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第三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80336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码摄影(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数码摄影(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数码摄影(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数码摄影(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数码摄影(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码摄影(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摄影(第三章).(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码摄影 第三章 对 焦 1、景深 每一台相机在一定的焦距、光圈、拍摄距离的 影响下都会有不同的景深,即在景深的范围内 的物体,反映在照片上是清晰的。例如,景深 为8M,就是说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它的前 后8M的范围以内的物体是清晰的。如下图所 示,由于被摄主体(红色的花朵)在景深以内 所以它是清晰的,而后面的景物在景深以外, 所以是模糊的。 图例 1、焦外成像 顾名思义,就是不在焦点范围以内的物体 所成的像。说得专业一点,就是在景深以 外的物体成的像。既然在景深以外的物体 成像是很模糊的,那么它出现在照片上会 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呢?回答是:未必! 有时候一些好的焦外成像会给照片“润色”不 少

2、。来看一下下图所示背景中,被虚化得 很好的一片荷叶变成浅绿色的留白,打破 了整个画面的寂静的同时,给人一种非常 清爽的感觉。 图例 2、主体比例 主体占整个画面上的比例越大,则景深越浅, 背景更模糊,且较简洁有力。具体到人像摄影 的话,就是让人物更多地充斥画面则容易获得 较浅的景深。 景深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浅景深可以模糊前景 与背景,以遮盖杂乱的环境,突显主题。 拍摄人像的时候经常使用大光圈以求得浅景深 来排除杂乱的背景,但要注意焦点必须精准地 对在主体上,也就是被摄者的脸部,否则会影 响画面效果。 3、镜头焦距 长焦距的镜头视角较小,所涵盖的背景范围也 小,拍摄同样的画面

3、需要更远的距离。这种画 面的“压缩感造成了浅景深的视觉效果”。微距 摄影的时候可以比较轻松地获得浅景深,使用 高倍变焦相机的远望端能够虚化背景也是一个 道理。 镜头焦距越大,就越容易虚化背景或者前景。 下图所示照片拍摄时选用了大光圈、长焦头, 远处的树影完全被虚化成了一团团的绿影,比 纯黑色的背景更添生气活力,也不失拍摄的原 始感。 使用10倍的光学变焦,焦距相当于 247mm,所以虚化比较成功 二、什么是超焦距 前面讲到了景深的原理,现在再来回顾一 下。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 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 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成为焦 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

4、的概念,所 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 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 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 摄影对焦的时候有时候有这样一个现象: 当被摄物体与相机超过一定距离的时候, 相机的焦点就会在标记上。也就是说, 这个距离之后的所有物体都是合集(清晰 )的。这个距离就是超焦距,它跟镜头的 焦距有关。使用过手动相机的人就会知道 ,手动相机对焦环上有一个符号,他就 表示超焦距,如下图所示。 符号 超焦距概念的提出,对我们的摄影有很重要 的意义。比如,当远处的物体由于某些原因无 法自动对焦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相机,把它 设置到超焦距模式上,或者我们为了抓拍方便 ,可以把相机设置到超焦距

5、上,不需调焦,对 准就拍,为抓取一些精彩场景赢得了宝贵的时 间。 符号右边的数字20表示焦点设置到这里的 时候,该镜头20M以后的任何物体都是清晰的 。 三、如何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 对于快速运动的物体,家用数码相机,对 焦速度可能跟不上较快的主体,比如拍摄 飞行的昆虫、鸟类或者高速运动的物体或 者体育摄影的时候,就算最高的快门速度 也很难做到迅速对焦实现拍摄,这个时候 ,就必须用到预先对焦了。大家可以先预 计主体的运动路线,预先对焦在路线中的 其中一点,等主体到达便按下快门。 有些昆虫,尤其以蜻蜓最方便实验了。因 为就算你打扰它让它飞起,最终它都会在 一个地方,尤其是树枝或者其他东西的顶 端,

6、反复停留。所以,你可以发现了它, 然后就对焦刚才它停留的地方,稍等它就 会再次回来,因此预先对焦,等它刚刚降 落的时候,按下快门,你就可以获得一张 高清晰的图片。 蜻蜓降落的瞬间 另一方面,如果拍摄不断进行重复运动的 主体,通常都可以找到某些位置是速度特 别慢的,例如拍摄跳高运动员飞过横杆的 一瞬间,拍摄一个荡秋千的女孩等。在这 个点,速度是最低的,摄影师应该在这时 按下快门。如果拍摄赛车的话,赛车转弯 的速度也肯定比直路为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按下快门以后需要一个 过程,所以对于高速运动的主体,预先对 焦以后,还需要有一个预先按下快门的动 作。如果看到主体出现在画面再按下快门 ,往往拍摄不到

7、主体,就是说要有一个提 前量。 四、照片发虚的问题 出现这种照片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刚开始学习摄影,相机抓不稳,按快门 的时候动作生硬,导致相机晃动。下图中 抓拍起飞的鸳鸯,在光照不好的情况下, 快门速度不够,虽然姿态很好,可照片质 量就损失很大,画面的颗粒和噪点很严重 。 2、拍摄主体动了,比如昆虫翅膀抖动,人物动 了等。 3、光线较暗的场景拍摄的时候,长时间曝光, 而又没有用三角架,照片往往会发虚、模糊。 总之,照片模糊发虚的原因就是曝光过程中相 机和拍摄主体发生了明显位移。曝光时间越长就 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有相机震动警告标志。一般 设置在望远端比设置在广角端震动

8、更容易发生, 快门速度低于手握相机所能保持的稳定性时,LCD 显示屏会出现警告,提示你注意这个问题。 4、还有两种情况就是,图片主角发虚, 配角清晰。那就是选择对焦点不正确的问 题,必要的时候要选用点测光对焦。 减少发虚照片的办法不外乎以下几条: 多锻炼,抓稳相机,轻按快门。 缩短曝光时间 锻炼提前对焦,快速构图,快速拍摄的能 力。 五、如何拍出对焦清晰的照片 精确对焦是使画面达到最高画质的重要一环, 整个画面都模糊的照片很难称得上是一张好的照 片。要做到这一点,这里有一些建议。 1、对焦成功。有没有对上焦,数码相机一般都 有一个提示,比如LCD右下角显示红色表示没有对 焦,白色表示对焦成功。

9、只有对焦成功后才拍摄 ,方能产生清晰的画面。 2、不要急着按下快门,或者一下子将快 门按到底,而应该半按快门,等到确实对 焦以后,才最后按下快门。 3、最后按下快门,保持轻柔的动作,不 要让相机晃动。 4、泛焦法。泛焦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在画 面的一定范围内景物全部清晰。这是利用 小光圈大景深的原理,使画面包容的景物 都有一定的清晰度。通常泛焦法的对焦点 ,应以中景前方为准,即被拍摄的主体处 在中景前方为好。下图就是使用泛焦法拍 摄的照片 采用泛焦法 拍摄的照片 六、相机合不了焦怎么办? 1、物镜的距离小于最小对焦范围的时候 无法对焦。每种相机都有最小的对焦范围 (这个数字可以从相机的说明书中查到

10、) ,比如美能达Dimage z1的广角端为0.57, 望远端为2.07m。也就是说小于57cm的地方 无法对焦。这个数字指的是数码相机CCD和 物体的距离,并不是镜头前端和物体的距 离。CCD一般都在相机机身的中间或者靠近 取景框一边,并不在镜头部位。 在拍摄时就算无法对焦和物镜距离过小的 情况下,调整自己与目标物的距离,有时 候也很管用。 但有一个小技巧常被忽略,相机转个方向 或许会让对焦的成功率提升。例如,原本是 水平拿着相机对焦,现在让相机原地转个 45度或者90度,对焦成功后再转回原本想 要的构图方向 2、对焦框内的拍摄主题对比度太低 比如,对着阴沉的或者万里无云的天空都可以出 现无

11、法对焦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选择距离相同 的物体对焦,然后半按下快门按钮,锁定对焦, 移动相机到你想要拍摄的物体,重新构图,然后 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如果可能的话,在你想拍摄的物体上认为附加醒 目的其他颜色,用点测光的形式对焦这个附加物 ,然后锁定对焦,拿掉物体,按下快门,完成拍 摄。注意,尽量选择其他颜色的薄片类的物体, 确保这个物体和你想拍摄的物体距离相机的距离 相同。 虚焦画面路灯 实焦画面路灯 上面左边图中的相机显示没有合焦,强行 拍摄。右边图中相机下移,让灯座出现在 LCD的中心,就很容易对焦,然后半按快门 ,相机上移构图,再按下全部快门,焦点 清晰。 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有半按快门的设计

12、,也 就是对焦和曝光的一起锁定,然后通过横 向移动相机来重新构图,完成拍摄。 更专业的相机还有曝光锁定功能,就是首 先选取亮度和想拍摄主体相当的任何一点 获取曝光数据,然后重新构图对焦。具体 方法如下: 将镜头对准你想要拍摄的主体,半按快门 (下图1),等到相机调整好,曝光、对焦 、白平衡、快门速度和光圈值会自动显示 出来,对焦信号指示对焦已经锁定。此时 不要拍照,继续保持半按快门状态,通过 LCD取景器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将主 体放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全部按下快门( 下图2),最后释放快门按钮(下图3)。 这样就是按照拍摄主体曝光而不是按照取 景器中心曝光,从而达到曝光锁定的目的 。 4、

13、拍摄主体太暗 这个时候,也说明你对拍摄主体的曝光严 重不够。问题的根本是曝光不足的问题, 并不是对焦的问题。解决了曝光问题也就 解决了这个问题。应该用辅助灯光照亮拍 摄主体,或者调大相机的ISO值,放慢快门 速度,缩小光圈,尽量取得当的曝光。 七、到底应该前景清晰、 后景模糊,还是应该后景 清晰、前景模糊? 对焦也是处理环境和主体关系的一种艺术 手法。让什么成为环境,让什么成为主体 ,模糊环境还是模糊主体,还是全部都不 模糊,模糊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拍摄时 候,对焦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光圈较大的 情况下,自然我们要面临一个让焦点对在 前面还是对在后面的问题。用对焦的语言 说,这也就是到底应该采用

14、前焦法还是后 焦法的问题。不同的对焦方法实际上也就 是对景深的不同控制措施。 一般我们习惯将主体放在前面,加上背景 。主体必须清晰,至于背景,则有时候用 小光圈让它也清晰,有时候用大光圈让它 模糊虚化;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在主体前 面加上一点前景,一方面帮助构图,一方 面帮助表达主题和主体。 3、两个不同距离的物体 在对焦框内重叠 最典型的就是隔着密集的栏杆拍摄后面 的东西,就很难对焦。解决的办法就是用 变焦的方式构图,放大你想拍摄的物体及 其附近的其他重叠物体,然后用点测光的 形式对焦。 4、拍摄主体太暗 这个时候,也说明你对拍摄主体的曝光严 重不够。问题的根本是曝光不足的问题, 并不是对焦的

15、问题。解决了曝光问题也就 解决了这个问题。应该用辅助灯光照亮拍 摄主体,或者调大相机的ISO值,放慢快门 速度,缩小光圈,尽量取得当得曝光。 七、到底应该前景清晰、 后景模糊,还是应该后景 清晰、前景模糊? 对焦也是处理环境和主体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法。让什么 成为环境,让什么成为主体,模糊环境还是模糊主体,还 是全部都不模糊,模糊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拍摄时候, 对焦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光圈较大的情况下,自然我们要 面临一个让焦点对在前面还是对在后面的问题。用对焦的 语言说,这也就是到底应该采用前焦法还是后焦法的问题 。不同的对焦方法实际上也就是对景深的不同控制措施。 一般我们习惯将主体放在前面,加

16、上背景。主体必须清 晰,至于背景,则有时候用小光圈让它也清晰,有时候用 大光圈让它模糊虚化;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在主体前面加 上一点前景,一方面帮助构图,一方面帮助表达主题和主 体。 1、前焦法 焦点对在主体前面,使主体和前景都在景深以内 ,而背景却形成景深外的模糊现象。前焦法的对 象、主体和前景不宜过远,主体和背景不宜过近 ,以便产生前景和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 在使用前焦法时,还应考虑光圈、摄距和镜头焦 距对景深的影响。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对焦方式。 下图山林秋景的拍摄就是采用前焦法使近处的山 坡和树林都清晰,而最远处的山林模糊。秋天的 色彩和层次表现的非常清楚。 2、后焦法 焦点对在主体后面,使主体和远景清晰, 而前景则形成模糊效果。以利用前景的模 糊来强调主体及远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