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7427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运作几年了,但是伴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许多新旧课程与教学意识与观念仍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 ,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相互冲突的问题。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必需面对和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 人类已经迈入 21 世纪,一个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出现,一个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日趋形成。面对与日俱增的挑战,教育作为竞争的重要武器,应肩负起自己重要的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振兴,中国教育部于 2001年 6 月 8 号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于

2、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开展起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本着下列理念: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的现代化;主张建构性学习;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形成正确的评价理念。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现状,过分强调接受学习,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过分强调课程的集中管理的现状。 2新课程要求打破那种“要儿童适合教育的状态” ,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让学生不仅“会学” ,而且“愿学” 。新课程致力于把一种开放的、民

3、主的、科学的课程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应时代需要而产生。新课程本着“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再普及”的原则,最先在全国建立 42 个实验区,随着课改的深入而不断茁壮成长。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深层次性的矛盾与问题凸显出来。新课程的理想与现实运作之间演绎着相互冲突、互相博弈。 1.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博弈 接受式学习主要指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给的知识,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这样一种学习方式被称为接受式学习。该学习方式主要特点是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被动性接受。接受式学习由于传授知识的信息数量多,速度快,所用时间少,所以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师的钟爱。 研究性学习,

4、又称之为探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主要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以学生自己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称为研究性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主要特点是学习空间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知识的生成性、教学的3过程性和体验性。这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在新课程实施中,许多教师为了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理论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扬弃以前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一部分教师为了“研究而研究” ,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是相当简单的,只要教师稍微讲解一下就可以了不必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教师为了体现他的研究性

5、学习方式而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结果牺牲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了许多有效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比较费时,比讲授方式教学要慢,而且教师备课花的时间也要多,于是他们还是采取原来的老一套教学方式,拒绝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样以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所主张的教学方式就产生了互相冲突,互相博弈的局面。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

6、师不应该拒弃知识的传授,不放弃学生的接受性学习,特别是某些不需要探究的知识的学习,我们教师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 ,只是注重形式上的“研究性” ,而忽视了知识本质的教学。 42.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博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媒介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教师是“教”的活动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如此以来,教学包括了教师与学生两个活动和两个主体。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于是乎课堂教学就成了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提问题,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答问题,教师只在旁观学生的活动。有时,甚至出现课堂教学一团糟。

7、但是,有些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控制话语权,教师占用主要课堂教学时间,仍然注重知识讲授为主,放弃研究性学习方式,认为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于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出现了两者之间的博弈的现象。 面对课堂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该有个完全的本质性认识。教学活动是师生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学有教师的“教”的活动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我们教师需要正确看待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53.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之间的博弈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

8、要概念。课程资源主要指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来源,即一切具有教学价值并能纳入到新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客观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交往活动的重要媒介。新课程改革强调开发课程资源。教材、教师、学生、网络等等包括在的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和人员要素等等,都构成了课程资源。但一些教师为了开发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作文章,把书本上的知识引申开来,把生活中的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当然,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但是有些教师把课程资源开发滥用了,导致教学内容的泛化。在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展课程资源的价值。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应避免那种为

9、了教学而盲目进行教学资源开发。4.教师的教学与教师的科研 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进行课堂教学。当然,教师也需要对教学本质的认识过程,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所以教师需要去6反思教学,研究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作为“动态的研究者” ,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仅是“教书匠” ,同时也是“教学设计师” 。教师不仅要教学,同时也要进行教学反思,研究教学。但是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些教师为了迎合上一级领导的检查,为了应对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而盲目的抛弃了教学的应然,转向了所谓的“教学科研” ,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教师。我们教师需要恰当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既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从事教学科研

10、,从事课程开发与研究,从而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5.应试的结果评价与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 应试,顾名思义,就是应付考试。应试教育主要指以让学生达到在知识方面考试成绩较好的一种教育模式。应试教学精神内涵就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高行动指示。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取得在考试时的好成绩。当然主要是知识点的考查。应试教育曾经是传统教育的精华和象征。所以许多教师仍然固守着以讲授知识的应试性教学。他们认为考试是一切衡量标准,考试是有效检测教学的唯一教学评价手段。 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新课程强调课程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7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倡导过程性评价。但是这样以来,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

11、了追求学生的知识体验,有些教师特别专注过程性评价,只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表现活泼,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否进行情感体验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智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的形成。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应试与发展性评价的关系。不可否认考试是体现教育公平与平等的有效教学评价手段。正如邓小平所说, “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如检查产品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工程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他们当作检查学习效率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他完善起来。 ”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我们的考试制度(中考、高考) ,也

12、应该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新课程改革专家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与教学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瓶颈问题之一。改进考试制度是其中的一项繁重的任务。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所当然的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从而,推动课程本身的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自由、和谐的发展,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总之,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思想,为新课8程的实施不断创造良好的 注释: 1邓小平语,光明日报(第六版)N, 2005-10-12 参考文献: 1李光久.博弈论基础教程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 2张传燧.综合实践活动的程资源及其主题开发设计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6 ):32 3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3):3-9 4温欣荣,等.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问题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11-17 5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M.长沙:岳麓书社,2002.213-214 6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92001.150-166 7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2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