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之源头控制基本制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之源头控制基本制度详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 警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 任制 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源头控制基本制度 一、环境规划制度 (一)环境规划制度的含义 世界各国在寻求协调环境发展与发展的合理 战略中对环保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行动方案, 也是对一定时间内环境保护目标、基本任务 和措施的规定; 事前安排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实施环境资源总量控制的基础,决定着环境 与发展之间平衡点的确定; 环境规划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是通过立 法形成的关于环境规划工作的系列规则。 1.环境规划 (一)环境规划制度的含义 环境规划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 ,是通过立法形成的关于环境规 划工作的系列规则 2
2、.环境规划制度 (一)环境规划制度的含义 3.环境规划制度的分类 国家规划 地方规划 制定 主体 短期规划 中期规划 长期规划 时间 期限 强制性 规划 法定 效力 国民经 济与社 会发展 规划 性质 指导性 规划 土地利用 总体规 划 其他 (二)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包含生态保 护、污染防治两方面的目标、任 务、保障措施,必须与主体功能 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 市规划等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 的总体部署相衔接; (三)环境规划的管理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 务院有关部门行使编制权 国务院行使批准权 编制主体与批准主体分离,避免 部门利益对环境规划的影响,体 现了国家对
3、环境规划工作的重视 程度。 1.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管理 (三)环境规划的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环境 保护规划的要求对本行政区域内 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 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2.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的管理 (四)环境规划的编制 对象调查 历史问题分类排队 目标导向预测 拟制方案 系统分析,择优决策 科学 决策 (五)环境规划的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一般指对 已经批准的各级、各类计划的具 体落实和实现。根据有关法律规 定,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环 境规划的实施,将其纳入地方政 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内 容。 二、环境标准制度 环境标准与环 境标准制度 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标准的制
4、 定和实施 (一)环境标准与环境标准制度 1.环境标准的定义:环境标准是国家根 据人体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 展对环境结构、状况的要求,在综合 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 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 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 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某些技术要 求加以限定的规范。 (一)环境标准与环境标准制度 2.环境标准的主要内容:对技术的要 求和各种量值的规定。为实施环境 法的其他规范提供准确、严格的范 围界限,为认定行为的合法与否提 供法定的技术依据。 (一)环境标准与环境标准制度 3. 3.环境标准制度的发展:1972年国际 标准化组织开始制定环境基础标准 和方法
5、标准,以统一各国环境保护 工作中的名词、术语、单位以及取 样、监测、分析方法等。1973年我 国颁布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 准,自此,我国逐步建立的环境 标准体系与环境标准法制制度。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 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 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 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 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 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 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 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
6、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 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 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 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环境 标准属于强制性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 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 准。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样品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 (1)环境质量标准:是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含量的最高限 额和
7、有利环境要素的最低要求做的规定。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 可以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等。 (2)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者有害因素所作 的控制规定。包括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标准。 (3)环境基础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 的符号、指南、导则等所以的规定。 (4)环境方法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以抽样、分 析、试验等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 (5)环境样品标准:是为了在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标准实施过 程中标定仪器、检验测试方法、进行量值传递而由国家法定机关 制定的能够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值的物质和材料。
8、(三)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以环境标准管理办法为准则,对需要统一的 技术进行规范和要求。 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 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结合所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使用目的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对各类环 境功能区按照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标准 级别的管理。 在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时,应根据内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该建设项目应 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监测预警制度 (一)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含义 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是指一定时期 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确保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 环的前提
9、下,环境资源能够承载 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活 动总量的能力和容量。 (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内容 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能力 资源承载能力 能源承载能力 (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内容 1.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 忍耐力。可划分为水、大气、土壤等承 载能力。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既为人 类活动提供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活动 提供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当今存在的种 种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活动与环境承 载力之间出现冲突的表现。 (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内容 1.环境承载能力 当前我国环境质量逐步恶化,甚至不 可逆转,环境承载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体系中最脆
10、弱和敏感的要素,是一条不 容突破的底线。 (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内容 2.资源承载能力 资源承载力可分为土地资源承载能 力、水资源承载能力等。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 空间范围内,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 各种活动规模和强度的极限。其表现形 式有:耕地、建设用地、居住用地、生 态用地的适宜面积。 (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内容 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仅为世 界平均水平的40%。日前,常州外国语学 校“毒地”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 注。 (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内容 2.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由水环境容 量和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两部分组成。据 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
11、世界人均 水平的28%。 (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内容 3.能源承载能力 能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 承载能力有着复杂的关系。 如燃气或风力资源丰富,则可多用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减缓能源与环境的压 力;如脱硫率达到90%以上则可多使用煤 ,水资源和土地字样相对丰富就可以支 撑相对多的人口和建筑建设量等。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1.建立机制的意义 为了应对环境资源的超载问题,国家 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以便实时掌握当前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 制定符合当前环境形势的决策部署和相关 政策,找准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强化,避免 出现不可逆后果。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
12、制 2.相关决策及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第18条明确规定:“省 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 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 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 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 行限制性措施。”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3.作用 (1)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引导 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等,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2)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通过规范 资源开发利用行
13、为,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 平衡,提高资源承载能力; (3)能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更好地处 理环境、资源、能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促 进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安全。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4.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 (1)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生态红线; (2)确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测算方法; (3)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统计监测工作体 系; (4)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响应机制。 源头控制基本制度之四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含义 内容应用 实施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 落实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 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目标责
14、任制通常是由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签订环境目标责任书体现 的,下一级政府在任期内完成了目标任务,上一级政府给予鼓励,没有完成任 务的则给予处罚)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含义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内容两个层次和方面 两个层次 两个方面 整体目标逐级 分解 政府环境违法 责任追究制度 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 检查目标的实现 情况,给予奖惩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内容三种形式 对环境 保护目标 责任进行 专项考核 定期向所 在地的人民代 表大会获常委 会报告环境保 护目标责任完 成情况,接受 权利机关监督 纳入振幅 领导班子及其 成员的年度考 个和任期考核 ,作为对领导 干部综合评价 的重要内容 汇报考核综
15、合评价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功能 分解,落实,各司其职 责任的各项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按 责任书项目的分工承担相应的任务,使环境保护由过去环境部 门一家抓,逐步发展为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明确责任者 明确了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者、责任目标和责任范围,解决了 “谁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这一首要问题,按要求是一把手负总责。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签订责任书 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有明确的环境质量目标和定量要求、指标 有明确的年度工作指标获阶段性工作指标 有明确的措施、支持系统和考核、奖惩办法 有考核结果公开及运用方法 环保目标责任书 山西路桥二公司霍侯一 级
16、公路LM7项目部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应用 如何切实地让各级政府及其责任人承担起环境保护责任 构建全程监管的政府环境责任体系 (1)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决策中的环保权限与责任 (2)事前预防与事后追究并重,将预防作为重中之重 建立刚性评价机制和硬约束(责任追究、利益诱导和能力保障) (1)丰富政府责任监督内容 (2) 设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3)落实人大对政府的监督 (4)将政府履责确立为修法核心 杜绝责任追究中的替罪羊现象 (1)推进环保行政问责 (2)实现引咎辞职制度化 (3)分清责任追究主体 (4)建立多元化追责机制 构建体系 约束 杜绝替罪羊 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含义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不依法进行环境评价的法律后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含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 政策、规划和建设项目 实施后可能造成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 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 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 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