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4章抗衰落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581797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第4章抗衰落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移动通信-第4章抗衰落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移动通信-第4章抗衰落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移动通信-第4章抗衰落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移动通信-第4章抗衰落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第4章抗衰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第4章抗衰落(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噪声与干扰 第4章 抗衰落技术 4.1 分集接收 4.2 RAKE接收 4.3 纠错编码技术 4.4 均衡技术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4.1 分 集 接 收 衰落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快衰落的深度可以达 到3040dB,利用加大发射功率(100010000倍)来克服 这种深度衰落是不现实的,而且会造成对其它电台的干扰。 TDMA系统中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使 用不同的纠错编码技术、自动功率控制技术等,都能起到抗 衰落、提高通信质量的作用。分集接收是抗衰落的一种有效 措施,CDMA采用的是路径分集(即RAKE接收)。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4.1.1 分集接收原理 1. 什

2、么是分集接收 所谓分集接收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 独立(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 平起伏的办法。 分集的含义:(1)分散传输:接收端能获得统计独立 的、携带同一信息的的衰落信号;(2)集中处理:接收机 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包括选择与组 合)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图 3 37 选择式分集合并示意 “非相关”条件必不可少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2. 分集方式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用到两类分集方式: 一类 称为“宏分集”;另一类称为“微分集”。 “宏分集”主要用于蜂窝通信系统中,也称为“多 基站”分集。这是一种减小慢衰落影响的

3、分集技术,其 作法是把多个基站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如蜂窝小区 的对角上)和不同方向上,同时和小区内的一个移动台进 行通信(可以选用其中信号最好的一个基站进行通信)。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显然,只要在各个方向上的信号传播不是同时受到 阴影效应或地形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慢衰落(基站天线 的架设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这种办法就能保持通 信不会中断。 “微分集”是一种减小快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 在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都经常使用。理论和实践都表明 ,在空间、频率、极化、场分量、角度及时间等方面分 离的无线信号,都呈现互相独立的衰落特性。据此,微 分集又可分为下列六种: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1)空间分

4、集:空间分集的依据在于快衰落的空间独立 性,即在任意两个不同的位置上接收同一个信号,只要两 个位置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则两处所收信号的衰落是不 相关的。为此,空间分集的接收机至少需要两副相隔距离 为d的天线,间隔距离d与工作波长、地物及天线高度有关 ,在移动信道中, 通常取: 市区 d=0.5 郊区 d=0.8 在满足上式的条件下,两信号的衰落相关性已很弱;d越大 ,相关性就越弱。 由上式可知,在900MHz的频段工作时,两副天线的间 隔也只需0.27m。因此空间分集不仅可以用于基站还可用于 移动台。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2)频率分集:由于频率间隔大于相关带宽的两个信 号所遭受的衰落可以认为

5、是不相关的,因此可以用两个以 上不同的频率传输同一信息,以实现频率分集。根据相关 带宽的定义,即 式中,为延时扩展。例如,市区中=3s, Bc约为 53kHz。这样频率分集需要用两部以上的发射机(频率相隔 53kHz以上)同时发送同一信号,并用两部以上的独立接收 机来接收信号。它不仅使设备复杂,而且在频谱利用方面 也很不经济。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3)极化分集:由于两个不同极化的电磁波具有独立 的衰落特性,所以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用两个位置很近但 为不同极化的天线分别发送和接收信号,以获得分集效果 。 极化分集可以看成空间分集的一种特殊情况,它也要 用两副天线(二重分集情况),但仅仅是利用不同

6、极化的电 磁波所具有的不相关衰落特性,因而缩短了天线间的距离 。 在极化分集中,由于射频功率分给两个不同的极化天 线,因此发射功率要损失 3 dB。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构成。 人们规定:电场的方向就是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为 单极化的。下图示出了两种基本的单极化的情况:垂直极化和 水平极化。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4)场分量分集:由电磁场理论可知,电磁波由两个 相互正交的振荡场组成,E场(电场)和H场(磁场),它 们载有相同的消息,而反射机理是不同的。在移动信道中 ,多个E波和H波叠加,结果表明EZ、HX和HY的分量是互不 相关的,因此,通过

7、接收三个场分量,也可以获得分集的 效果。 场分量分集不要求天线间有实体上的间隔,适用于较 低工作频段,空间分集适用于较高工作频段(容易实现) 。场分量分集和空间分集的优点是这两种方式不像极化分 集那样要损失3 dB的辐射功率。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5)角度分集:角度分集的作法是使电波通过几个 不同路径,并以不同角度到达接收端,而接收端利用多 个方向性尖锐的接收天线能分离出不同方向来的信号分 量;由于这些分量具有互相独立的衰落特性,因而可以 实现角度分集并获得抗衰落的效果。 角度分集在较高频率时容易实现。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6)时间分集:快衰落除了具有空间和频率独立性 之外,还具有时间上的

8、独立性。同一信号在不同的时 间多次重发,只要各次发送的时间间隔足够大,那么 各次发送信号所出现的衰落将是彼此独立的,接收机 将重复收到的同一信号进行合并,就能减小衰落的影 响。 时间分集主要用于在衰落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 数据通信中对延时的要求要稍微低一些)。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时间分集有利于克服移动信道中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 信号衰落现象。由于多普勒效应的衰落速率与移动台的运 动速度及工作波长有关,为了使重复传输的数字信号具有 独立的特性,必须保证数字信号的重发时间间隔满足以下 关系: 若移动台处于静止状态,即v0,则要求时间间隔无 穷大,表明此时时间分集的增益将丧失。换句话说,时间 分集对

9、静止状态的移动台无助于减小多普勒效应引起的衰 落。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3. 合并方式 接收端收到M个分集信号之后,如何利用这些信号以 减小衰落的影响,这就是合并问题。假设M个输入信号电 压为r1(t),r2(t), ,rM(t),则合并器输出电压r(t) 为 式中,ak为第k个信号的加权系数。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1)选择式合并:选择式合并是检测所有分集支路的 信号,以选择其中信噪比最高的那一个支路的信号作为合 并器的输出。由上式可见,在选择式合并器中,加权系数 只有一项为1,其余均为0。 选择式合并又称为开关式相加,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但未被选用支路信号被弃置不用,因此抗衰落特性不强

10、。 如果在中频或高频中实现合并,则必须保证各支路的 信号同相,这常常会导致电路的复杂度增加。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图 3 38 二重分集选择式合并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2)最大比值合并:最大比值合并是一种最佳合并方式 ,其方框图如下。为了书写简便,每一支路信号包络rk(t) 用rk表示。每一支路的加权系数ak与信号包络rk成正比而与 噪声功率Nk成反比,即 由此可得最大比值合并器输出的信号包络为 式中,下标R是表征最大比值合并方式。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图 3 39 最大比值合并方式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3)等增益合并:等增益合并无需对信号加权,各支 路的信号是等增益相加的,其方框图如下。

11、 等增益合并器输出的信号包络为 式中,下标E表征等增益合并。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图 3 40 等增益合并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4.1.2 分集合并性能的分析与比较 在通信系统中,信噪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性能指标, 它决定了系统的话音质量(模拟)和误码率(数字)。分 集合并的性能是指合并前后信噪比的改善程度。为了比较 三种合并方式,作如下假设: 每支路噪声均为加性噪声且与信号不相关,噪声均值 为零,具有恒定的均方根值; 信号幅度的衰落速率远低于信号的最低调制频率; 各支路信号的衰落互不相关,彼此独立;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根据推导,等增益合并的各种性能与最大比值合 并相比,低得不多,但从电路实现

12、上看,较最大比值 合并简单,尤其是加权系数的调整,前者远较后者简 单,因此等增益合并是一种较实用的方式,而当分集 重数不多时,选择式合并方式仍然是可取的。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4.2 RAKE接收 1、为什么要用到Rake接收机? 因为陆地无线电传播过程(无线传播)和有线传播的方 式是有很大不同的,无线的传播的传播路径是有不确定性的 ,在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点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反射、衍 射、折射等形式。这样的过程称为“多径传播”。既然存在 多径传播,那么从信号源(比如说我们这里就看作是基站) 发出的某一个信号,因为经过的路径是不同的(不一样长) ,所以到达信号接收点的时刻是不同的,有个先来后到

13、的问 题。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在之前的系统中,比如说GSM系统或者 CDMAone(IS95A)系统,都没有采用Rake接收机的这种技术 ,这两个系统都选取接收到的多径信号中的某一个作为接 收信号,而把其他径的信号作为干扰处理了。这样当然存 在明显的不足:第一是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弱;第二是噪声 也就是干扰比较大。 所以说现在WCDMA采用了Rake接收机技术,在接收到 的多径信号中选取若干个经处理之后合并起来(术语称为 ”加权向量求和“),这样增加了有用信号,减少了干扰 。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2、为什么WCDMA系统采用Rake接收机技术而GSM和CDMAone不采 用这么好的技术呢? WC

14、DMA的码片速率是3.84Mcps,所以每个码片的持续时间 是1/3.84Mcps=0.26us。如果多径分量之间的时间差至少是 0.26us时,WCDMA接收机就能把这些多径分量区分开来并结合在 一起以取得多径分集,而这个0.26us这个时间差意味着路径的 长度差l=v*t=3*10e8*0.26us=300*0.26=78m,就是说无线 传播路径之间差值在78m以上这个范围上的多径才是可以被 WCDMA系统分辨和接收合并的。从WCDMA小区半径为300m,500m 这个一般值来讲这个条件是满足的,所以WCDMA可以采用Rake接 收机技术。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相反的,IS95A的码片速率

15、时1.2288M,按照刚才的算 法,路径之差要达到l=v*t=3*10e8*1/1.2288M=244m, 各位想想,一个半径才300到500m的小区,要求达到路径差 值为244m,不是说没有但肯定不普遍满足,所以IS95A是不 适合用Rake接收机技术的。同样的,GSM的更不具备条件了 ,它的载波间隔也才200K,那么调制速率(不是码片速率 )怎么也不可能超过200K,所以他们不是不想用Rake接收 机技术,而是不能用。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小区半径并不能决定RAKE的使用啊!当然chip rate越 大分集的效果越明显。城市中的高楼林立,各种反射折射信 号可能迂回几次才能到达接收机,因此跟

16、小区半径的关系不 是很明显。 再说,GSM即使是很宽的带宽也不能使用RAKE,因为信 号是相关的!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RAKE接收机工作原理: (1)发送端Tx发出的信号经N条路径到达接收端,相对 于第一条路径的时延差依次为 ; (2)接收端通过解调后送入N个并行相关器; (3)经过相关解扩(解扩码为 )后送入积分 器(积分时间为Tb); (4)积分器的输出进入电平保持电路,直到延时最大 的一路信号输出( ) (5)相加求和后,最后进行抽样判决产生输出数据; 第4章 噪声与干扰 原理图中各条路径加权系数为1,属于等增益合并方式 ,实际中应该采用最大比值合并,利用多个并行相关器,获 得各多径信号能量,即RAKE接收机利用多径信号,提高了通 信质量; 在具体实现最大比值合并的过程中应该估计每一条路径 的延时与权值,如果延迟线的某一抽头的延迟与多径时延相 同,其输出就乘以相应的权值;如果延迟线抽头无多径对应 ,则输出就乘以零或者说该抽头就不输出。最后将所有有多 径时延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