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专题复习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72274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专题复习(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标要求】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了解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考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积极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 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消极影响: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导致经济危机和政 治危机严重,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水兵叛乱 知识整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 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 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

2、 产品分配: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强制劳动: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评价 经济上: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 打下基础 政治上: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提出: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 “十大”上提出 内容 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废除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 作用 是列宁总结战时共

3、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 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大”召开 法律确定:1924年1月,苏维埃“二大”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 苏联的建立 评价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题组一 【例1】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 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曲正确的是 (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 么便宜 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 ,人们只能去买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D真的。苏俄政

4、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答案:C 【例2】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 上升(见下图,单位:万普特)。这 ( ) 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D体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答案:B 【例3】1921年春天,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 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所说的错误指的是 ( ) A四月提纲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体制 【例4】“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 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5、这主要是因为 两者都 (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答案:B、B 【例5】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 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 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 些余粮 ( )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答案:D、B 【例6】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 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 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 联盟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6、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 【例7】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 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答案:A 【例8】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 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 根据实践做出判断。”根据这一思想,列宁进行了以下 探索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提出工业化方针 实行农业集体化 A B C D 答案

7、:C、D 【例9】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 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 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 )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例1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 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 其中第一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 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 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答案:A 一

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背景 险恶的国内外战争环境和物资 极度匮乏 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 峻,政治危机严重 主 要 内 容 农业余粮收集制推行粮食税 工业普遍工业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允许本国 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禁止商品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原则 强制劳动, 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按劳分配 经济运 行机制 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作用和 实践效果 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也 引起了农民不满,不是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巩固了 工农联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途径 疑难突破 相同: 都是

9、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和尝试。 都是在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是符合 当时客观形势需要的。 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 。 都涉及农、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 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例11】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 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 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 (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现农业集体化 答案:B 【例12】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

10、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 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 一切商品贸易 答案:D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 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 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 的自由放任原则导致了严重的 经济危机 措施 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 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 易 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 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 手段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性质 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 下,强调市

11、场经济,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 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 二、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比较 【例12】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 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 B C D 答案:A 【课标要求】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 1937年二五计划提前完成,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比较齐全 的工业体系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在工

12、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7 4 1937年,已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斯大林工业化之路 原因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 1925年,苏联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 农业国 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建设,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方针: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工业化方针 特点: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 弊端:存在着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知识整理 农业全盘集体化 背景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是一种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影响 积极影响:为

13、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过程:1929年1937年 经济上: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国家占有绝 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使全国形成一个统一 的“大工厂”;采取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管理 政治上: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 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4、宪法的颁布 表现 影响 经济上: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优先发展重工 业,影响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 极性,使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政治上:一方面保证了党对政权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稳定,但 也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思想上: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例1】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 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例2】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 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 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5、(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题组二斯大林模式 答案:C、C 【例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主要有 ( ) 高度集权破坏了民主集中制 干部职务终身制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 B C D 答案:D、B 【例3】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 大林时期的是 ( )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一、关于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在西方和俄罗斯有人称之为“极权主义”、“斯大林主义 ”,在我国一般称之为苏联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斯 大林模式等。斯大林模式曾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 过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某些社会主义国家仍有它的 影子。 1、形成:在1936年召开的苏联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 会上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 建立,也标志着苏联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