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保健要点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5795662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人群保健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特殊人群保健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特殊人群保健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特殊人群保健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特殊人群保健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人群保健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人群保健要点(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amp;amp;amp;lt;p&amp;amp;amp;gt;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与 特殊人群的社区保健特殊人群的社区保健 公共卫生学教研室 陈 建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 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之下,以基 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 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 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 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

2、为重点,以解决社区 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需要为目的,融预防 、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 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 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 ? 第一线服务 ? 综合服务 ? 持续服务 ? 协调服务 ? 可及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 ? 以家庭为单位 ? 以社区为范围 ?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 预防为主 ? 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 ?有利于社会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 ?有利于抑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有利于构建有效、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 ?有利于加强预防战略 ?有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 ?

3、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转变医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 到2000年,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和扩 大试点工作,部分城市应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 务体系的框架; ? 到2005年,各地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的框架 ,部分城市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 ? 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社 区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阶段 ?英国的社区卫生服务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把战时形成的医疗 体制规范化,于1946年颁布了“国家卫生服务 法”,1948年建

4、立了NHS,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国 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国家。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建立 ?全科医师GP(General Practitioner) ?各种护士 临床治疗护士 社区护士 健康访视员 助产士 社区精神心理护士 ?社会工作者 社区卫生中心的人员 ? 组织原则 ? 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结构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 ? 根据本地人口的地域分布和应完成的社区卫生服 务量,按1:1000或1:1500的比例配备社区卫生服 务人员,建立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设点的地域分布基本以覆盖1平方公里范围为准 ,可以按居委会行政组织设点。同时,应注意与 社

5、区医院和其它医疗机构保持一定的距离。 ? 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参与工作。 组织原则 ? 全科医生负责的团队和小组一般选择社区卫生资 源及环境、居住本地区、专业和技术有互补作用 的技术员组成。 ?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对社区卫生人员实行 脱产或不脱产的岗位培训,并可轮流选拔有关人 员参加全科医生培训。 ? 社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 组织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主要依托现有的基层卫生 机构,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 站为主体,其它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以上级卫 生机构为指导,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双向转 诊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主要由全科医师、护士等 有

6、关专业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 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结构 ? 社区健康教育 ? 社区预防 ? 社区康复 ? 社区医疗 ? 慢性病防治与管理 ?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特殊人群的社区保健 社区保健就是充分利用社区的人文 环境、医疗卫生资源以及专业人员的 平台落实保健计划。 社区保健工作是对社区全人口进行 的保健工作 ? 儿童少年社区保健 ? 妇女社区保健 ? 老年人社区保健 ? 临终关怀 ? 新生儿保健 ? 儿童少年预防保健 ? 学校预防保健服务 儿童少年社区保健儿童少年社区保健 新生儿保健 &amp;amp;amp;amp;#163;做好婚前、孕期、围产期保健及卫生宣教工

7、 作 &amp;amp;amp;amp;#163;建立儿童保健登记卡 &amp;amp;amp;amp;#163;新生儿家庭访视 &amp;amp;amp;amp;#163;指导母乳喂养 &amp;amp;amp;amp;#163;体检监测 一、儿童少年预防保健 (一) 儿童预防保健 (二) 学校预防保健服务 儿童的社区保健 &amp;amp;amp;amp;#163;营养指导 &amp;amp;amp;amp;#163;儿童系统保健 &amp;amp;amp;amp;#163;体弱儿管理 &amp;amp;amp;amp;#16

8、3;儿童常见的防治 &amp;amp;amp;amp;#163;计划免疫接种 &amp;amp;amp;amp;#163;健康教育 1.儿童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 儿童常见病的防治 健康教育 营养指导 儿童系统保健 体弱儿管理 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 肺炎腹泻 龃齿、沙眼、视力不正 2.儿童预防保健服务的方式 ?集体儿童预防服务 ?散居儿童预防服务 3.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实施的阶段 ?新生儿预防服务 ?婴幼儿预防服务 ?学龄前儿童预防保健服务 (二) 学校预防保健服务 ?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调查 ? 儿童少年常见病的防治 ? 健康教育 ? 合理营养 ? 教育

9、过程的卫生 ? 教育环境与设备卫生 近视 龋齿 柱弯曲 扁平足 沙眼 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因素 &amp;amp;amp;amp;#163;生物遗传因素 &amp;amp;amp;amp;#163;社会经济状况 &amp;amp;amp;amp;#163;家庭因素 &amp;amp;amp;amp;#163;生活方式 &amp;amp;amp;amp;#163;体育锻炼 &amp;amp;amp;amp;#163;营养状况 &amp;amp;amp;amp;#163;环境污染与保护 儿童青少年存在的五大健康问 题 &amp;amp

10、;amp;amp;#163;营养不良和肥胖 &amp;amp;amp;amp;#163;近视 &amp;amp;amp;amp;#163;龋齿 &amp;amp;amp;amp;#163;贫血 &amp;amp;amp;amp;#163;心理卫生问题 妇女社区保健 &amp;amp;amp;amp;#163;我国妇女保健存在的问题 &amp;amp;amp;amp;#163;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 &amp;amp;amp;amp;#163;妇女的社区保健措施 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 &amp;amp;amp;amp;#163;社

11、会地位:社会、家庭、经济、就业、受教育 、文化等 &amp;amp;amp;amp;#163;经济因素:经济状况与妇女的健康状况密切相 关 &amp;amp;amp;amp;#163;文化习俗:重男轻女 &amp;amp;amp;amp;#163;教育:文盲男女比2:1 &amp;amp;amp;amp;#163;就业:女性终身就业率低于男性 &amp;amp;amp;amp;#163;地域:农村及偏远地区妇女的健康状况差 妇女社区保健措施 &amp;amp;amp;amp;#163;妇女五期预防保健服务 &amp;amp;amp;amp

12、;#163;妇科常见病的防治 &amp;amp;amp;amp;#163;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amp;amp;amp;amp;#163;健康教育 妇女五期预防保健服务 &amp;amp;amp;amp;#163;青春期保健 &amp;amp;amp;amp;#163;婚前期保健 &amp;amp;amp;amp;#163;孕产期保健 &amp;amp;amp;amp;#163;哺乳期保健 &amp;amp;amp;amp;#163;更年期保健 妇女社区保健措施 &amp;amp;amp;amp;#163;妇女五期预防保健服务 &a

13、mp;amp;amp;amp;amp;#163;妇科常见病的防治 &amp;amp;amp;amp;#163;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amp;amp;amp;amp;#163;健康教育 老年人的社区保健老年人的社区保健 老年人的社区保健 &amp;amp;amp;amp;#163;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 断增加的现象。 &amp;amp;amp;amp;#163;国际上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 过7%的社会称之为老龄化社会。 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积极战略 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14、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 延长老年人独立生活年限, 把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的期限 压缩到生命最后一个很短的时期 器管功能和生命过程 器 管 功 能 发育期 成人期老年期 Age 独立能力水平 Range of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四大丧失 &amp;amp;amp;amp;#163;身心健康的更新丧失使人有“老朽感” 。 &amp;amp;amp;amp;#163;权力、地位、经济的丧失使人有“失落 感”、自卑感、被遗弃感。 &amp;amp;amp;amp;#163;社会联系的丧失使人有“孤寂感“。 &amp;amp;amp;amp

15、;#163;生存目的的丧失。 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及其影响因 素 &amp;amp;amp;amp;#163;老年的健康状况 &amp;amp;amp;amp;#163;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 社会经济 文化素质 婚姻状况 社会关心 社会保健制度 社区老年人社区保健服务 &amp;amp;amp;amp;#163;群体保健 &amp;amp;amp;amp;#163;个体保健 心理卫生教育 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营养 开展体育锻炼 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注意合理用药 康复医疗 老年人群体保健 &amp;amp;amp;amp;#163;对老年健康问题进行社区诊断 &

16、amp;amp;amp;amp;amp;#163;建立健全老年预防保健网 &amp;amp;amp;amp;#163;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 &amp;amp;amp;amp;#163;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死亡与临终关怀(Hospice Care) 临终( dying )是临近死亡的阶段。 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开展一系列综合性、人 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即为临终关怀。 &amp;amp;amp;amp;#163;死亡对人生而言是具有绝对意义的全程终点 。 &amp;amp;amp;amp;#163;人是“向死”的存在。 &amp;amp;amp;amp;#

17、163;死亡客观存在,死亡本和降生一样的自然。 &amp;amp;amp;amp;#163;活人就是未來的死人! &amp;amp;amp;amp;#163;死人就是过去的活人! 生死 已然必然 生命的觉知死亡的尊严 人类临终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 性 据不完全统计,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已经有 800亿个个体生命死去,而现今中国每年的去 世者也有700万之巨。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 上,曾经有800亿人进入了临终期,并一去不 返;而中国现在则每年有700万人要走向临终 直至死亡,经历这人世间最大最深刻的痛苦。 现代死亡的三个显著特征 &amp;amp;amp;amp;#163;

18、死亡过程的延长 &amp;amp;amp;amp;#163;死亡医院化 &amp;amp;amp;amp;#163;死亡世俗化 好死 &amp;amp;amp;amp;#163;痛及不适的症状减至最低,病人能忍受的程度 &amp;amp;amp;amp;#163;身体及仪容整洁,以保持个人尊严 &amp;amp;amp;amp;#163;在可能的范围內,给予病人活动的空间 &amp;amp;amp;amp;#163;尽可能满足其情绪上及社会层面的需要 &amp;amp;amp;amp;#163;释放过往的人际冲突 好死 &amp;

19、amp;amp;amp;#163;允许表达并满全其心愿 &amp;amp;amp;amp;#163;给予自由选择的权利 &amp;amp;amp;amp;#163;保护他不受到不需要的、非人性的及无意义 的医疗处置 &amp;amp;amp;amp;#163;满足他的精神需要,感受到其生命是有意义 的存在 &amp;amp;amp;amp;#163;给予机会安排自己的后事及向亲友告别 从养老院走向天堂 张张雨生死于车轮车轮 之下 1997年11月12日晚11时时48分,在与死神抗争 24个昼夜后,台湾歌手张张雨生最终终没能在家人 和朋友的呼唤唤声中醒来,那个唱着

20、我的未来 不是梦的大男孩结结束了他年仅仅31岁岁的生命, 仅仅留下他清朗、健康的歌声。 一般情况下,临终病人家属要经历震 惊、否认、愤怒、悲伤和接受等几个阶段 ,而这几个阶段并非都必然发生,其发生 的次序也可能有所改变。 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 临终关怀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历史 、 根据资料记载,临终关怀的雏形是出现在19世紀。 1967年,Dame Cicely Saunders于英国伦敦成立 Christopher&amp;amp;amp;amp;#39;s Hospice。 临终关怀的历史 、 英国的桑德斯博士在1967年,创建了临终关怀 事业,其宗旨是以全面的生理疗法和细致的心

21、 理护理來缓解临终者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忧患, 维持临终者的至死尊严,减轻亲属的心理负担 。 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开始于1988年。 与临终关怀有关的名词 一九七至一九九年代中,纷纷提出数个与临终关 怀相关的名词: ?适当的死亡(appropriate death) ? 好死(good death) ?安宁尊严地临终(Dying with peace and dignity) ?健康的临终(healthy dying) ?驯服的死亡(tame death) ?沒有痛苦; ?滿足临终病人心理与社 会层面的需要; ?拥有自主权; ?释放以往人际间的冲突 ; ?滿足他的心愿与期望。 临终关怀的目的 &am

22、p;amp;amp;amp;amp;#167; 解除病人的疼痛和痛苦 &amp;amp;amp;amp;#167; 尽可能使病人安然去世 &amp;amp;amp;amp;#167; 帮助丧偶者及其家庭 &amp;amp;amp;amp;#167; 探讨生与死的意义 临终关怀的几个基本观点: ? 注重人而不是病,以关怀服务为中心; ? 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尊重其生命的价值; ? 提高临终生命的质量; ? 共同面对死亡。 临终关怀服务的内容 1. 生理服务 疼痛控制 解决基本的生理需要 2. 心理服务 3. 伦理服务 4. 社会服务 保证营养 管理排泄 皮肤护理 缓解呼吸

23、困难 促进休息和睡眠 ?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 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模式 ? 集体合作服务模式 ? 非赢利服务模式 临终关怀的服务模式 如何陪他们走完最后一程 - 临终关怀的核心只有一个字 爱 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联系 &amp;amp;amp;amp;#163;目的相同。强调人们要勇敢地面对死亡,都是 以不过度浪费医疗资源,使病人安享地离开人世 为目的。 &amp;amp;amp;amp;#163;生命价值观相同。在重视生命质量的基础上, 希望提高死亡的质量。 &amp;amp;amp;amp;#163;二者相互依存。没有临终关怀,安乐死的道德 性将受到怀疑。安乐死

24、是临终关怀的最后一个手 段。 &amp;amp;amp;amp;#163;概念的渊源不同。 &amp;amp;amp;amp;#163;伦理价值的依据或出发点不同。临终关怀 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它的医学伦理原则 是传统的,是对临终者的同情、关怀。安乐死 的伦理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病人的权力;另 一个是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amp;amp;amp;amp;#163;关注的范围和焦点不同。 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区别 思考题 &amp;amp;amp;amp;#163;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amp;amp;amp;amp;#163;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amp;amp;amp;amp;#163;就你所熟悉的某一特定人群,给出社区卫生 保健措施。 &amp;amp;amp;lt;/p&amp;amp;amp;gt;&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