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知识材料点及其答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574347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知识材料点及其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散文阅读知识材料点及其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散文阅读知识材料点及其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散文阅读知识材料点及其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散文阅读知识材料点及其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知识材料点及其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知识材料点及其答题(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 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

2、: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

3、,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2句子语段的作用1.内容上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2.结构上: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

4、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 在结尾:点题、照应、升华主题结尾段、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3.写法上: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设悬念 4.修辞上举例:(1)文章第一段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的作用?作用: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景物描写的衬托铺垫作用)三:理解句子含义(一)理解文章重要句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充分结合背景和语境,注意整体把握,寻找解题的隐含信息。2.要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3.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等。4.注意句中

5、重点词语,明确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一词多义等。5.要注意结合文题。此外,还要注意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来体会其含义。(二)解答句子含义题的思路:找准两个方向,分三步走。两个方向是要回答句子的本义和深层意,要准确答出这两层意思,需要分三步思考。第一步从句子本身出发,找出和解释关键字词,进而答出句子的本义,即表层含义。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遇到名词或者代词,要明确的回答出实际指代的内容,答题要明确;二是对于一些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比如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要将总领、总结以及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概括答出,要求答题完整。第二步要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与所在自然

6、段,以及所在段落的关系,解答句子的深层含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分析要结合具体事件或者具体的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得出。第三步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这是解答和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的一部分。就句子而言,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的句子,以及文章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多需要联系主旨回答深层含义。就题型而言,要求理解句子含义,或者就某句话谈体会等题型,多需要联系文章主旨作答。在此特别强调,分析句子含义不能断章取义或者想当然,一定要细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并多总结答题模式与答题语言,就能熟练掌握此类题型。四整体感知,筛选要点解答技巧:审清题目意思;确定答题区域;筛选关联信息;分析归纳整合(注意赋分);概括要点全

7、面;语言表达规范。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3)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每点1分,意对即可)2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人物1分,情节2分,共3分)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

8、主要内容。(2分)一位父亲在医院里为生病的儿子按摩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引发了我对亲情的理解与思考。评分标准:(2分)简洁流畅、概括情节1分,揭示主旨、符合文意1分。五:巧答语句赏析题(一)答题思路:;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二)赏析角度:(1)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

9、具体;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散文的语言特色入手。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4)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10、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5)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 果。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三)常用修辞方法术语: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形象生动 夸张突出或强调排比增强气势 引用增强说服力 反问强调(四)常用写作手法:1)对比;2

11、)衬托;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主次衬托:突出主角。3)象征(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题目:“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答案:(1)修辞的角度来答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妈妈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表达了妈妈艰辛付出。(2)“字词”的角度切答题:首先要寻找关键字词,其中较有表现力的词语有“满是”“张开”“红红的”,“满是”表现出裂痕之多,“张开”表现了裂痕之深

12、“红红的小嘴”表现了裂痕的形状,按照答案的组织形式。答案:本句用了“满是”、“张开”、“红红的”、“小嘴”等词语准确描述了母亲手上裂痕的多和开裂的样子,表现了妈妈的艰辛付出。一般而言,选择形容词、动词、叠词、量词、成语或四字短语居多。六把握散文情感和哲理(体验感悟、启示、哲理)题型:某事或某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题技巧:(1)抓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2)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4)抓景物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较为常用的手法。题型: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或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答题

13、技巧:(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七散文线索1.答题技巧:(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常见的线索有:以核心人物为线索;以核心事物为线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4)找文中的议论抒

14、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八分析人物形象题型:概括或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答题技巧:(1)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2)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要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3)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4)从典型事例入手。典型事例往往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5)从作者的评价入手。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题目:文中题目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答案: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

15、有责任心的父亲。题型:概括事物的特点。答题技巧:(1)找出描写事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2)分析描绘事物时所用的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像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把握事物的内在神韵。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九体会文段的写作技巧和作用题型1:选文(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悬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作用: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伏笔。在文章的前面预先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暗示。作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作用:烘托出主体事物的特点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