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78836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伐战争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伐战争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伐战争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伐战争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伐战争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伐战争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伐战争教学导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伐战争教案 作者: 日期:17 北伐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4.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5.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2.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

2、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方法1.诗词对联导入法。2.分析讲解法。对于课文中难一点的内容,教师可用此法。3.归纳法。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可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4.多媒体辅助法。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其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来显示。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5.讲述法。教具1.投影仪。2.电脑、多媒体设备。3.相关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

3、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看具体内容。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请看本课插图“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1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也简称为黄埔军校。本图陆军军官学校是黄埔军校校门的照片。那么,黄辅军校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它建立后对当时的形势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

4、容。板书第11课 北伐战争一、黄埔军校的成立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看完后请先复述国民党一大的情况。学生看书学生复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这样,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教师讲解国共在当时为什么要合作呢?这是由多重原因决定的。请同学们先看一组投影。投影显示(一)1922年2月6日,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在华盛顿签字。公约虚伪地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中国

5、关于取消治外法权、撤退外国军警,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势力范围等项要求,一概未列入公约。而在公约中重点确定的倒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实质上就是宣布了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对象,助长了美国垄断资本侵华的野心。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反对中国人民,进一步瓜分中国的又一次勾结。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中国的机会。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王春良、祝允明主编世界现代史(二)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主要领导人是张国焘、罗章龙等共产党人。京汉铁路总工会原定于1923年2月

6、1日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曾经通电“保护劳工”的军阀吴佩孚立刻翻下脸来,下令“禁止开会”。2月4日,在长达二千余里的京汉铁路上,三万名工人在三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五十二人,受伤者三百余人,被捕入狱者四十余人,被开除流亡者一千余人。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三)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

7、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点:第一,这个党在中国社会上还是有威信的。第二,这个党已经在中国南方建立了一块革命根据地,并且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第三,孙中山几经挫折后,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已经腐败,中国革命必须改弦易辙。他开始同共产党人建立联系,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国民革命。(四)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式的决定。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材料中概括出国共合作的原因。学生概括华盛顿会议后,中国民族灾难更加沉重;“二七”惨案给中国共产党提供的教训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单凭工人阶级无法战胜敌人;国

8、民党符合同共产党合作的条件和愿意同共产党合作;苏联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决定。教师讲解同学们的概括已经比较全面,我想说的就是华盛顿九国公约后,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帝国主义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又联合干涉中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所发展的中国民族工业,战后又重新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在帝国主义策动下,军阀混战不断,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建

9、立革命统一战线。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运动兴起了。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部。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2.黄埔军校的建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学生看书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回答二: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黄埔。回答三: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回答四: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回答五:孙中山希望在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教师讲解请同学们

10、看下面的材料。投影显示6月16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出席了黄埔军官学校正式成立典礼。孙中山作了关于军校创办及希望的长篇演讲,他说:“今天是本学校开学的日期。我们为什么有了这个学校呢?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学校呢?诸君要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中国和俄国革命的结果不同,推求当中原因,便是我们的一个大教训。这个教训是什么呢?就是俄国发生革命的时候因为有了革命军做革命党的后援,继续去奋斗,所以就是遇到了多大障碍,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告成功。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

11、今天要开办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革命军,中国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勉励黄埔学生继承先烈精神,学习好本领,立志担负起救国救民与建设新民国的大任。他说:“要从今天起,重新来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这种革命军必须像俄国的革命军一样明白革命的宗旨,立革命的志气,“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

12、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的来革命。”同学们,从上面材料来看,孙中山创办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武装,以武力推翻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国家危亡。这也是军校的办学宗旨。孙中山的一生,有几次大转变,一次是由维新到革命,即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到檀香山组建兴中会。二是第一次护法失败后,开始认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第二次护法失败后,即进一步认识到了在中国要想使革命取得成功,就不能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黄埔军校就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因而在黄埔军校中,政治放在了与军事同等重要的地位。黄埔军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黄埔军校从1924年至1927年

13、三年中,共举办六期,招收学生一万多人,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后来许多人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板书二、北伐胜利进军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北伐胜利进军一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来,复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学生寻找学生回答北伐从1926年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军总司令为蒋介石。北伐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湖北战场的代表性战役是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之战。北伐的路线是从湖南进入湖

14、北,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接着,沿江东下,直捣南京。另一路北伐军也从福建进入浙江、上海。1927年4月,又进攻张作霖的军队。板书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北代的主战场:湖南、湖北。4.北伐胜利进军: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福建浙江上海。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看“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我把北伐的过程讲述一下。我们先来看北伐的三个对象的情况。投影显示军阀控制地区兵力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一部20万孙传芳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20万张作霖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直隶35万同学们,北伐战争打击的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入,迅速消灭北洋军阀中最薄弱的一环吴佩孚的主力,争取占据北方的张作霖和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的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立;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强的张作霖部。根据这个战略方针,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湖南衡阳的第八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