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六年级体育运动电子课本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577945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5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五六年级体育运动电子课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五六年级体育运动电子课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五六年级体育运动电子课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五六年级体育运动电子课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五六年级体育运动电子课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五六年级体育运动电子课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五六年级体育运动电子课本(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五至六年级体育教学概述一、教学目标(一) 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二) 使学生获得一些体育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一些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三) 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反应、协调、平衡、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四) 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

2、体验参与不同项目运动时的愉快与紧张、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五) 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要求(一) 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二) 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三)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四)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五) 针对实际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全面达成学习目标三、五至六年

3、级教学内容项 目供 教 师 选 用 的 具 体 内 容基本体操1、 队列与队形:(向右、左)转走,向后转走,行进间裂队、并队走,行进间分队、并队走。2、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操)3、轻器械操(棍棒操)田径1、 跑(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2、 跳跃(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跳高,跳远)3、 投掷(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发展掷准能力的练习)技巧与器械练习1、 技巧(各种滚动与滚翻的动作,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2、 支撑跳跃(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山羊分腿腾跃)3、 低单杠(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4、 实用性攀爬(各种攀爬练习,手脚并用爬杆或绳

4、)小球类1、 小足球(足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游戏)2、 小篮球(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游戏)3、 羽毛球(羽毛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游戏)4、 乒乓球(乒乓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游戏)游戏1、跑的游戏 2、跳跃游戏 3、投掷游戏4、球类游戏 5、对抗游戏 6、攀爬游戏 武术1、基本步型 2、基本功串联 3、少年拳第一套韵律活动与舞蹈1、趣味韵律操 2、韵律姿态操 3、舞蹈组合 4、少儿舞蹈体育与健康常识1、 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 2、 青春期的卫生和科学锻炼3、 体育活动与营养卫生四、教育学法建议(一) 要改变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

5、导。(二)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三) 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活动的特点,体现出标准的课程价值。(四) 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対学生控制过严,必须按统一口令、“一刀切”的灌输式、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学习的宽松学习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发展留有空间。(五) 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第二章:基本体操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本学段基本体操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和徒手操、轻器械等内容。这些内容比较丰富,对于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矫正不良姿态,促进身体各器官正常发育和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进行整齐一致、合作交往、组织纪律教

6、育,培养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基本体练习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队列与队形练习、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动作与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体验与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个人与他人友好合作、适应集体活动的社会意识和观念;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一)内容特点本学段基本体操教材,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枞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

7、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二),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可作为早操、课间操内容。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拍节多(每节操48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拍节要做一个以上动作,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并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棍棒操是在徒手的基础上,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

8、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肉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矫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日练。(二)教与学法的建议基本体操教学,由于各项内容的运动形式、动作方法不同,教法与学法应针对教材特点、目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能力而定。高年级学生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除了教师必要的讲解示范外,应通过观察法、探究法、研讨法、比赛法,以及个人体、尝试练、自由结組练、小组分散练和全班整体练的多种形式进行。各项教材的教法与学法,己在该项教材的教学“案例中有所提示

9、,这里不做具体介绍。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一)队列和队形1、 向右(左)转走口令:“向右(左)转走!”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右(左)脚上,动令后,左(右)脚向前走半步,脚尖向右(左)扣,重心落在左(右)脚上,同时身体随即向右(左)转90度;接着,迈右(左)脚向新方向迈第一步继续前进。用两拍完成。教与学目标:学会向右转走,提高注意力和整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教与学内容:行进间向右转走。教与学方法:识图自学和结合各种方式的练习。2、 向后转走口令:“向后转走!”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右脚上,动令后,左脚向前走半步,脚尖向右扣,重心落在右脚上;接着以两脚掌为轴,向右转体180度;然后迈左脚向新方向迈第一步继续

10、前进。用三拍完成。教与学目标:学会向后转走,发展思维分化能力,提高整体动作协调一致和合作能力。教与学内容:行进间向后转走。教与学方法:探究和练习法。3、 行进间裂队、并队走裂队走:口令:“走右转弯裂队走”二(四)路队行进中听动令后,左边的一(二)路左转弯走,右边的一(二)路右转弯走,分裂成方向相反的两个一(二)路纵队行进。并队走:口令:迎面行进中的一(二)路纵队,听动令后左右转弯成二(四)路纵队行进。教与学目标:学会行进中裂、并队走得方法,在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教育学内容:二(四)路纵队行进间裂并队走。教与学方法:分组与整体联系集合。4、 行进间分队、合队走分

11、队走:口令:“左右转弯分队走!”全队先一二报数。一(二)路纵队行进听动令后,一数的左转弯走;二数的右转弯走,分成方向相反的两个一二路纵队行进。合队法:口令:“左右转弯合队走!”迎面行进中的两个一(二)路纵队,听动令后从排头开始,一数队在前,二数队在后,一次合成一(二)路纵队行进。教与学目标:学会行进中分队、合队走得方法,在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教育学内容:一(二)路纵队行进间分队、合队走。教与学方法:分组与整体联系集合。(二)徒手操和轻器械操1、徒手操 小学生广播体操(二)第一节:伸展运动 第二节:头部运动 第三节:肩部运动 第四节:四肢运动第五节:胸部运动 第

12、六节:体侧运动 第七节:体转运动 第八节:腹背运动第九节:腿部运动 第十节:全身运动 第十一节:跳跃运动 第十二节:整理运动教与学目标:通过一节操的学法,学会和会学徒手操。发展观察力、模仿力和身体协调性,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教与学内容:小学生广播体操(二)教与学方法:观察、模仿及练习法。2、轻器械操 棍棒操第一节:伸展运动 第二节:下蹲运动 第三节:踢腿运动 第四节:体转运动第五节:体侧屈运动 第六节:体前屈运动 第七节:全身运动 第八节:跳跃运动教与学目标:了解棍棒操的特点和价值,掌握学习棍棒操的一般方法和过程;通过学习,发展观察力、合作和交往能力,提高身体动作协调性,

13、促进身体协调发展。教与学内容:棍棒操教与学方法:练习法。教学重点:四、教学评价(一)向左、右、后转走转法正确,节奏准确,集体动作协调一致。(二)裂、并、分、合队走概念清楚能分清裂并、分合两种分队术语含义),动作到位,直角变向,直线前进,方位(尤其是排头)对称。(三)小学生广播体操(二)动作正确,部位准确,节奏鲜明;整操衔接连贯,具有一定表现力(能基本体现本操的风格特点)。(四)棍棒操掌握个人取、送或小组长发、收棍棒的方法;动作正确,节奏鲜明,度、力量充分,能连贯完成整套操的练习。评价建议:基本体操的评价应考虑以下几点。1.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着眼点,并贯穿于该教材教学全过程的各环节之中

14、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个人的参与态度、与他人合作表现和动作完成质量。3.在集体练习中,既看集体动作水平,同时也注意观察和评价学生个人在集体练习中的协同意识及对集体关心的程度与表现。并做观察记录。第三章 田径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一)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和态度,提高参加活动的兴趣,逐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二)逐步掌握跑、跳跃和投掷的方法,培养运动时身体的正确姿势,学会跑、跳跃和投掷的基本技能。(三)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发展灵敏、协调、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改善和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四)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克服困

15、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群体责任感,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一) 内容特点1、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景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跑、跳跃、投掷的合理动作。2、 选择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教学内容都力争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3、 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趣味性、娱乐性、思想性、健身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案例。(二) 教与学法的建议1、 重视学生的体验。2、 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3、 不断变化练习形式。4、 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5、 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