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活动表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78951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信》活动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书信》活动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书信》活动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书信》活动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书信》活动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信》活动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信》活动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书信活动表 作者: 日期:10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 生 活 动 情 况 记 录 表(一)课题题目“关于书信知识及写作”活动案例书信知识书信的起源参加成员组员耿花、刘小洋、耿盼盼、李文倩、刘学文、唐娟、张红阳、耿玉婷、周博、刘继强、耿群英、唐俊杰组长秦争亮活动内容目的了解书信的起源、书信的起源的历史背景以及书信的起源的历史意义形式大组内分工合作,作相关纪录;借助图书及电脑查找有关资料过程上网查找资料,或者去学校的图书馆搜集书信的起源的资料。结果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2、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还有一种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随着古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信息的传输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人们在占卜之后,把卜辞刻到龟甲兽骨上,不但产生了甲骨文,到商周时代,随着冶炼技术的应用,皇族把历史等重要信息刻到国家之重器的青铜鼎上,不是为了自己看的,那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而留下的书信。春秋战国,人们把书信写在竹简上,先是用绳扎,再用封泥封之后又在封泥上盖上印

3、章,大概春秋战国时期是七国纷争,战乱频仍,书信的防伪保密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我国防伪技术的源起吧。东汉蔡伦发明了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书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条件。但那时交通并不发达,写完了信,书信在路上走个一年半载也是常事。于是人们羡慕大海里的鱼、天空的飞雁,把思念寄托于碧波水府、白云天幕,图的是一个快字。随着实际需要,于是就有了专门送信的信使,专门为信使驻马休息的驿站。唐太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荔枝。皇帝便命令通过机要交通,当日送到,于是杨贵妃才能日啖荔枝三百颗。虽然杨贵妃有幸通过机要通信渠道吃到了新鲜的荔枝,但那时信使和驿站的主要功用还是传输信息。从有了文字,有了纸张,千年文明史

4、、传承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书信的古今含义1、 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2、 指信札。3、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手书、家信 、使函 、寸简,信件还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公函、私信、便函、手书、家信、情书等等。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家信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

5、“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如:北宋词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如傅雷家书。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书信: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之为“书”。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活动图片 学 生 活 动 情 况 记 录 表(二)课题题目“关于书信知识及写作”活动案

6、例书信知识书信的格式要求参加成员鄢小祥、韩章文、曹红钢、耿宝琴、周锐迪、周笑芳、周云媛、耿佳文、周涛、胡孝红、陈玉慧、李文杰组长鄢文佩活动内容目的书信的格式要求形式组内分工合作,作相关纪录;借助于电脑查找有关资料过程上网查找资料,或者去学校的图书馆搜集有关乐器的资料。结果 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

7、,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

8、,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问候语之后,常有

9、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10、。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 “健康”、“平安”等词也可以。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敬上”等,以示尊敬。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书信要用黑毛笔、或蓝色水笔、圆珠笔、钢笔写。不能用铅笔,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红笔写,这会让对方以为是绝交信。信纸要用专门信纸或稿纸。 活动图片 学

11、 生 活 动 情 况 记 录 表(三)课题题目“关于书信知识及写作”活动案例书信知识关于书信的故事、古诗文、格言参加成员秦巨勇、熊晓珍、曹少波、耿笑琴、周蔚、李亚丽、程辉、耿周涛、胡覃丽、陈慧、李文慧组长李思琴活动内容目的收集并掌握书信的故事、古诗文形式组内分工合作,作相关纪录;借助于电脑查找有关资料过程上网查找资料,或者去学校的图书馆搜集有关乐器的资料。结果(一) 关于书信的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

12、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 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流传的故事【烽火传军情】【鸿雁传书】 【青鸟传书】 【黄耳传书】 【风筝通信】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灯塔】【通信塔】 【信号旗】 【旗语】 (二)关于书信的古诗文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

13、书。 春望 唐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赠猎骑 唐杜牧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与妻书林觉民 活动图片 学 生 活 动 情 况 记 录 表(四)课题题目“关于书信知识及写作”活动案例书信知识关于书信的知识的交流参加成员耿花、刘小洋、耿盼盼、李文倩、刘学文、唐娟、张红阳、耿玉婷、周博、刘继强、耿群英、唐俊杰 秦巨勇、熊晓珍、曹少波、耿笑琴、周蔚、李亚丽、程辉、耿周涛、胡覃丽、陈慧、李文慧 鄢小祥、韩章文、曹红钢、耿宝琴、周锐迪、周笑芳、周云媛、耿佳文、周涛、胡孝红、陈玉慧、李文杰组长周瑞芳活动内容目的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形式展示和书面交流过程小组交流交流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