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74208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一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份联考试题(含解析)1.据荀子礼论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为天子用二椁五棉,诸侯一椁四棺或三棺,大夫一椁二棺,士一椁一棺。根据目前考古发据,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墓葬多用一椁二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各国国君墓,基本是二椁三棺或一椁三棺。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A. 礼乐制度演变的特殊性B. 西周时宗法制度逐步确立C. 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D. 春秋战同时期的礼崩乐坏【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周至春秋早期棺椁制度尚未严格落实,诸侯等级棺椁尚未达到标准,到了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才基本达到标准,这说明棺椁制度是逐渐规范化的,即

2、体现了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这一制度是在个别地区或时段内有了变化,“特殊性”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2.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土,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武帝临終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这一现象A. 有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B. 导致了外戚专权C. 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D. 有效缓解了君相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君相斗争。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及亲信设立内朝,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故A项正确,D均排除;材料不

3、能体现外戚专权和减少决策失误,故BC两项排除。3.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比前朝扩大了很多。唐代每次进士及第的人数不过二三十人,宋朝时录取名额护大了十余情,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这一变化A. 使考试人数逐年增加B. 客观上加剧了社会危机C. 表明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D. 导致官员素质明显降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宋朝时录取名额护大了十余情,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录取人数大量增加会导致封建官僚数量庞大,造成冗官、冗费的状况,从而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客观上加剧了社会危机,故答案为B项。A项录取人数增加不代表会促进参与考试人数的增加,排除;

4、C项录取人数增加与科举制度的完善没有关联,排除;D项录取人数的增加与官员素质的降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点睛】科举制创立、完善过程:创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发展:3.贞观时(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4.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4.戴震(1724-1777):“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科反映了A. 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B. 理学的

5、现实作用C. 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D. 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尊者和长者大都是以理作为教训地位卑微的人和年幼的人,即使是错误的,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因为不符合理的要求,也被认为是叛逆,会受到惩罚。这体现了理学的现实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统治者在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A;C、D两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排除。5.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衡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人股,不准另行设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欤!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

6、企业A.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B. 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 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D. 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子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可知体现的是政府对洋务企业的保护,对西方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A项符合题意,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做法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B项排除。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属于洋务运动的影响,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6.一枚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共和四杰”火花,上书“中华民国”“共和四杰”,并绘有孙中山、黄兴、袁世凯、蔡元洪“四大巨头”

7、的头像,“共和四杰“火花出现的背景是A. 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实现了精诚团结B. 孙中山领导进行二次革命C. 孙中山直接领导武昌起义D. 清帝退位后民众涡望实现共和团结【答案】D【解析】【详解】革命党人和袁世凯并非精诚团结的状态,排除A;孙中山二次革命的目标就是袁世凯,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海外,1911年底回国,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C;清帝退位之后政权面临不同的走向,但是民众将不同的政治人物集合并赋于了“共和四杰”的称谓说明民众渴望共和、渴望团结,故选D。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

8、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A. 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 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C. 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D. 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的系列法律法规涉及政治、经济、会组织、国家机构、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由此可知,此时我国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体系,故B项正确。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是1949年到1952年的任务,故A项错误。“依法治国”理念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法律法规并未具体

9、涉及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系,故D项排除。8.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A. 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B. 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C. 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D. 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推动我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础,我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而洋务运动时,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都落后,“中体西用”路径不能使中国富强。材料评价没有认识到20

1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的本质区别,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故D项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肯定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排除A。洋务运动并未涉及制度变革,排除B。材料评价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排除C。9.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A. 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B. 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C. 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

11、系中最重要的内容D. 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自然法蕴含“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方国家高效制度的关键,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的所有权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体现出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故B项正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C项错误。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D项错误。10.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图像崇拜的。两者A. 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人的地

12、位的关注B. 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C. 都直接冲击了封建专制思想D. 都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哥白尼的革命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自然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康德从人文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从不同角度都体现了对人的地位的关注,故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二者在人的地位方面的论述,并未涉及中世纪的封建神学,也没有直接冲击封建专制思想,故CD两项错误。11.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A. 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

13、苏联B. 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C. 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D. 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答案】C【解析】【详解】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并未给苏联造成冲击,故A项错误;“苏联经济的整体下滑”说法过于片面,因为1928年开始的苏联“一五”计划使苏联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故B项错误;1928年前后,苏联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使用计划的手段调拉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市场萧条,物资紧缺,影响了人民生活,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市场繁荣,实行时间主要是在1921年到1924年,后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12.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

14、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 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B. 享廷顿意在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C. 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D. 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冲突的根源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意在说明以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文明受到挑战,西方国家应当以美国为首维护他们的文明和价值观,实际上是亨顿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故答案为B项。冷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冲突仍然存在,排除A项。C项“必然现

15、象”太绝对,且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是国家利益,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这,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其报告中谈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已经不适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这份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在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数城市中都是存在的,水体污染往往是疫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1888年,普罗维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超过1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纽约、费城、波士顿死亡率至少下降1/5。除由市政修建统一的下水道工程之外,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908年1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规划,并授权市长组织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城市规划逐渐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视。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