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76228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察举制 D. 分封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关键词“异姓不养”、 “其子归宗”等可知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注重宗法姓氏关系。古代认为人只能祭祀与自己同族的人,同族意味着同姓,异姓意味着异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D选项是周朝地方制度,B选项是夏朝以来

2、的王位继承制,C选项是汉朝选官制度,都与题意不符。2. 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察举制度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通过忠孝来选官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是西汉时期的察举制,故答案选B选项。其它三项都不符合忠孝的标准,故排除。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题中所给定的时间是西周,因此所产生的影响应该离

3、西周不会太远,所以可以初步断定在A、B选项中。再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3.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实行郡国并行制C. 推行三公九卿制 D. 推广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分天下为郡县”表明秦朝实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海内为郡县4.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

4、推恩令”的目的是A. 实现民族交融 B. 恩泽贵族 C. 削弱王国势力 D. 增加税收【答案】C【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 ,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 “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越分越小 ,无力对抗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正确。 5.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A. 推行三公九卿制 B. 确立三省六部制C. 增设三司 D. 设立内阁【答案】C【解析】推行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故A错误;确立三省六部制是唐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故B错误;宋代增设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利,起

5、到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作用,故C正确;设立内阁是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故D错误。【名师点睛】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上进行判断即可,注意关键限定词“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6. 宋史欧阳修传言,“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文中的“兵府”指的是:A. 内朝 B. 政事堂 C. 枢密院 D. 提点刑狱司【答案】C【解析】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宋朝重文轻文,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将帅有统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使二者相互牵制,符合材料“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故C正确;政事堂是宰相议政的地方;内朝是是

6、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地方;提点刑狱司是监察职能,A、B、D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有“宋史欧阳修传”“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7. 我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典型表现为A. 汉代设立中朝 B. 唐朝设三省六部C. 宋代设参知政事 D. 清代设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专制时代晚期指明清时期,清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汉代不属于我国专制时代晚期,故A排除。唐朝也不属于我国专制时代晚期,故B排除。宋代,属

7、于封建社会中期,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8.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宗法观念是同姓同宗,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黛玉姓林不姓贾,所以贾母认为宝玉是自己家人,黛玉是外人,而不是黛玉的地位比宝玉低,因此选C。9.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最终目的是( )A. 扭转贸易逆差 B. 毒害中国人民C. 打开中国市场 D. 寻找战争借口【答案】C【解

8、析】英国发动对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A、B、D都是不是根本目的,排除。【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禁烟运动,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10. 下列近代人物中,最早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施政方案的是A. 洪秀全 B. 石达开 C. 陈玉成 D. 洪仁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制定的资政新编,它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施政方案,故选D;

9、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曾颁布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排除;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军事领袖,排除B;陈玉成是太平天国的后期军事将领,排除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编11. 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项正确。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材料中“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

10、”不符,排除AB。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即可。12.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期间,口号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经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成果。故选A。1926年到19327年的伐战争是要推翻军阀统治,统

11、一全国,排除B;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排除。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要实现停止内战要求抗日的爱国事件,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13.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A. 秋收起义 B. 红军长征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没有进行远征,故A错误;1934年中央红军因左倾错误和国民党的围剿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出发,后三大主力会师于西北,历史上称长征,长征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意义非凡,

12、所以“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红军长征,故B正确;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题干的远征不符,故C错误;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与题干的远征不符,故D错误。14. 下图是三本连环画的封面。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准确的是A. 民族抗争 B. 列强侵略 C. 近代探索 D. 思想启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历史特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的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和1938年的台儿

13、庄战役是反抗日军侵略的典型战例。故选A;虎门销烟是针对鸦片走私而开展,排除B;近代探索主要指近代化探索,如经济工业化等,排除C;思想启蒙是文化现象,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民族抗争15. 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 国民党一大 B. 八七会议 C. 抗战胜利 D. 重庆谈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双十协定相关的事件就是重庆谈判,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1

14、6. “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我国外交政策能体现该理念的是A. “一边倒”的政策 B. “另起炉灶”的方针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联美遏苏”的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而不同”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这一原则,故C项正确;A项以社会制度为标准;B项针对旧政府与国外签订的条约;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 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

15、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的是A. 保护私有财产 B. 限制贵族权力C. 维护平民利益 D. 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根据题干材料的规定,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故选A; 十二铜表法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体现平民利益,故排除BC;D和题意无关,排除。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8. 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内阁掌握司法权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故符合。议会由多数党组阁,故符合。内阁掌握行政权,排除,故排除ACD。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