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湘教版).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779095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湘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湘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湘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湘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湘教版).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滔滔黄河“ 教学设计( 湘教 王庆 玲 山西省晋 中市榆 次第 一 中学( 0 3 0 6 0 0) 一 、教材分析 “ 滔 滔黄河 ” 是湘教 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 中国的 自 然环境 ” 第三节 “ 中国的河流” 第三课 时的教学 内容。本节 是前 面我 国河 流水 文特征 和长江 教学 内容 的延 续 和深 入 , 也是后续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 。本节教材包括黄 河源流概况 , 上 、 中、 下游的 自然特征 , “ 地上河” 的成 因, 黄 河的综合治理 , 黄河上 、 中游 的水能开发 五部分 。教材安 排黄河水系图并配有 5 道读 图题 , 帮助学生了解黄河源流 概况。 同时

2、, 教材还提供了“ 河水一石, 其泥六斗” , “ 黄河凌 汛” , “ 黄河 断流” , “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材料及 “ 地上河” 示 意图 , 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黄河 , 使学生认 识到只有遵循 自然规律 , 才能实现人水 和谐 , 增强学生的 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 例 精 品 版 ) 二、 教学重难点 黄河作为我 国第二长河 ,她孕育 了灿烂 的华夏文明 , 但也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黄河对其沿岸经济的 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乃至关乎 中华民族 的兴衰存亡。因此 本节课 的重点确 定为黄河面临 的环境 问题及 治理措施 。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堤溃坝 ,决堤

3、溃坝的直接原 因是下 游形成 “ 地上河” , 根本原因在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因此 , 弄清“ 地上河 ” 的形成原因 , 是治理黄河的关键 。“ 地上河 ” 的形成原因复杂 , 应综合考虑 中游 黄土高原 的土质特点 、 植被状况 、 夏季降水特点以及下游地形特征。这就要求学 生具备综合分析问题 、 归纳概括和逻辑推理 的能力 。八年 级学生在这方 面的能力还较弱 ,所 以本节课 的难点确定 为“ 地上河” 的成因。 学生活 动 3 : I 大家 已学习过水稻种植 业 的特点 和 地区分布。根据水稻在东北地 区的分布特点 , 讨论农业生 产应怎样处理与 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种植 多选

4、择在地 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 区。东北地 区水稻 多种植在辽河、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 灌区以及 东部 山 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 培育耐低 温的水稻 品种 , 种植技 术的进 步, 缩短 了水稻的 生产期 。东北地 区水稻种植 已扩展到北纬 5 0 以北的黑龙 江沿岸) 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 , 但 是农 区畜牧业在 畜 牧业总产值中仍占绝对优势,这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情况 相似。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克服天然草 场夏季生长旺盛 、冬季枯 干造成 的食物来源季节不均问 题 ; 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畜牧 业与种植业结合 , 废物 互用, 充分利用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 结合 已学过

5、的大牧 场放牧业 ,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 的发展提出建议。( 人 工播 种优质草种 , 改 良牲畜 ; 将草场 划片进行 管理 , 执行 轮 流放牧 的经营生产方式 , 但 不宜种植粮食作物 , 即不宜 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 增打机井 , 保证人 畜饮水) 分析归纳东北 地区农业 布局 的 自然条件 , 并填写 表 3 。 设计意图 : 通过学生活动 , 巩 固知识并培 养学生的语 言表 达能力。同时对全 国广大牧 区的建议更是 让学生具 有大局意识 , 能将理论用以指导实践, 真正做到为用而学, 理轰育 2 0 1 5 年第1 0 期 学以致 用。 表 3 东北 地区农 业布局 的自然条

6、件 农业生产类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 黑土肥沃, 水源充足 , 不利条 耕作业 件是 热量不足 , 只能满足 对热 量要 求不 高的农作物 , 且仅 能一年 一熟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 温度低, 树木成材 林业 时间长, 病 虫害少 有一定面积 的草原 , 但 长达半年 以上的低温天 气, 降 畜牧业 水又少, 草类枯 干期 长, 不利 于畜牧业的发展 专家点评 :本教案设计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 的要 求, 在整个教 学过程 中, 导入部 分很具吸 引力 , 可迅 速激发 学 生学习兴趣 , 同时教 师起 到主要 的引导作用。教 学中强调 学生掌握对材料“ 获取信

7、 息、 提炼信息 、 解读信息”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中问题设计合理 , 循序渐进 , 让学生将 本节课所 学分析 区域地理的地理要 素运用于其 它地 区,真 正做到 学以致 用, 符合理论联 系实际的原则。教 学过程 中采用案 例分析 、 探 究讨论等方法 , 教 法灵活适用、 切 实有 效, 学生 参与性 、 探 究性 强, 符合高二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要 求。美 中不足是 未控制每一环节的大致 时间安排 ,导致预设 问 题的完成和预期效果的达到具有不可控性 。( 重庆市南川 区教科所地理教研 员 夏 川) 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和各 河段 的 自然 下游形成“ 地上河 ” 的原 因; 了解 黄

8、河 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水利枢纽 的分布 ;学会辩证看待 事物 ; 了解黄河现存 的环境 问题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 通过 阅读地图 , 培养读 图、 析图能力 ; 通 过学习成果展示 ,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角色模拟 , 培养 参与意识 ;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 培养学生探究 问题 的能力 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 开展辩论 ,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多媒体创设 的古诗词意境 ,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 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 通过 治理黄河 的案例 , 逐步形成人地协调及可持续 发展观念 ; 通过辩论黄河的功与过 ,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9、。 四、 设计思路 作为黄河 流经省 区的学生 , 对黄河已有所 了解 , 缺乏 新鲜感 , 但对黄河缺少全面深入 的认识 。如何激发学生对 黄河产 生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黄河有全面而深刻 的认识 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本教学设计巧设教学情境 , 以古诗 词为线 索 , 以多媒体为媒介 , 以 自主 、 合作 、 探究学习为核 心 , 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意境 中主动学习 、 愉快 合作 、 积极探究 , 在古诗词 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和方法 , 从而 实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 多媒体播放水势汹涌、 涛声震天的壶 口瀑 布视频 , 并配诗

10、朗诵 “ 黄河颂” 。 教 师导入 : 古往今来 , 黄河以其磅礴的气势 , 奔腾在中 国大地上 , 她是 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 、 坚强不屈 、 永往直前精 神 的象征 , 因此成为古今诗人笔下赞颂的对象 , 今天我们 就在古诗词的引领下来认识黄河。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黄河的教学情境中。以黄河奔 腾不息、 气势宏伟的形 象, 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山河的情感 ; 以慷慨激昂的“ 黄河颂” 激发 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与 自 信心 , 激励学生像黄河一样“ 伟大坚强” 。 【 新课讲授】 1 黄河的源流概况 情境创设 : 多媒 体展示黄河源远流长 、 奔流不息的图 片和李 白的诗句 “ 君不见黄河之

11、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 回 ” 。 问题 呈现 : 黄河来 自“ 天上” , 最后奔流到“ 海” 。“ 天 上 ” 指哪里 , “ 海” 又是指哪个海 , 黄河全长多少千米?黄 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 又滚滚东流人海 。沿途经 过哪些地形区 , 哪些省级行政 区, 接纳了哪些支流 , 上、 中、 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 图片展示 : “ 黄河水系 ” 图( 课本 P 图 2 5 3 ) 和“ 中国 地形图” 。 学生活动 : 读 图 2 5 3“ 黄河水系” , 自主完成上 述问 题 , 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到台前指图讲解黄河源流概况。 设计意图 : 通过壮观的画面和 豪放 的诗 句,

12、激发 学生 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 过 引导学生 自主学 习、 上 台展示学 习成果等活动 , 提 高学 生的读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强 其 自 信心和 自豪感。 2 黄河上、 中、 下游的水文状况 情境创设 : 多媒体展示黄河惊涛拍岸 、 浊浪宛转 的图 片和刘 禹锡的诗句“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 白天涯” 。 问题呈现 : “ 九曲” 说明黄河干流的形状具有什么特 点? 仔细观察黄河图, 看看黄河干流像哪个汉字? “ 万里 沙” 说 明什么? 教 师承转 : “ 万里沙 ” 说 明黄河含沙量大 , 黄河是不 是 自源头到人海

13、 口含沙量都很大?其上 、 中、 下游有何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 阅读教材 P 正文和 P 阅读材 料 “ 河水一石 , 其泥六斗” , 了解黄河上 、 中、 下游 的水文特征。 图片展示 : 黄河上 、 中 、 下游三个河段的水样标本 。 问题呈现 : 山西黄河河务局小王分别在黄河上 、 中、 下 游 三个河段采来 三瓶水样标本 ,回到单位发现贴的标 签 脱 落了, 你认为这三瓶水样分别是取 自哪个河段 , 判断理 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 : 根据对黄河上 、 中、 下游水文特征的了解 , 判断三瓶水样分别取 自哪个河段。 设计意图 : 由诗 句加深学生对黄河形态和泥沙量大的 认识 , 引导

14、 学生 自主 学习黄 河上 、 中、 下游的 自然环境及 水文特征。再创设生活情境 , 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 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和理论联 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承转 : 为什么黄河中游的含沙量最大? 资料展 示 : 黄土高原土质状况 、 地形状况 、 植被状况 、 夏季降水特点等资料。 学生活动 : 小组合作探究 , 然后 由小组代表展示探究 成果 。 设计意图 : 单凭教材对黄河水 文特征 的介绍 , 学生只 知道黄河中游含沙量大, 却不知其原因, 所 以只有补 充黄 土 高原的有 关资料 , 才能使 学生理解后 面“ 治理黄河的根 本措施” 。 3 “ 地上河” 的成 因及黄河面

15、临的环境 问题 教师承转 : 这些泥沙是否都随着河水流人了海洋?黄 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会带来什么结果? ; 粤 轰育 2 0 1 5 年第1 0 期 资料展 示: “ 地上河 ” 示意 图及历史上黄河决 口、 洪水 泛滥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灾 害的图文资料。 学生活动: 根据 “ 地上河 ” 示意 图及黄河 中下游的水文 特征探讨下游“ 地上河” 形成 的原因及容易造成的危害。 设计意图: 采用启发式教 学, 由因及果, 一步步引导学 生探 究地理原理 , 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承转: 李白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 ” 描绘了黄 河源远流长 、 奔流不息 的气概 , 没想到一千

16、多年后 的今天 , 黄河下游真出现了水从“ 天上来” ( “ 地上河” ) 的情景。 李白 还有很多描写黄河 的诗句 , 如 “ 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 丝天 际来” , “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情境创设 : 多媒体展示站在险峻的华山之巅远眺黄 河的图片及诗句“ 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 ; 展 示黄河凌汛 图片及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 登太行雪满 山 ” 。 教 师引领 : 前 两句原来是说诗 人站在万仞 之上 的华 山绝顶 , 远眺数千里外 的盘曲黄河 , 细曲“ 如丝” , 以此来反 衬华 山的高峻人云。 可是现在 的黄河下游真的出现“ 如丝” 现象 , 这就是黄河下游的断流 。后两句诗是李白以路途艰 难 比喻仕 途艰难 , 这绝不是李 白的夸张 , 黄河确实存在“ 冰 塞川 ” 现象黄河凌汛。你知道黄河出现断流和凌汛现 象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