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阈限的测量-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 雷玉菊 心理学教研室 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 • 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 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 理学方法之一 • 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 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 具体方法 • 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 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 断 • 调整法曾是过去在天文学上常用的一个方 法那时让观察者调整一个光表面的强度 ,使之与某星体的亮度相等,这样就可以 比较各星体间的亮度 • 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 准刺激相等 • 被试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 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 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 •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 • 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 估计差别阈限 • 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 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 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 受性的指标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阈限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 • (1)自变量 •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3)绝对阈限的测定(计算) 1.自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是让被试 者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与一个标准刺激相 等。
不过,此时的标准刺激假设为零, 即让被试者每次将比较刺激与“零”相 比较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是 被试者每次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 的那个数值 (3)绝对阈限的测定(计算) • 让被试者每次调到刚刚感觉不到(即与“ 零”标准刺激等值),然后把各次测定数 值加以平均即为绝对阈限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 • (1)自变量 •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3)差别阈限的测定(计算) (1)自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是向被试者 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其调整比较刺激 比较刺激是一种连续的量在被试认为接 近时,可反复调整,直到其认为满意为止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每 次调整的数值,即其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数值 • 由于被试反复测试,每次的结果并不是一个固定 的数值,它们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数值 这个变化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 •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即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数, 就是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的差就 是常误 (3)差别阈限的估计值的计算 • 用平均差误法求差别阈限,所得差别阈限 只是一个估计值,平均差误有两种计算方 法: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 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 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的比较 • 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 –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 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 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 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 应用3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 值有较大影响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 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 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