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介绍资料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579252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介绍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介绍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介绍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介绍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介绍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介绍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介绍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手册 第一章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综述 一、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内容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提出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2、基层群众自治依据的主要法律基层群众自治涉及的主要法律有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村(居)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村(居)委会选举办法、村(居)务公开办法、村(居)务管理条例等地方配套法规。3、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内容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自治范围内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

2、和监督权。就是广大城乡群众通过基层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4、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任务(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村(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推动村(居)民履行法律义务,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促进社区之间、居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和谐。(2)兴办和管理本村(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组织协调村(居)民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搞好生产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依法管理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合理利

3、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4)依法调解民间纠纷。(5)协助政府做好与村(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社会治安等工作。(6)向政府反映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内容1、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提出2009年9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计生协在湖北联合召开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经验交流会,正式明确提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2、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目标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分目标有三点:即实现权益(合法婚育权、知情选择权、生殖健康权、奖励扶助权)、提高群众自觉

4、性(晚婚晚育、避孕节育、依法生育)、提高自治能力(维权能力、管理能力、诉求能力、自律能力)。3、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依法自治。三是坚持民主管理。四是坚持民主监督。五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六是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4、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方式实现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治组织【村(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群众组织(计生协)和自治制度【计生干部选举制度、计生工作评议制度、计生事务决策制度、自治章程制度、合同(承诺、协议)制度、计生事务公开制度】的基本保证得以实现。5、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任务(1)进一步加强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建设。

5、(2)进一步加强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阵地建设。(3)加强村(居)自治制度以及自治能力建设。(4)加强和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6、政府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中的职责(1)履行职责。政府对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负有主要责任,所以,政府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中履行职责也是必然的。但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做到责任“到位”而不“越位”。(2)依法行政。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村(居)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3)宏观指导。按照要求,制定政策、加强指导,提高能力和水平。(4)创造条件。在人口计生工作中,政府与村(居)委会之间是协助关系,政府交给村(居)的

6、任务应与提供的条件一致,即“费随事转”,责、权、利统一。7、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与基层群众自治的关系一方面,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之一,是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要主动融入到基层群众自治之中。另一方面,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和分布、构建先进人口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水平,必然会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从而达到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三、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1、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的提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7、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积极探索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长效机制,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决定,自2009年至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2、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的要求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要建立健全“两委领导负总责、依法建章立规矩、协会承做当骨干、群众参与做主人”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新机制。具体要求是:(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

8、发展。(2)牢固树立群众是计划生育主人的观念,尊重群众在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3)坚持依法办事、民主理事的原则。(4)把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与利益导向、落实奖励扶助政策结合起来。3、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标准(1)组织建设好。村(居)委会人口计生组织网络健全,责任分工明确;计生专干或协会秘书长、小组长(中心户长、育龄妇女小组长、会员小组长)等职责清晰,待遇落实;服务宣传活动阵地建设达标。(2)制度规范好。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公约、协议、承诺书等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并体现大多数村(居)民的意志;协议、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对等,无违法收费和罚款。

9、(3)村(居)务公开好。全面、及时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及计划生育事务;定期组织村(居)民代表和协会会员评议计生工作;群众参与和监督的渠道畅通,群众参与率达80以上。(4)宣传服务好。宣传服务活动经常,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社区集体资源的分配、使用能优先优待计生家庭;生育关怀活动扎实有效。(5)计生诚信好。社区基本人口信息清楚;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基本落实,近三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80以上,无大月份和选择性别引产;无出生瞒报、漏报;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0以上,无政策外多孩生育。(6)文明建设好。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

10、农村、文明幸福家庭以及和谐村(居)建设相结合,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性别平等、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形成风尚;近三年未发生因计划生育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村(居)民集体上访。4、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三级联创”活动(1)主要内容。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结合省情,联合开展的创建“国家示范村(居)、省地先进村(居)、县乡合格村(居)”活动。要求到2014年,全省90以上的村(居)要达到合格村(居)标准,在此基础上,创建先进村(居)1000个、示范村(居)300个。(2)创建标准。按照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六个好”标准,通过考核评估,80分以上为合格村(居),90分以上可推荐参加先进村(居)、示范

11、村(居)评选。 (3)评估验收。合格村(居)评估验收。在村(居)自荐、乡镇推荐的基础上,由各县(市、区、特区)组织评估验收和命名表彰工作。先进村(居)评估验收。由各市(州)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抽查各县(市、区、特区)推荐申报的先进村(居),并将抽查结果上报至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审核确认。示范村(居)评估验收。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组成评估验收工作小组,对各市(州)推荐申报的国家示范村(居)进行抽查评估,并向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申报确认、命名表彰。5、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要建立和完善的机制在依法、民主制定章程的基础上,注重建立和完善自治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监督机制等,引导村

12、民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确保自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重点完善对村(居)人口计生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稳定和加强人口计生机构队伍,建立完善计生协工作队伍,提升村(居)自治能力,扩大(居)自治范围;改革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特别是下大力气改革对村(居)人口计生工作的考核,为基层减压减负,引导村(居)把主要精力用于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上来。四、计生协怎样参与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1、计生协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中的职责(1)在自我教育中唱主角。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宣传发动人户、征求意见到人”,人对人、面对面、心连心、手拉手,与群众“心不跳、脸不红、说说笑笑思想通”。 (2)在自我

13、管理中当骨干。组织会员带头参与、带头宣传、带头示范、带头反映民意、带头维权监督,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3)在自我服务中挑重担。发挥群团优势、人才优势,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积极为群众服务。(4)在自我约束中维民权。通过“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履行民主维权的责任,促进公开、公正、公平和管理民主。2、计生协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计生协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主要是发挥网络健全、会员众多、联系面广的优势,在动员组织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引导群众依法正确行使计划生育民主权利,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责任和义务。3、我

14、省计生协参与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模式 (1)“独立型”,由计生协直接承做的模式。如余庆县龙溪镇红军村次桑坳社区,社区计生协小组作为社区唯一的公共事务组织,不仅从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而且还全面承担起了社区公共事务。(2)“授权型”即由村(居)委授权、协会来承做的模式。如赤水市计生协坚持“两委领头、协会牵头、会员带头、群众点头”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了“三权加服务、协会来承做”的自治工作新模式。(3)“配合型”,即村(居)委与计生协合作的模式。如湄潭县湄江镇核桃坝村、锦屏县隆里乡华寨村、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建立了村“两委”负责、计生专干具体抓、计生协配合、群众参与的人口

15、计生工作机制。4、我省计生协参与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成功经验(1)争取党政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根本保证。(2)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口计生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要求。(3)树立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思想,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本质属性。(4)依法建章立制,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关键环节。(5)拓展服务和维权,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5、村级计生协如何参与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村级计生协要按照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活动,建立健全村级计生协组织网络;组织群众参与自治章程或计划生育公约、计划生育合同(承诺、协议)等制度、协议的制定和修改完善,切实体现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参与建立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促进群众自觉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第二章 组织建设好 一、村级计生协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1、组织形式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规定,计生协组织分为全国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全国组织是中国计生协,地方组织是省、地、县、乡级计生协,基层组织是指在村委会、居委会、企业、事业单位和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的计生协。2、主要任务(1)组织和发展会员,建立“会员之家”,健全会员小组、会员联系户等组织网络,联系和带动群众。(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