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第一章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81952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第一章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第一章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第一章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第一章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第一章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第一章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第一章讲解(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主讲:电信学部 潘学军 课时:40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 参考书: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王毅王毅 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概述 1.2 控制系统的组成 1.3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1.4 控制系统的分类 1.5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性能指标 1.6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1.1 概 述 过程装备控制是指在过程设备上,配上一些自动化 装置以及适合的自动控制系统来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或 全部直接劳动,使设计、制造、装配、安装等在不同程 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利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生产过程 的方法就是生产过程

2、自动化。因此,过程装备控制是生 产过程自动化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生产过程自动化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力工具之一 。它在确保生产正常运行,提高生产质量,降低能耗, 降低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1.1.1 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所包含的内容 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包含如下四个部分的内容: (1) 自动检测系统 (2) 信号连锁系统 (3) 自动操纵系统 这是一种根据预先规定的程序, 自动的对生产设备进行某种周期性操作。 (4) 自动控制系统 利用一些自动控制仪表及装置, 对生产过程中某些重要的工艺变量进行自动调节,使它 们在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偏离正常状态后,能够自动地重 新回复到规定的范

3、围内,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1.1.2 过程装备控制的任务和要求 过程装备控制是工艺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 针对过程装备的主要参数,即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或物位 )、成分和物性等参数进行控制。 工艺生产过程装备控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最终可以归纳为 三项要求:即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安全性,是指在整个生 产过程中,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 求。通常是采用越限报警,事故报警和连锁保护等措施加以保证 。稳定性,是指系统应具有抵抗外部干扰,保持生产过程长期稳 定运行的能力。 过程装备控制的任务就是在了解,掌握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 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上,

4、根据上叙三项要求,应用理论对控 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最后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因 此可以说,过程装备控制是控制理论、工艺知识、计算机技术和 仪表仪器等相结合而构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工业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浓度、物 位等工艺条件下进行的。为此,必须对这些工艺变量进 行控制,使其稳定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范围之内。为 了实现控制要求 ,通常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人工控制 和自动控制。 下面以锅炉汽包水位控制为例,说明人工控制与自动控 制的执行过程。 1.2.1 过程装备的控制 1.2 控制系统的组成 图11 锅炉水位控制示意图 (a)人工控制 (b)自动控制 1.2.2 控制

5、系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起控制作用的全 套自动控制系统,它包括测量仪表,变送器,控制仪表以及执行器 等;另一部分是自动控制装置下的生产设备,即被控对象如锅炉、 反应器、换热器等。 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被控对象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工艺变量需要控制的生产设 备或机器称为被控对象,简称对象。 测量元件和变送器 :测量需控制的工艺参数并将其转化为一 种特定信号(电流信号或气压信号)的仪器。 调节器:又称控制器,它将检测元件或变送器送来的信号与其 内部的工艺参数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信号;根据这个偏差的 大小按一定的运算规律计算出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送给执行 器。

6、 执行器: 接受调节器送来的信号,自动地改变阀门的开度, 从而改变输送给被控对象的能量或物料。 在研究控制系统时,为了能够更清楚表示出控制系统中各个组 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信息联系,一般用方框图来表示控制系 统的组成和作用。如图12所示为一简单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1.3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被控变量y : 指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如锅炉汽包的水位、反应器 的温度等。它是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但 它是理论上的真实值,由测量变送器输出的信号是被控变量的测量值ym 。 给定值(或设定值)Ys :对应于生产过程中被控变量的期望值。 测量值 Ym: 由检测元件得到的被控变量的实际

7、值。 操纵变量(或控制变量)m :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就是锅炉 的给水流量。化工、炼油等工厂流过调节阀的各种物料或能量,或者由 触发器控制的电压或电流都可以作为操纵变量。 干扰(或外界干扰)f :引起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的,除操纵变量 以外的各种因素。锅炉水位控制中,蒸汽用量的变化就是一种干扰。 偏差信号 e : 在理论上应该是被控变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差,而 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是被控变量的测量值。因此,通常把给定值与测量 值的差作为偏差,即 e = y sy m。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调节器根据偏差 信号的大小去决定操纵变量。 控制信号 u :控制器将偏差按一定规律计算得到的量。 1.4 控制

8、系统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例如,按被控变量的不同,可 以分为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液位控制系 统、成分控制系统等。按调节器的控制规律来分类,可分为比例控 制系统、比例积分控制系统、比例微分控制系统、比例微分积分控 制系统等。但是,在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性时,常常采用下述几 种分类方法。 1.4.1 按给定值的特点划分 定值控制系统 :定值控制系统的给定值是恒定不变的。控制 系统的输出(即被控变量)应稳定在与给定值相对应的工艺指标 上,或在规定工艺的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在生产过程中,大多 数场合要求被控变量保持恒定或在给的给定值附近。 随动控制系统: 随动

9、控制系统的给定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信 号。这类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使被控变量能够迅速地、准确无误地 跟踪给定值的变化,因此这类系统又称为自动跟踪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的给定值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 信号,但这种变化是一个已知的时间函数。这类系统在间隙生产 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食品工业中的罐头温度控制、造纸工业中制 浆蒸煮温度控制等,它们要求的温度指标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 而是一个按工艺规程规定好的时间函数,具有一定的升温时间、 保温时间、降温时间等。 1.4.2 按系统输出信号对操纵变量影响划分 闭环控制: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系统输出信号的改变会返回影 响操纵变量,所以操纵变量不是独立的变量,

10、它依赖于输出变量。 闭环控制系统的最常见形式是负反馈控制系统。当操纵变量使系统 的输出信号增大时,反馈影响操纵变量的结果使输出信号减小。负 反馈是系统稳定工作的基本条件。一个工业控制系统,当调节器进 入“自动”运行时,就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系统的操纵变量不受系统输出信号的影响 。为了使系统的输出满足事先规定的要求,必须周密而准确的计算 操纵本来的变化规律。一个工业控制系统,当反馈回路断开就成为 开环控制系统。 1.4.3 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 简单控制系统 :一般称图12所示的控制系统为简单控制 系统。这类控制系统只有一个简单的反馈回路,所以也可称为 单回路控制系统。 复杂

11、控制系统 : 工程上的控制系统常常比较复杂,它们可 表现为在系统中包含多个调节器、检测变送器或执行器,从而 形成系统中存在有多个回路或者在系统中存在有多个输入信号 和多个输出信号。为了和简单控制系统相区别,称其为复杂控 制系统。图13所示的夹套式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就是具有两 个回路的控制系统。该反应器的温度T1通过进入夹套的蒸汽量 加以控制。图中TC为温度调节器,TT为温度测量变送器。图1 4为该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 1-4 夹套式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从图14中可以看出,这是具有两个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 工程上又称为串级控制系统。此外,还可以有更多的回路或更为 复杂的形式 。 反馈控制

12、系统 :如图15所示,当干扰f使系统被控变量发生改变 时,被控变量反馈至系统输入端与给定值相比较并得到偏差信号, 经调节器及调节阀影响操纵变量以减弱或消除被控变量的变化。 1.4.4 按系统克服干扰的方法划分 前馈控制系统 :如图16所示。当干扰 f 引起被控对象的输 出y2改变时,控制系统测得干扰信号的大小,并输入前馈补偿器 (或称前馈控制器),由前馈补偿器的输出去控制操纵变量m, 引起被控对象输出y1的改变,并且y1与y2的方向相反,由此减弱 或消除被控变量y受干扰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当前馈完全补偿时, 有yy1y20。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当以上两种控制系统复合到一起时, 就构成了前馈反馈

13、控制系统,如图17所示。这种系统当受到 干扰f的影响时,可以通过前馈控制器使被控变量不变,若前馈补 偿不完全,还可以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加以修正。控制系统受其他 因素影响,或系统的给定值发生改变时,则由反馈控制系统加以 控制。 1.5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其性能指标 处于平衡状态下的自动控制系统受到干扰作用后, 被控变量会发生变化而偏离给定值,系统进入过渡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就是检测变化、计算偏差并消除 偏差。在这一过程中,被控变量的变化情况、偏离给定 值的最大程度以及系统消除偏差的速度、精度等都是衡 量自动化控制系统质量的依据。 1.5.1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从被控对象受到干扰作用使被控

14、变量偏离给定值时起,调节 器开始发挥作用,使被控变量回复到给定值附近范围内。然而这 一回复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它是控制系统在闭环情况下,在干扰和自 动控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图 1-8 阶跃干扰 在生产过程中,干扰的形成是多 种多样的,而且大部分都属于随机性 质的,其中阶跃干扰(图18)对控 制系统的影响最大,且最为多见。例 如负荷的变化、直流电路的突然断开 或者接通、阀门的突然变化等。因此 ,本书只讨论在阶跃干扰影响下控制 系统的过渡过程。在阶跃干扰的作用 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有如图19 所示的几种基本形式。 图 1-9 过渡过程的几种

15、基本形式 (a)发散振荡;(b)等幅振荡 (c)衰减振荡;(d)单调过程 发散振荡过程 :如图19(a)所示,它表示系统在受到阶跃干扰 的作用后,不但不能使被控变量回到给定值,反而越来越偏离给定值,以 至超出生产的规定限度,严重时引起事故。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过渡过程, 因此要尽量避免。 等幅振荡过程: 如图19(b)所示,被控变量在某稳定值附近振 荡,而振荡幅度恒定不变。这意味着系统在受到阶跃干扰作用后,就不能 再稳定下来,一般不采用。对于某些工艺上允许被控变量在一定范围内附 近上下波动的、控制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这种形式的过渡过程还是可以 接受的。 衰减振荡过程: 如图19 (c)所示,被控变

16、量在稳定值附近上下波 动,经过二三个周期就稳定下来。这是一种稳定的过渡过程,在控制过程 中,多数情况下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过渡过程。 非振荡的单调过程 : 如图19(d)所示,它表明被控变量最终稳 定下来了,是一个稳定的过渡过程。但与衰减振荡相比,其回复到平衡状 态的速度慢、时间长,因此一般不采用。 1.5.2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衰减振荡的过渡过程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一种稳定过程。它 能使被控变量在受到干扰作用后重新趋于稳定,并且控制速度快 、回复时间短。但每一个衰减振荡过程的控制质量并不完全相同 。要评价和讨论一个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就必须建立某些统一 的衡量标准。通常采用如下的两大类标准。 一类是以系统受到单位阶跃输入作用后的响应曲线(又称为 过渡过程曲线)的形式给出的,如最大偏差(或超调量)、衰减 比、余差、回复时间等,称为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另一类是偏 差积分性能指标,一般是希望输出与系统实际输出之间误差的某 个函数的积分,常用的有平方误差积分指标(ISE)、时间乘平方 误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