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76056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育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16 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一)教学设计户家中心小学 刘晓宁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负数的含义等。(课文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1、3、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建议不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1、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

2、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2、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师: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生1:有整数、小数。 生2:有负数。 生3:有分数、还有百分数。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学生补充: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二、复习整理师:那这些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

3、题) 1、分类整理 (1)自然数和整数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最初是怎样认识数的? 生:数数的方法 师: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像1、2、3、4、5我们把他们叫做(自然数)板书:自然数,1,2,3,4 教师板书后追问:那0是自然数吗?它又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师:是不是整数就是自然数? 学生发言。如果学生想不到负整数,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有小于0的负整数,这些数到了初中我们会更深入的学习。板书:整数,负整数,正整数,0。 (2)分数和小数 组织学生分小组复习有关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及联系。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4、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板书: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学生分别举例)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一份的数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表示其中几份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单位是0.1,0.01,0.001。(学生举例) 小数的分类: 按小数部分分可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又可以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小数实际上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复习百分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百分数的意义:百

5、分数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 师: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表示百分率,也常用来表示商品的折扣。我们来看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姚明本赛季投篮命中率为49%。 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了现价是原价的( )%。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 )元。 三成五=( )% 八折=( )%2、在数轴上表示数观察下图填空: -3 - 2 -1 0 1 2 3 4 ( )是正数, ( )是负数,( )

6、是自然数,( )是整数。 生1:(1、2、3、4 )是正数,(1、2、3、)是负数,(0、1、2、3、4)是自然数,(0、1、2、3、4、1、2、3 )是整数。 师: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像这样,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同样,任意一个数也都可以在直线上找到它对应的位置,那你们能在数轴上标出这些数的位置吗? 2 3.5 3 -3 0.5 观察上面这些数,大家发现了什么?各种数分别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在0的左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真分数分布的区域:0和1之间,不包括1。假分数分布的区域:1和1的右边,包括1。小数分布的区域和分数

7、分布的区域是一样的。三、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对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些练习。1、数学日记 我这里还带来了一篇小明的数学日记。师:这是一篇不完整的日记,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在下面找到合适的数填到括号里。 师:谁来把完整的日记读给大家听一听?瞧,一篇日记里都包含了不少我们认识的数!2、判断师:下面小精灵聪聪有一道题要挑战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1)一头野牛重吨,可以写成25%吨。 ( ) (2)小雨说大于2而小于6的数只有3,4,5。 ( ) (3)比3小的整数只有1和2。 ( ) (4)因为比小,所以的分数单位比的分数单位小。( ) (5)比小而比大

8、的分数只有。 ( )4、 课堂小结同学们,由于人们的需要,人们创造了数。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数,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到将来同学们还有机会学习更多的数,也可能有一天,现在世界上的数远远不够用了,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那么,去创造这种新的数的人有可能就是你们,你们有这个信心吗?板书设计:数的认识(一)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0 负整数 真分数 分数 假分数 有限小数 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百分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677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建议不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9、。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3、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4、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1观察生活中的数(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师: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生1:有整数、小数。 生2:有负数。 生3:有分数、还有百分数。 2理解数的含义 师

10、:那你们知道这些数在信息中的含义吗? 生1:1722表示词典的页数,是一个整数。 生2:8848.13m表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一个两位小数。 师:对!珠穆朗玛峰可是世界第一高峰!接着说说吧! 生3:-25表示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很低,是一个负数。 师:南极洲处在地球高纬度区,那里常年冰雪,所以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生4:3/5表示把我市全年的天数看作5份,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其中的3份。 师:嗯,你分析的很不错! 生5:40表示羊毛含量占围巾成分的40,60%表示化纤含量占围巾成分的60,他们都是百分数。 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衣物上面会注明成分含量,一般都会用百分数表示。数学在我们

11、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生1:还学过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 生2:还学过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评析】:首先让学生对所学旧知进行一个整体回顾,从而能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由于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让学生在一组生活信息中寻找熟悉的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含义。 【评析】: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学生是分段陆续学完的,还比较零散,不够系统,通过整理、比较能沟通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灵活运用。 4介绍 同学们,数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数起源于数(sh)。”下面我们就

12、一起来看一段有关数的产生的文字介绍。【评析】: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人文背景,了解一些数学文化,知道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三、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对整数、分数、小数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些练习。 1做一做。师:我们先翻开数学书第77页,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一页上面的做一做好吗? ( ) ( ) ( )是正数, ( )是负数, ( )是自然数,( )是整数。 生1:1、2、3、4 )是正数,(1、2、3、4 )是负数,0、1、2、3、4)是自然数,0、1、2、3、4、1、2、3、4 )是整数。 师: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我们再来看这两个点分别是、表示什么数呢?再看数轴。 生2:左边的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