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77612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环境学测验复习重点29 / 29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2.环境问题:广义,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3.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4.生

2、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5.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大气本身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类、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7.阈值:植物在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时,使植物发生伤害的污染物最低浓度。8.水体:一般意义是指水的积聚体,通常指地表水体,广义的水体也包括地下水体。环境科学中的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水中的生物以及

3、底泥等。9.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状况,使其丧失或减弱了人类的使用价值的现象。10.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用mg/L表示。BOD越高,表示水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越多。11.BOD5:通常采用20的条件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水体中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d生化需氧量。12.COD: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质越多。(重铬酸钾氧化剂测得)13.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

4、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14.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具有限制性和可再生性。15.土壤环境背景值: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16.土壤污染: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17.离子专性选择吸附:在有常量或大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土壤胶体(主要是氧化物胶体)对微量金属(主要是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18.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

5、体从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19.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20.堆肥化: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来源于生物的城市垃圾进行生物稳定作用的过程。21.固体废物的减量化: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发生量。22.资源化: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使固体废弃物获得新的使用价值,从而提高废物资源的利用率。23.最终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问题。处置的对象是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或经资源化处理后剩余的残渣。目的是保

6、证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现在和将来对于人类均不致发生不可接受的危害。24.农业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人们在保护、管理和改善农业环境、开发利用农业自然环境资源以及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5.污染者负担:是指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治理或恢复农业环境的责任并负担其费用。26.农业环境管理:指农业环境管理机关,为了使农业经济与农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依据农业生态环境科学理论和规范及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7.生物安全的概念:是生物危害的检测、

7、评价、检测、防范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即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的危害程度和公共的接受程度。大题1.什么是农业环境?其特点是什么?答:环境:是一个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客体,它与主体相互依存,它的内容随着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主体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称之为环境。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特点:A、范围广阔,差异明显(改变了原来丰富多样的自然生物种群的面貌,使农业生态系统变的单调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能量和物质大量流进流出的开放系统) B、不稳定性 C、农业环境质量恶

8、化不易察觉和恢复。(农业环境质量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和分析才能捕捉其发生变化的踪迹)农业环境的保护以预防为主。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环境问题:广义,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三个阶段:(1)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3.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人口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环境的突出

9、问题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生态破坏: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沙漠化 c.农业资源衰减(耕地面积减少、近海渔业资源衰减、草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 d.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锐减 e.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农业环境的污染:a.受工业“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b.受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 4.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答:(1)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CO2浓度与农作物:CO2浓度的增加,将增大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气候带和农业带的移动:气候带和农业带有向两极的倾向。气候带的移动在高纬度地区表现得更加显著。无霜期延长夏季干旱化的影响:中纬度地区的生产

10、量因夏季干旱将减少10%30%。对热带地区农业的影响: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减少危害半沙漠地区农作物,由于增加了热应力,会危害热带湿润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2)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将有所增加对生物造成影响。(3)酸雨对植物的影响:酸性的降雨和雾对植物的可见伤害发生在叶片和花瓣上 酸性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常将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5. 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调查和检测 (2)实验和模拟(3)评价和预测:回顾评价 现状评价 影响评价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功能是什么?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

11、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组成:(1)非生物部分(无机环境)日光、大气、水分、土壤及营养物质 (2)生物部分(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基本特点:(1)组成成分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种物质组成,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无机环境中作用于生物的物理化学成分,这是与其他系统最本质的区别。(2)通常与特定空间相联系,因而能反映一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一定空间的结构特点(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3)生态系统可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成熟期等阶段,即有自身发展的演替规律。(4)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5)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

12、。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7.什么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标志主要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答: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A通过生态系统边界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要相对平衡 B从整体上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应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D.生态环境的协调。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火山喷发等和人为因素:物种改变,环境因素,信息系统的破坏。8.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系统的下列因素有关:(1)生物的种类与成分 (2)能流

13、、物流途径的复杂程度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贮备量(3)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 (4)信息的传递与条件 (5)物理的与化学的调节9.简述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意义。基本原则:(1)系统各种成分相互协调与补充的整体原则(2)物质循环不息的再生原则(3)物质出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原则意义: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10.什么叫生物多样性?答: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14、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生物多样性通常含有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1.简述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答:(1)古代农业来源于生物多样性(2)现代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过度开发土地减少野生生境 农田系统生命支持功能退化(3)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生物多样性。1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如何保护?保护的意义?减少原因:自然淘汰、人类干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 (2)迁地保护 (3)离体保护作物品种及其亲缘种的收集与保存、家养动物品种的收集与保存 (4)保护区外围地带的保护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也是支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13. 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A气象因素:1风和湍流 2温度层结与大气稳定度 3降水 4雾B地理因素:1山区地形 2海陆 3城市热岛效应C植物因素D污染物的综合效应(拮抗、协同)E工业布局的影响14.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影响的一般规律?答:大气污染物侵入植物体的途径:存在于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液体、固体形态的污染物,主要以气体及气溶胶状态与植物发生联系,气体以及一般小于1um的物质,能通过植物叶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而大于1um的物质,一般不能通过气孔直接进入,它们只能吸附在植物器官表面,在具备一定条件(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