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79630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1.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 “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 “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CD分别反映了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等内容,而B礼乐征伐开始出自于诸侯,说明了分封制遭到了破坏,王权衰微,所以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

2、封制2.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A. 镇守疆土,以蕃屏周B. 征派赋役,管理人民C. 朝觐述职,效忠朝廷D. 互相征战,开拓疆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即是“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心。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但是分封制到了后期却导致了地方的封建割据,

3、各诸侯国各自征战。所以“互相征战,开拓疆土”并不是诸侯的义务。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 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B. 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D. 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是我国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是指当时政治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日益衰微,周王室力量衰微,但不是完全没有军事力量,故C项正确,A不对;当时诸侯力量强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而不是将权力

4、下放,故B项错误;D不对,说法与史实相反,诸侯割据争霸威胁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巩固。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发展C. 诸侯争权夺利D. 井田制的破坏【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的分封制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被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取代,故A正确;BCD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名师点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社会制度的演变、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根源生产力发展的结果。5

5、.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A. 端午B. 清明C. 七夕D. 元宵【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强调以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财产和权力的继承顺序,当然也包含祭祀权力,清明节表达对先祖的祭祀哀思是宗法制对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影响体现,所以答案选B,A项是为了祭奠爱国英雄屈原,C项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D项强调合家团聚之情。6.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 “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答案】A【

6、解析】试题分析:BD不对,这体现了仁政的思想,与题干无关;C不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法家思想为理论依据,但是法令主要是手段,也与题干无关。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A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征:皇权至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

7、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7.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 皇帝B. 太尉C. 御史大夫D. 丞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一切军国大事最终都取决于皇帝。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

8、指A. 中央集权制建立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 王位世袭制确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提到的第一次革命发生于公元前221年,联系史实,这正是秦朝建立的年代,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答案为A。B出现在汉代;C出现在西周;D出现在夏朝。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建立【名师点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过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2)对当世: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3)对后世: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

9、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9.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咸阳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社会:A. 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B.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 君主专制,皇位独尊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表象,材料也没体现神灵神化皇权,故BD两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

10、权制度皇帝制度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世卿世禄制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 B. C. D. 【答案】C【解析】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再是世卿世禄制,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B.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C. 龙生龙,凤生凤D. 立嫡以长

11、不以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B项“金榜高悬”与科举制有关;A项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关;C强调出身,与考试无关;D是宗法制的特点。故选B。12.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 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科举制有助于将地方官员的选拨权利收归于中央,这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D。A、B、C选项都是科举制的作用,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中

12、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A. 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C. 为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筹措军粮D. 防止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的政治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有利于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的局面,符合题意,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易错警示】本题考查宋代集权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材料阅读归纳能力。学生容易错选AD,关键在于材料信息的提取。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

13、央集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是其一。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14.西汉初期,丞相集决策、行政、司法各项大权于一身。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侵夺皇权,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具体表现为A. 郡国并行制度B. 颁布“推恩令”C. 创设刺史制度D. 形成中外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实行中外朝制度,即将相权分为决策权和执行权。皇帝借助“中朝”掌控决策权,“外朝”只剩下执行权,皇帝借

14、此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都是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中央官制涉及君臣关系的要求,排除;【点睛】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清朝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护膝。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封建纲常礼教的强化B. 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C. 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D. 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丞相和皇帝的关系来看,丞相的地

15、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故选C。A错,君臣关系并非纲常礼教的关系,而是政治等级关系;B错,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错,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特点16.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侍中等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依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当时魏征应供职于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枢密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