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74850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是()A, B ,C, D ,2. 在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A,B,C, D,3. 已知中,则()A B C D4.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等比数列,则的值为()A. BCD15. 已知向量,则向量的夹角为()A B C D6. 在中,若,三角形的面积,则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A B2 C D 47. 一个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10,前项和为30,则前项和为

2、() A90B70C50D408. 设的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9. 关于平面向量,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若,则;若,则;非零向量和满足则与的夹角为30;已知向量,且与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4个 B3个 C2个 D1个10. 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若,且它们的前n项和Sn有最大值,则使得Sn0的最大值n为() A11 B19C20 D2111. 两个等差数列和,其前项和分别为,且则等于() A B C D12. 在直角中,90,P为AB边上的点且,若,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3、 C D 二、填空题(本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13. 设R,向量,且,则在上的投影为_.14. 数列满足,且,则_15. 在中,,面积为,则 .16. 数列an满足an1(1)nan3n1,则an的前60项和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本小题6分)如图,边长为2的菱形中,E、F分别是BC、DC的中点,G为 BF、DE的交点,若, (1)试用表示;(2)求的值18. (本小题8分)在等差数列中,(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求的前项和19. (本小题8分)在ABC

4、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且(1)求角的值; (2)若角,边上的中线=,求的面积20. (本小题8分)已知数列满足(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通项公式;(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21. (本小题8分)某人在汽车站M的北偏西20的方向上的A处(如图所示),观察到C处有一辆汽车沿公路向M站行驶,公路的走向是M站的北偏东40.开始时,汽车到A处的距离为31km,汽车前进20km后到达B处,此时到A处的距离缩短了10km问汽车还需行驶多远,才能到达汽车站M ?22. (本小题10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其中(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数学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题号1

5、23456789101112答案DBCCBBBCCDDA二、填空题13. 14. 15. 16. 273017.解:(1),E、F分别是BC,DC的中点,G为 BF、DE的交点,所以G为的重心, .(3分)(2).(6分)18.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是由已知,.,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4分)由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8分)19.解:(1),由正弦定理得, 即,又,.(4分)(2)由(1)知, 设,则,又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故. (8分)20. 解:(1), ,,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上知,.(4分)(2).,得:.(8分)21.解:设汽车前进20km后

6、到达B处,在ABC中,AC31,BC20,AB21,由余弦定理,得cosC,则sinC.(3分)所以sinMACsinsin120cosCcos120sinC.(6分)在MAC中,由正弦定理,得MC35,从而有MBMCBC15km. (8分)22.解:(1)令,得,即,由已知,得. (1分)把式子中的用替代,得到由可得即,即即得:,(3分)所以:即 ,又,所以(4分)又, .(5分)(2)由(1)知又(7分)(10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认为解释变量是影响被解释变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变量关系是否确实存在或者是否明显,会在回归系数1的估计值中反映出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