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模拟题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77502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模拟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题库、笔记重点育明教育夏老师 2016 年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模拟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题库、笔记重点育明教育夏老师 2016 年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模拟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 社会学理论复习材料社会学理论复习材料 2 2 种直接考察的方式:探索和检查书 P.274 个人行动不是用几个变量就可以分析、解释得了的。符号互动论的方法是尽力把 经验世界作为注意的中心, 尽力从经验中、 从被研究者的立场上来了解社会现象。 2、戈夫曼对人际互动的研究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9) 、 相遇(1966)、 策略性行动 (19

2、69) 关注人际互动中的具体情境和角色扮演、表演技巧以及互动的策略和表演的效 果。 (1)对于社会机构内互动的研究 在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 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 着“情境定义”。此过程即为“印象管理”。 互动中个人的行为由满足自己的 需要转变为满足他人的需要。 其理论又称“印象管理理论”。 为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要运用一些手段、工具来装点门面。包括有外部设施、 个人装扮(仪表:是人们身份的外部标志;举止:是人们扮演角色时出现出来的 行为)。 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是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是

3、为前台表 演作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不一样。应防止 观众进入后台,在前台也须防止与演出无关者进入到表演中。 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 根据表演者目的不同将表演分为“误解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前者通过 表演给人一种错觉,后者故意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使别 人产生崇敬的心理。 区分表演者的“自我”和“表现出来的自我”(“强加给他的自我”)。 人们 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互动就是一场游戏。 游戏中人们对不同的“定义”进行争 夺, 人们的表演与互动就是某个“定义”取得胜利或成功地被人们接受的过程。 若表现出的自我不能令观众信服或引起观众怀疑,

4、 互动过程可能被破坏; 对 表演者而言,自我被怀疑也会导致个人的解组。 尽管可以直接给予批评或有所反应,但日常生活中很少直接对表演者提出挑 3 战。(互动双方共同承担维持相互身份的责任,一方失败意味着另一 方活动也不能顺利进行) (2)对于社会机构外互动的研究 公共场合中的行为 相遇中讨论了没有明确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 “相遇”。 相遇式互动的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 与人们在社会机构中的 表演不同,但印象管理的原则依然适用。 “角色距离”:无论个人的主观愿望如何,个人与其假设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 距时,就会产生“角色距离”,个人在某种角色上是否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取决于 该角色相适应的

5、程度。 (3)评价 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早期符号互动论对行动策略和筹划等具体实施过程的研究 不足;对表演区域和场景的划分使其理论体现社会设置(结构)与个人之间相 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张力,这成为 Giddens 等人分析日常生活的理论来源; 过于强调互动中的自我表演成分,强调行动以制造最佳印象为唯一目的,不符合 人的本质特征,因为表演毕竟只是应付情境的一个方面。 3、标签理论 社会病态 (勒默特:1951)、 人类的越轨、 社会问题和社会控制 (勒 默特:1967)、 局外人:越轨社会学之研究(贝克尔:1963) (1)所谓社会问题 or 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 问题就是

6、因为社会给它贴上这样的标签。这种问题或行为本身不太重要,重要的 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他们。 (2)勒默特初次和再次越轨行为理论:一旦某人被贴上越轨行为的标签,其周 围的人都会对他刮目相看,这就迫使他与其他越轨行动者为伍,以越轨行动者自 居,按此行为模式去做,并将此类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终生沿此路走下去。将 某种行为贴上再次越轨行为的标签反而会助于这种行为。由此,可以利用贴标签 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但只有将某种社会状况与行为贴上“正当的”、 “正常的”、“符合规范”的标签,才会自动消除他们的对立性。 (3)如何看待标签理论? 4 这种理论强调主观评价的重要性,有一定启发意义,告诉我们当评价、处理 社会问题、越轨行动时,划分社会问题的界限要适当,打击面不能过大。但片 面强调人们心理上的反应而忽视问题本身的性质, 不去研究问题发生的根本原 因, 无助于解决和正确处理越轨行为。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