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2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78949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 A.基础学科 B.新兴学科 C.综合学科 D.边缘学科 2.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林哈德与葛笃德 D.理想国 3.()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 A.学科中心论 B.儿童中心论 C.社会中心论 D.活动中心论 4.提出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主张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5.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以文,

2、约之以礼 6.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为()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7.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教育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教育影响。这种德育原则称之为() A.前景教育原则 B.平行教育原则 C.合作教育原则 D.自我道德教育原则 8.将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在() A.1978年 B.1986年 C.1993年 D.1999年 9.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或道德推理()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于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于遵从权威与维

3、护社会秩序的定向 10.杜威认为() A.学校的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通过社会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 B.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C.学校应当根据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 D.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回答,历来存在分歧。在西方有-和模仿起源说。 2、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和教育。 3、讲授法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讲述、讲解和-三种。 4、贝尔一兰喀斯特制又称为-一,是一种转授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5

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内发论 2.教学的教育性 3.日常性班级活动 4.合作教育学 5.社会学习论 四判断题(每小题5分,25分) 1.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 2.美育即艺术教育。 3.知识的多少与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 4.现代教学提倡以系统的观点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5.德育目标应坚持统一性要求。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2、试论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

5、5分) 8点半,期末考试的第一场考试铃声响了,高二(1)(2)(3)班三个班的同学分别进入学校专门为他们安排的三个考场。这是学校应学生要求对这三个班实施无人监考的一次尝试。黑板上写着警句-你能经得起这个考验吗?自尊、自律、自信、自爱,这是班委讨论后写上去的。5分钟后,发卷子的老师出了教室,也没有以往考试时学校领导来巡视时的轻轻脚步声,教室里能听到的只有卷子的声音。其间,只有一名教师进去了一趟,就试卷中的问题做了些说明,又立即出来了。学生们都是专心答题,没有一点异常情况发生。老师则安然地坐在办公室里,很有把握地说我的学生能经得起考验,我对他们有充分的信心。校长也表示,既然同意了学生们的要求.就应该信任他们。考试结束后,学生们出了考场,和以往的考试一样,一出门就急切地就自己没把握的考题纷纷议论。有的学生说,以小到大考无数次试了,尽管很瞧不起作弊这种行为,但总觉得如果别人作弊的话,自己太老实了就会吃亏,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想办法作弊。但这次压根儿没这想法。学校和老师这样信任我们,再有非分之举的话,就太丢人了。大家纷纷表示,今天,顺利通过了第一场考验,增添了我们对自己拥有自律、守信等美德的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顺利通过这3天的考试。试用教育学相关理论评析上述案例中无人监考活动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其育人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