量 检验 农业机械售前保

10、养 农业机械售后服务 农业机械使用能力 农业机械质量检验能 力 表1: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技术职业岗位分析 表2: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活动领 域 (工作岗位 ) 农机修理工 拖拉机驾驶 员 农业机械营 销员 农业运输车 驾驶员 专业课课程 : 机械制图 机械原理 与零件 汽车拖拉 机学 农用运输 车电气设备 小型农业 机械使用与 维护 农业机械 营销知识 农业种植 技术 农村经济 管理知识 基本技能平 台 农业机械基 础能力 机械原理应 用能力 农业机械应 用能力 农业机械专 项维修能力 农业机械维 护与保养能 力 专项技能平 台 农业机械故障诊 断与维修能力 农业机械使用能

11、 力 农业机械营销能 力 综合技能 平台 技 能 培 养 主 线 “校园理论实训+田园生产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1、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相衔接。 我们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通过“专业基 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成为能基本满足企业职业岗位(群)要求的 新手;通过“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实现新手到准员工的转变;通过 “顶岗实训”使学生符合企业员工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学生职业岗 位逐步接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确定了机械加工专业的4 个主要就业岗位农机修理工、农业运输车驾驶员、拖拉机驾 驶员、农业机械营销员。每一个岗位都按照“基本技能训练”、“ 生产性实训”、“顶岗实训”三步走的方式,在

12、“基本技能训练”中 将专业基本技能分成若干个技能模块,让学生逐个进行学习掌 握;在“生产性实训”中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引进企业 激励机制,让学生技能水平从CBA逐步提升;在“顶岗实训” 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该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最终 达到该岗位高级工标准。 2、加强“校园理论实训+田园实践生产”理论研究和 实践探索 “校园理论实训+田园实践生产”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 模式的核心,因此在践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 们重点在郧县安阳农业生产基地、柳陂蔬菜基地、郧 县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实践“校园理论实训+田园实践生 产”教学模式,明确岗位能力课程和运行管理特点,分 别在学校基地、学校

13、学生和学生基地之间 深入交流研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使校企融通 n针对校企合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强校级层面制度建 设,保障校企合作平台的高效运转。进一步深化人事制 度改革,形成互为开放的用人机制。广泛吸收企业行业 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的全过 程。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实现互利 共赢。 n按照校企合作制度,结合专业特点,不断优化校企合作 协议内容,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校企 双方工作规范,实现长效合作。明确学校与基地在合作 中的责、权、利,使基地主动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 程,使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互惠互利,有制度保障

14、,有评 价方法。 4、实施一体化教学,使“教、学、 做”融为一体 n吸收行业(基地)技术骨干的参与,共同 开发一体化的模块课程,将理论知识、职 业技能与素质要求融合于教学过程中。采 用场景教学法,以学生做为主,教师教为 辅,使教、学、做相结合。 5、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有机衔接 n与行业(基地)共同组织实施实训实习教学。成立由行业 (基地)技术专家和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 管理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校内实训、校外实践 ,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使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 技能培养同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共同制订实训实习管 理制度,规范实训实习教学过程;聘请行业(基地)技术 人员参与

15、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建立和完善 学校学生行业(基地)三方参与的管理措施和学 校、行业(基地)双重考核的动态评价方法。重点解决校 内实训与校外实践、顶岗实习的有效衔接,完善管理评价 办法,合作行业(基地)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 二、改革教学模式 n优化校内教学模式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校内实训基 地的软硬件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促进理论 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将 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 定与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式生产性实训中心;深入 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仿真教学 ,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方式,增强教 学的实践性、针对

16、性和时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n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与行业(基地)合作,根据实训项目,充分 利用行业(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实习。发 挥学校的设备、技术人才和职业培训优势,建 立融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企 业设立和完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 实习过程中由行业(基地)教师进行指导,学 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和行 业(基地)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三、改革教学内容 n教学模式改革。对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 革,形成了“校内理论实训+田园实践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例如,农业机械专业传统开设的农业机械的维护 理论教学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实习实训两个教学环 节进行了横向打通,实施了融“教、学、做”为一的小型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 效果。 n课程改革。一是积极跟踪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满足学生 就业岗位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二是加大课程 整合力度,按“必须、够用”原则,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 三是重视学生就业和创业,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