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技能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74685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技能(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技能 作者: 日期: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技能一、课堂教学导入的涵义课堂教学导入:是指教师在学生进入新课题学习的时候,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教学行为。复习导入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通过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那么对于化学反应,我们是否也能根据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呢?(停顿)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四种化学基本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哪四种,它们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并且各举一例来说明。引起注意生:思考,回答师: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化学反应:(教师板书: )看看它是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2、?激起动机生: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师:很显然,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化学反应,那么这个反应我们可以把它归类在何种反应类型里呢?组织指引生:氧化还原反应师:对!(板书:氧化还原反应)那么,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的分类标准又是什么呢?你能否再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生: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得氧失氧(并写初中所学过的一些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师:对我们把有得氧、失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 中CO得到氧变成了CO2,我们称它发生了氧化反应,Fe2O3 失去氧变成了铁,我我们称它发生了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氧化还

3、原反应的知识。 建立联系联系生活导入案例2乙酸的导入师:同学们,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那么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醋呢?大家讨论讨论。生: 师:(除水垢、软化鱼刺、调味品等等,好,大家对醋的了解真不少。)那你们知道醋的来历吗?(生摇头)。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画外音)传说,古代有个叫杜康的人酿造了酒,他的儿子黑塔后来移居到我们江苏镇江,在那里他把酿酒后的酒糟放在缸里浸泡,到了第二十一天的酉时,黑塔被缸里的香味所吸引,尝了一口,又酸又甜啦,味道美极了,便贮藏着作为“调味品”,这种“调味品”就是“醋”。师:黑塔是把二十一日加上“酉

4、”字来创造的这个“醋”字。(板书醋)。“一代伟大调味品”醋就这样诞生了。我们细分析一下醋的诞生过程其实就包含了我们上节课刚刚学过的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也就是(边讲边板书化学式(为副板书部分)乙醇 乙醛 乙酸。乙酸的俗称就是醋酸。我们平常吃的醋里面大约含有3%5%的乙酸。 化学史导入案例3王水二次大战中,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玻尔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决定将自己的诺贝尔金质奖章留下来。玻尔是怎样将这枚奖章藏起来的呢?他把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装在一个玻璃瓶里,放在桌子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金质奖章的溶液就在他们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

5、结束后,玻尔回到了祖国,从溶液中重新提取出了金,并铸成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的智慧,凝聚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种神奇无比的溶液是什么?它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王水。 化学史导入案例4铝的性质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它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没有人会为自己能使用一只铝锅而自豪万分。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纯铝却是稀奇之物。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著成就获得一只作奖品的铝杯,拿破仑享有在宫庭盛宴一人独用铝制餐具的殊荣。铝从身价百倍到能进入普通百姓家,归功于两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和埃罗,他们因各自发明了电解法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

6、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使用时期却姗姗来迟,这是由铝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故事导入案例5油脂教师:传说在古埃及,有一次法老设宴招待宾客。有位厨师不慎将一盆油打翻在热的炭灰里,他用手把沾有油脂的炭灰捧到外面,洗手时意外地发现洗得特别干净。这种沾有油脂的炭灰大概就是最早的肥皂了。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和上面故事有关的问题,一起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油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炭灰中含有什么物质?油脂和热炭灰混在一起为什么能起到肥皂的作用?肥皂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去油污?现代怎样用油脂制肥皂,原理是什么?化学教学的语言及讲解设计“教师的语言修养,

7、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讲解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情感的最基本的教学行为方式。讲解艺术要求化学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熟悉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特点,具有较高的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并能结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技能来充实和完善讲解的过程。 (三)化学教学语言的类型1叙述性语言,指教师在介绍客观事实、物体、人物或描述物质的外观、属性、结构、变化等情况下使用的语言。叙述性语言又可分为说明式和描述式两种。在化学教学中,说明式语言一般用于对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或某些基本概念的说明和分析。主要形式有意义的

8、解释(例1)、结构说明(例2)、比较说明等。例1什么是置换反应(节录)。通过锌跟稀硫酸、镁跟稀硫酸、铁跟盐酸反应的事实,可以看出这几个反应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一种单质(金属)跟一种化合物(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氢气)和另一种化合物(硫酸锌或硫酸镁或氯化亚铁)。这类反应跟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不同。这种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例2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的分子结构式是CH3一COH(用可拼接示教板或CAI课件表示)。在乙酸分子里CH3一是甲基,这我们已经学过。官能团一COH可简写为一COOH,叫做羧基。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的。羧

9、基还可以看成是由原子团一C和一OH组成的,一C叫做羰基,一OH我们知道是羟基。 描述式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事物的外观、结构、属性、变化等有比较形象或有一定深度的认识,除一般叙述外,有时也用比喻的方式进行描述。化学教学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变化。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变化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又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了解学生具备哪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用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引起联想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又不失科学性的描述。 物质的外部特征和宏观变化,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实验过程、化工生产过程等。这种描述要注意条理清楚、用

10、词准确、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对于过程要按先后顺序叙述,并讲清各阶段(环节)之间的关系。描述式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事物的外观、结构、属性、变化等有比较形象或有一定深度的认识,除一般叙述外,有时也用比喻的方式进行描述。化学教学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变化。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变化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又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了解学生具备哪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用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引起联想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又不失科学性的描述。 物质的外部特征和宏观变化,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实验过程、化工生产过程等。这种描述要注意

11、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对于过程要按先后顺序叙述,并讲清各阶段(环节)之间的关系。例3炼钢的主要过程。 炼钢主要是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而除去。炼钢时常用的氧化剂是空气、纯氧气或氧化铁。炼钢的主要过程有三步: ()氧化造渣。在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为气体或炉渣。主要反应有(化学方程式略) 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能从铁水里直接排出,生成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锰跟造渣材料生石灰相互作用成为炉渣排出。 ()除硫、磷。造渣材料生石灰也能跟硫、磷起反应,生成硫化钙、磷酸钙等炉渣而除去。主要反应是(化学方程式略) ()脱氧。用硅铁、锰铁或金属铝来还原钢

12、水中含有的少量氧化铁。主要反应是(化学方程式略)有关的人物或事件。如化学家生平业绩、化学史实、化学科技的现状与展望等。这类描述要抓住其中最关键、最突出之处,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有鲜明的观点,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立志进取的精神。例4介绍稀有气体的发现。 在18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氮气和氧气后,仍有很少量的残余气体存在,但是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 到了19世纪后期,一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eigh)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了一个可思议的事实:从空气里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的质量是12572g,而从含氮化合物制取的氮气

13、每升的质量是12508g,两者相差6mg多。瑞利不愧是伟大的科学家,他没有放过这微小的差异,他花费了两年时间,做了多次精密入微的实验,反复观察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并无差错。瑞利把实验事实公布出来,得到了他的朋友拉姆赛(WRamsay)的合作。他们在除掉了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得到了很少量的气体。经过分析,确证这是一种新的化学元素,因为这种气体的性质极不活泼,所以命名为“氩;(懒惰的意思)。由于这一发现,瑞利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氩被发现后,拉姆赛等人又陆续从空气中发现了氰气、氖气、氪气、氖气,这些气体的性质和氩相似也极不活泼。拉姆赛因此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

14、 现在人们把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统称为稀有气体。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 (2)论证性语言的特点体现在条理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为很好地发挥论证性语言的功能,在论述过程中要做到论题鲜明、论据充分、有条不紊、层层深入,语言简明扼要。在化学教学中,一般没有长篇大论的论证,论证性语言主要用于推理分析的讲解中。例5通过两个化学反应,比较有关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两个能自发进行的反应: 2FeCl3 + 2KI = 2 FeCl2 + 2KCl + I2 2 FeCl2 + Cl2 = 2FeCl3 排出Fe3+、I2、C1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教师: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是较强的氧化型和较强的还原型相互作用,生成较弱的还原型和较弱的氧化型(板书): 强氧化型1 + 强还原型2 = 弱还原型1 + 弱氧化型2 在第个反应中,Fe3+将I氧化为I2,而自身被还原为Fe2+,说明Fe3+的氧化性比I2强;在第个反应中C12将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