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学习课件详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72491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5.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磁共振波谱学习课件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核磁共振波谱学习课件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核磁共振波谱学习课件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核磁共振波谱学习课件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核磁共振波谱学习课件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学习课件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共振波谱学习课件详解(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磁共振波谱谱 概述和基本原理 Contents 1 核磁共振谱仪 2 氢谱分析方法和应用 3 碳谱及二维核磁谱4 概述 (1) 红外光谱可获得化合 物分子中的基团信息,缺乏 分子骨架结构信息。 (2) 核磁共振波谱也是一种光谱(能量低,无线电波 ),主要研究的对象是:1H;13C。提供质子、碳骨架结 构信息。 (3) 原子核等位于强磁场中时,自旋 能级裂分,无线电波照射时,产生核磁 共振现象。 原子核的角动量和磁矩 概述 (4) 布洛赫首先测定了水中质子的共振吸收,珀塞尔 第一次测定了固态链烷烃中质子的共振吸收。两人获得 了1952年的诺贝尔奖。 (5) 1950年,奈特发现 乙醇中的质子显

2、示三个独 立的峰,分别对应于CH3 、CH2和OH基团中的质子 。 利用核磁共振来获得有机物的结构信息在对天然产 物结构的阐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原子核的自旋 若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 自旋角动量: 核磁子=eh/2M c;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 核 磁 矩: 原子核的角动量和磁矩 讨论: (1) I=0 的原子核: 16 O, 12 C, 32 S等 , 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 (2) I=1 或 I 0的原子核: I = 1 :2H,14N I = 3/2: 11B,35Cl,79Br,81Br I = 5/2:17O,127I 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

3、一个椭圆体,电荷分 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 (3)1/2的原子核: 1H,13C,19F,31P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像陀螺一样 自旋,有磁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 也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 原子核的角动量和磁矩 B0 m=1/2 m=-1/2 m=1 m= - 1 m=0 m=2 m=1 m=0 m= - 1 m= - 2 I=1/2 I=1I=2 zzz 1 P r m=1/2 m= -1/2 B0 HE2=+ B0 E= E2 E1 = 2 B0 E1= B0 核磁共振现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 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

4、布的球 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 ,类似一个小磁铁。 当置于外磁场B0中时,相对于外磁 场,有(2I+1)种取向: 氢核(I=1/2),两种取向(两个能级): (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磁量子数 m1/2; (2)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磁量子数 m 1/2。 ( 核磁共振现象) 两种取向不完全与外磁场平行, 5424 和 125 36 相互作用, 产生进动(拉莫进动) 进动频率 0; 角速度0。 0 = 2 0 = B0 磁旋比; B0外磁场强度。 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的 能级差: E= 2B0 (磁矩) 原子核的角动量和磁矩 核磁共振 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 生裂分,由低能级向

5、高能级跃 迁,需要吸收能量。 能级量子化。射频振荡线圈 产生电磁波。 对于氢核,能级差: E= 2B0 (磁矩)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E= 2 B0 = h 0 由拉莫进动方程:0 = 2 0 = B0 ; 共振条件: 0 = B0 / (2 ) 共振条件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 外磁场,能级裂分 (3) 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 0 / B0 = / (2 ) 能级分布与弛豫过程 不同能级上分布的核数目可由Boltzmann 定律计算: 磁场强度2.3488 T;25C;1H的共振频率与分配比: 两能级上核数目差:1.610-5。 弛豫(relaxtion)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方

6、式回到低能态。 饱和(saturated)低能态的核数目等于高能态的核数目。 讨论 : 0 = B0 / (2 ) (1)对于同一种核 ,磁旋比 为定值, B0变,射频频率变。 (2)不同原子核,磁旋比 不同,产生共振的条件不同 ,需要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不同。 (3) 固定B0 ,改变(扫频) ,不同原子核在不同频 率处发生共振(图)。也可固定 ,改变B0 (扫场)。 扫场方式应用较多。 氢核(1H): 1.409 T 共振频率 60 MHz 2.305 T 共振频率 100 MHz 磁场强度B0的单位:1高斯(Gs)=10-4 T(特斯拉) 讨论 : 在1950年,Proctor等人研

7、究发现:质子的共振频率与 其结构(化学环境)有关。在高分辨率下,吸收峰产生 化学位移和裂分。 由有机化合物的核 磁共振图,可获得质 子所处化学环境的信 息,进一步确定化合 物结构。 2 核磁共振谱仪发展历程 (1)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仪。 (2)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 谱仪。 (3)20世纪80年代末600 MHz的超导谱仪 。 (4) 现在磁场强度为800 MHz的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也已经商品化。 (5)计算机技术极大促进了二维核磁共振(2D-NMR) 方法的发展。用于解决复杂结构问题。 核磁共振波谱仪 核磁共振波谱仪 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部件 1

8、永久磁铁:提供外磁场,要求稳定性好,均匀,不 均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一。扫场线圈。 2 射频振荡器: 线圈垂直于外磁场 ,发射一定频率的 电磁辐射信号。60 MHz或100 MHz。 3 射频信号接受器(检测器):当质子的进动频率与 辐射频率相匹配时,发生能级跃迁,吸收能量,在感应 线圈中产生毫伏级信号。 吸收前,在y轴上 的矢量和为零,无信 号;吸收后,产生 信号。 4试样管:外径5 mm的玻璃管,测量过程中旋转,磁场 作用均匀。 试样的制备 试样浓度:5%10%;需要纯试样1530 mg。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需要纯试样品 1 mg 。 标样浓度(四甲基硅烷 TMS) : 1%。 溶剂:

9、1H谱,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氘代溶剂:氯仿、丙酮、苯、二甲基亚砜的氘代物。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不是通过扫场或扫频 产生共振; 恒定磁场,施加全频 脉冲,产生共振,采集 产生的感应电流信号, 经过傅里叶变换获得一 般核磁共振谱图。 (类似于一台多道仪)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磁场强度100 T 开始时,大电流一次性励磁后, 闭合线圈,产生稳定的磁场,长年 保持不变;温度升高,“失超”;重 新励磁。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200400MHz;600800MHz。 氢谱分析方法- 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 一、屏蔽作用与化学位移 1.屏蔽作用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

10、: 0 = B0 / (2 ) , 产生单一的吸收峰。 实际上,氢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在外磁 场作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 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 B =(1- )B0 :屏蔽常数。 越大,屏蔽效应越大。 0 = / (2 ) (1- )B0 屏蔽的存在,共振需更强的外磁场(相对于裸露的氢核)。 2.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 0 = / (2 ) (1- )B0 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 振需要更大的外磁场强度(相对于裸 露的氢核),来抵消屏蔽影响。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 氢核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 (结构中不同位

11、置)共振频 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 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 学位移。 3.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1)位移的标准 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核,没 有绝对的标准。 相对标准:四甲基硅烷 Si(CH3)4 (TMS)(内标) 位移常数 TMS=0 (2) 为什么用TMS作为基准? a.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 b. 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物中质子峰不重叠; c. 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位移的表示方法 与裸露的氢核相比,TMS 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定 TMS=0,其他种类氢核的位 移为负值,负号不加。 = (样 - TMS)/ TMS 106 小,屏蔽

12、强,共振需要 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现 ,图右侧。 大,屏蔽弱,共振需要 的磁场强度小,在低场出现 ,图左侧。 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电负性-去屏蔽效应 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 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 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 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电负性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2. 磁各向异性效应 磁各向异性是 指质子在分子中所 处的空间位置不同 ,屏蔽作用不同的 现象。 苯环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去屏蔽作用。 值大(7.2),低场。 双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C=C双键去屏蔽, 低场共振, 化学位移位大 ( = 5.84 ) C=O去屏蔽, 低场共振, 化学位移位大 9特征 去屏蔽效应:核外电子

13、产生的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 方向相同,核所感受到的实际磁场核所感受到的实际磁场 B B有效有效 大于外磁场大于外磁场 。 sp spsp 2 2 杂化碳原子上的质子:杂化碳原子上的质子:双键、苯环双键、苯环 三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横去屏蔽, 竖屏蔽, 高场共振, 化学位移比双键小些。 = 2.88 3.氢键效应 氢键的形成 降低了核外电子云密度,有去屏蔽效应, 使质子的 值显著增大。值会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 随样品浓度的增加,缔合程度增大,分子间氢键 增强,羟基氢值增大。 PhOHPhOH中酚羟基中酚羟基H H的化学位移与浓度的关系:的化学位移与浓度的关系: 浓度100%20%10%5%2%1%

14、 /ppm7.456.86.45.94.94.35 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受环境影响较大,样品浓度、温度影响受环境影响较大,样品浓度、温度影响 氢键质子的化学位移。氢键质子的化学位移。 分子内氢键:化学位移与溶液浓度无关,取决于分子 本身结构。 Ha = 0.76ppm, Hb = 1.15ppm Van der Waals效应 两核靠得很近时,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云就会相互 排斥,使核裸露,屏蔽减小,增大。 靠近的基团越大,该效应越明显。 4. Van 4. Van derder Waals Waals效应效应 5. 溶剂效应 溶剂不同使化学位移改变的效应。 原因:溶剂与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

15、 如形成氢键、瞬时配合物等。 一般化合物在CCl4和CD3Cl中NMR谱重现性好。 在苯中溶剂效应则较大。 在苯中,苯与二甲基甲酰胺形成复合 物,苯环较多地靠近带正电荷的氮而 远离带负电荷的氧,使-甲基受到苯 环的屏蔽,所以向高场位移。 6.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饱和烃 CH3: CH3=0.791.10 CH2: CH2 =0.981.54 CH: CH= CH3 + (0.5 0.6) H=3.24.0 H=2.23.2 H=1.8 H=2.1 H=23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烯烃 端烯质子:H=4.85.0 内烯质子:H=5.15.7 与烯基,芳基共轭:H=47 芳香烃 芳烃质子:H=6.58.0 供电子基团取代OR, NR2 时:H=6.57.0 吸电子基团取代COCH3,CN时:H=7.28.0 高场强仪器,单取代出现两组复杂峰?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COOH:H=1013 OH: (醇)H=1.06.0 (酚)H=412 NH2:(脂肪)H=0.43.5 (芳香)H=2.94.8 (酰胺)H=9.010.2 CHO:H=910 常见结构单元化学位移范围 一些常见结构单元的化学位移范围 自旋-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一、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裂分的原因? 有什么规律? 如何表征? 对结构解析有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