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7431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内容提要: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正确把握知识与技能是落实新课标的基础;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体现新课标的核心。但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却存在一些误区,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新,多元评价,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求异,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关键词: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持续性发展、不教而教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

2、维度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误区。如教学过程和方法陈旧,依然是灌输式,添鸭式的教学,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学生学而无趣,审美情感和能力未能提高等。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笔者作了如下思考。一、过程和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2过程和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之所以重视它,是因为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培养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任务。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1立足点的转变在传统

3、的教学中,每当我们备课,就意味着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这方面设计提问、板书、备课写得越详细就越好。总之,一切从教材出发,一切立足于教,很少想到学生的学习应当如何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曾经听过一堂这样的美术公开课,教学内容是画一盘水果 ,教师从介绍水果的品种说起,提问:“你看见过或吃过哪些水果。 ”学生分别回答,说了西瓜、苹果、桔子等。接着教师示范和画出水果,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布置学生作业,播放音乐,巡视指导,最后小结,宣布下课。这节课节奏均匀,课堂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画的水果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创造性。后有教师尝试同

4、一内容的教学,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调查,我国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水果和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关系。上课时,改变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3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拿着实物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学生一起尝一尝,看一看,闻一闻,感知水果的色、香、味。鼓励学生小组讨论“作为一个未来的农博士,你还会发明什么样的水果。 ”有的说:“我要发明爱心苹果,里面的肉是五颜六色的,谁吃了它就很有爱心。 ”有的说:“我发明的水果是火箭水果,它的外形就像一个火箭,我希望自己以后能登上月球。 ”通过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创造思维提高,作业丰富多彩,各种各样。通过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和方法

5、的对比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所以,在过程和方法维度中教师的立足点应当来一个转变:从考虑我怎么教,到考虑怎么样让学生学习更好。2课程中的实施(1)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过早地灌输给儿童,教就是创造一个有问题的情景,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自主学习,4自主探索。罗恩菲尔德早就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研究

6、,在他们的身上多花时间,分析他们的作业,研究他们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认知结构。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表现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不能认为教师提倡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画法,对所有的学生普遍适用,就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照办。美术课就是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作业面貌上做到的百花齐放。这样看来,美术教师的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介绍的任何一种美术观念,属于向他们推荐性的。如果在美术课上,教师都能把立足点转到学生这边,用多元的观念进行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设计活动,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2)体验、求异“体验、

7、求异”的美术教育,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融入生活的艺术里,亲身体验感动的体会,挖掘创造的经验,在美术教学中,很多人都忽略这一点。比如在进行美术鉴赏活动中,直接指出作品美在何处、等,而学生只有聆听接受的份。这是用教师的感受替代5学生的感受,更常见的是,只教学生技能,不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感受能力。如:写生课、临摹课,只强调“照相式”的如实描绘, “复印”式的机械仿造,而忽略了人对物,对作品的感受认知,那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力又如何形成呢?我们知道,艺术的观察与创造所产生的对生命的感受,是美术教育的主题之一。在体验、求异的美术教学中,首先,应教会孩子们如何观察。比如,在教学春天一课中,带领

8、孩子们去野外体验大自然,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尝一尝小草的味道,摸一摸石块、树干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受、体验,更进一步了解“春”的含义,同时也看到了自然中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白色污染,乱砍树木等,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到自然环境是不容破坏的。在对大自然进行体验的同时,环保意识已经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比起老师对学生进行的灌输、说教,体验求异的教学更能提高教学效果。二、正确把握知识与技能是落实新课标的基础尽管大家都知道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而且是课程改革应该着力改进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仍是一个重要维度,只是我们要适当地降低要求而已。缺乏基

9、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61理念的更新现在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迫于学校及家长的压力,教师不得不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标的实验,进入了两个极端的误区。某所学校的泥工课,搓“筷子” ,压“大饼” ,团“汤圆” ,扭“麻花”等四个小制作,就是全部教学内容,既没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又没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内容少,难度几乎为零,整堂课只用了十分钟就完成了。为了打发剩余的时间,只好让学生搓了又搓,团了又团,直至下课。这种不看教学对象,把幼儿园教材原封不动地搬进中学课堂的作法,就是地地道道的“空耗学时” 。另一节 美术字公开课,则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知识过量”。持教者奢

10、求让学生四十分钟内掌握有关美术字的全部学问。持教者按“定义、种类、打格笔画、字型结构、书写步骤”的顺序,运用快板式的语言,蜻蜒点水般的把教案一口气背完后,尚余下二十多分钟供学生临摹练习。教学量之“饱和” ,教学速度之快,教人目瞪口呆。效果呢?笔者巡视学生的堂上练习,发现百分之百的学生在“乱涂鸦”!如此高难度、超负荷的教学量,闪电速度的教学方法,纵使美术学院的学生也难以消化,何况小学生。如果务实点,光字型结构一项就包括“笔划” 、 “重心” 、 “主次” 、 “疏密” 、 “收放” 、“穿插” 、 “顾盼” 、 “布白”等方面的要领,没有几个课时,是难以7讲深讲透的。上述两课例的执教者,应从知识

11、技能“效率性”与“可测性”的辨证关系中去找出路,前者莫保守,后者别冒进。2解决的办法(1)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降低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别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例如在福的教

12、学课例中,教师利用中国传统“福”文化惯穿在整堂课中间,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过春节时热闹和喜气洋洋的场面:人们有的在吃团圆饭、有的门口贴福字。课中启发学生了解平安是福、团圆是福、健康是福等福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和意义。课后学生不但制作了很多精美的作品,而且还增长了见识激发了爱国情8感。(2)强化默会知识的开发和创新所谓默会知识,即是指除明确知识以外的不能言传,不能系统表叙的那部分知识。正像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说的“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 ”默会知识所具有的那种更多的来自于实践之中。而不可言传的个体化特征,正与美术教学创作所体现的强烈的实践性、情感性和个体性特点不谋而合。因此美术学科

13、教学更注重与默会知识的融合。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的外延,使之与现实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由此激发学生对默会知识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静物写生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写生台上摆几个坛坛罐罐、或花花草草,而是有意构思出浓烈的主题情调或生活情趣,排列出农家系列、餐橱系列、丰收系列等等命题成组物,使学生在写生中既置身于基础造型训练的过程,又得到无数次来自大自然与现实生活美感的熏陶和启迪。三、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体现新课标的核心情感是人对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调节人行为和力量的作用

14、。9情感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观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1兴趣的培养人的兴趣,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的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和情趣。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

15、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时间不长,而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激趣的方法,把“志趣”理解为“边玩边学” ,在娱乐中学,那是低层次的乐趣和自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10无味,不能持久,从而走入了一个误区,某小学的一个“乐学课例”是十足的“胡闹”:课堂上游戏充斥,玩乐不止,拍手声、踏地声,哄笑声交织起伏,看看那幅由学生蒙着眼睛你一笔我一笔完成的集体创作动物画 ,十足“涂鸦画”

16、!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乐倒乐了,唯独并没乐出点绘画技法来。这是一种既有悖于传统,又违背“视觉造型艺术”学科特点的“蹦跳嘻哈”教学方法,用于幼儿园,或作别论。因此教师要摈弃那种无视学生的兴趣,一味追求认知的作法,要将情意与认知相结合,以轻松活泼多样的方式呈现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并使之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2实施的建议(1)言传身教,以情激情教师通过教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并且以其自身的示范激励作用,在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相应的情感反馈,起到爱屋及乌的作用。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学生喜爱美术的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师课上得好,师生感情融洽。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不仅要把自身的知识、才能倾注在学生身上,使学生学习获得最好的成果,而且还应进行学生品德、个性的关怀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的强烈11共鸣,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2)创设情景,以景激情情感具有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