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最全最详细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578208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46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最全最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最全最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最全最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最全最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最全最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最全最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最全最详细(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选择 3636,辨析,辨析 1 1,偶有简答、材料分析),偶有简答、材料分析)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辨析)(选择,辨析) (20122012 上辨析,上辨析,20132013 上辨析,上辨析,20132013 下辨析)下辨析)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一)教育的词源 1 1、 “教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孟子. .尽心上尽心上 ,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

2、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2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学”与现代意义上的与现代意义上的“学学”的含义的差别:的含义的差别: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铄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概念 (20132013 上辨析: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上辨析: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1 1、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

3、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生产经验 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 2、广义上、广义上,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上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专门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 化的活动。 3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是特殊矛盾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4、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如果失掉这一规定性,就不能 称之为教育了。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 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2 2、教育者、教育者 包括:(1)教师(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最直接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最直接的教育者) (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3)教育管理人员 (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3 3、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4 4、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5 5、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教育

5、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 (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体系。 (2)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 (3)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4)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 三、教育的属性三、教育的属性 1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20122012 上辨析:动物界也存在教育)上辨析: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

6、觉地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2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20132013 下辨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下辨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 性)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继承性。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在同

7、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会有所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起催生作 用;也可能落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起着阻碍作用。 三、教育起源与发展三、教育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 评价:(1)非科学的 (2

8、)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 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 、桑代克(美) 、沛西能(英) 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 人民的教育 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的生存本能活动 评价:(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2)错误混淆了动物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3、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 教育史教科书 观点:(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评价:(1)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 (2)错误在于把全部教育都归结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模仿行为。 4、劳

9、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苏联) 凯洛夫(苏联) 从恩格斯“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阐述推断出 观点:(1)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制造、使用工具及生产劳动经验、技能技巧 生存与发展传授 给 下一代(教育) 评价:(1)这种观点是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 (2)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非所有活动的最充分条件。 5、生活需要起源说:、生活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钱亦石、 杨贤江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新教育大纲 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观点:(1)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谋

10、 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教育只能起源于人与环境互相作用的需要。 评价: 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 (二)教育的发展(二)教育的发展 3 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 (1)特点:)特点: 教育有一定的目的性,谈不上有严谨的计划性。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内容为生活经验,比较贫乏。 教育手段为言传身教,没有文字与书本。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 2、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中国:夏、商、西周(我国最早出现学校在商商) 施教机构:“庠” “序

11、” “校” 教育内容:“六艺” (礼、乐、御、射、书、数) 教育目的:让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学习礼仪之术,出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现象 西方:西方: A.古希腊: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 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武士和骑士 教育内容:“五项竞技” (赛跑、跳远、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雅典:教育目的: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和谐发展的 人 教育内容:读、写、算、天文、音乐、政治、哲学等 B.古印度: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 婆罗门教:教育内容:吠陀 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佛教:关心大众,寺院学府 C.古埃及:古埃及:教育目的:“学为文士” 典型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2、 ,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 (2)封建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 中国中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 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隋唐:科举制 宋:程朱理学,四书(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五经(诗、书、礼、乐、春 秋) 明清:八股文 西方西方: A.教会学校:教会学校: 教育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 教育内容:“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 音乐) B.骑士学校:骑士学校: 教育目的:培养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古代产生了学校

13、产生了学校,教育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阶级性,封建社会具有等级性等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表现出道统性道统性、专制性制性、刻板性刻板性和象征性象征性; 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4 3、近现代教育、近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特征)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特征: 教育目的: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同时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课程内入注入新学科、新知识; 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扩大教育权,提出普及教育的口号; 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育制。 (2)社会主义

14、社会教育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特征: 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权为广大人民所掌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 终身化终身化 (2)全民化)全民化 (3)民主化)民主化 (4)多元化)多元化 (5)技术现代化)技术现代化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

15、与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选择) 一、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思想一、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思想 (人物、贡献) (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孔子:有教无类:平等享有教育权的思想 克己复礼: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教育的内容 四书五经:四书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六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五经五经周易 尚书 诗经 礼记 春秋 (诗、书、礼、易、春秋) 因材施教:孔子的教学方法 2、孟子:、孟子: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 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 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荀子:人性本恶 化性起伪 教人向善 4、道家:老庄则学,天人合一,讲究

16、、道家:老庄则学,天人合一,讲究“空空” 道法自然:道理方法要顺其自然 弃圣绝智 弃仁绝义 回归自然 复归本性 5、墨家:以、墨家:以“墨翟墨翟”为代表为代表 (先秦时期 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兼爱非攻 重视技术 亲知、闻知、说知 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三种途径 6、 学记学记 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 5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提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内外结合、臧息相辅 .教学相长、师道尊严(教师观) .反对灌输、主张启发 .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