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71756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缝 2 O 1 0 年 第 2 3 期 高 中 地 理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六中学 ( 3 6 2 0 0 0) 梁海斌 教材 分析 1 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 律。 课标解读 :学会运用地图 ; 学会分析和掌握 地域分异规律 。 2 教材地位的认识 本课时是高中地理必修模 块一的最后一节课 ,本 节地位是对前面自然地理知识 ,涉及到地球运动、大气 环流 ( 气候 )、水文 、地表形态等四章内容和地理要 素 )的内在联系性进行总结、归纳和融合 ,更能体现地 理学的 “ 综合性”和 “ 地域性 ” 特点。所以在教学中 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做好纵向、

2、横向的联系, 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3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 ,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 自 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 差异性。教材分析差异 性的目的 ,一是使学生明确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二 是陆地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情分析 认知前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学生 。这 些学生在小学 、初中学 J 了一些地理知识,又即将完成 必修一模块的内容学习,对 自然地理知 识已经形成了一 定的体系。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还比较差。虽然绝大部 分同学没有远距离旅游的经验 ,阅历少 ,但通过阅读大 量景观图片可获得地域分异的感知 。 认知心理 :从本内容来看是 比较抽象枯

3、燥的 ,但 通过典型的案例和生动清晰的直观图片 ,如临其境,可 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启迪他们去思考, 变被动为主动。 设计 思路 1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设计 2 4 全班每四人组合成一个学 习小组 ,每组根据情景 和探究内容对不同区域进行探究,在课堂中发表 、 交流 各小组的探究的体会 、见解和成果。 2 教法选用 问题探究法 :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功能 ,在教 学 中设置许多的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 、 讨论 、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 地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节课 内容空 问跨度广,针 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感性认识 、形

4、象思维较强, 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景 观图及示意图,将抽象的规律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 并通 过科学有序的展示,培养学生读析地理图像, 进行地理 思维的能力 ,并有利激发学 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 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直观教学法:通过使用 自制直观教具 ,让学生直 观理解什么是 自然带 ,把 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规律说清 楚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知和理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性特点和 自然带概念 ;了解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提高 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所学 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 “ 世 界陆

5、地 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 ;与他人合作 ,运用适 当的方法和手段 , 表达、交流、反思 自己地理学习和探 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 自然景观展示和设问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 点 : 自然 地理环境 的差异性特 征和 自然 带;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 2 0 1 0年 第 2 3期 教学难点 :对 自然带概念的理解 ;纬度地域分异 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 在教学时 ,通过多媒体演示景观图和 自制教具突 破学生的空间思维缺陷 ,通过不同区域景观的对比,层 层递进 的教学方式 ,引导

6、学生 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不同 动物长颈鹿与大熊猫形态及其 生存 的地理环境景 观图片比较形成鲜明对比,探究地理事象深刻的生存环 境背景和理解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和 内在联系,激发 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逐步 引导学生发现规 律,达到对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教 学过 程 导入新课 :通过 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景观图 ( 长 颈鹿和大熊猫及其生存的 自然地理景观图 )形成鲜明对 比,有比较才有真知。紧接着教师对两幅图对比的讲述 导入新课 。 一 、差异性特征 ( 板书 ) 1 普遍存在 ( 板书 )。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和中 国陆地 自然带系列分布图,用一系列景观图 ( 从赤道到

7、 两极和从东到西 )的景观对比来证明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性的普遍存在 ,从理论到实际,又回到理论 。即抽象到 直观 ,又到抽象 。 2 空间尺度有大有小 ( 板书 )。多媒体展示世界 陆地 自然带分布图 ,可以从视觉上 ,宏观地认识 自然地 理环境差异性的规模有大有小 ,而且分布世界各个地 方。 3 自然带 ( 板书 )。引出概念 : “ 自然带 ”,自 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体现在不 同的 “ 自然带”上 。 概念 :学生朗读教材上 “ 自然带”的文 字概念 , 让学生先从文字上初步认识 “ 自然带”的含义。 案例 :如果学生觉得前面文字概 念比较抽 象 ,教 师一边展示 自制教具一非洲的 自然带

8、分布轮廓图具 ,一 边讲解“ 自然带 ”的概念 ,加深印象 ,加 深理解和认 识。然后归纳总结用多媒体展示。 过渡 :既然知道了 “ 自然带 ”的含义 ,那么 “ 自 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 承前启后作用 ) 二、分布规律 ( 板书 ) 1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 板书 ) ( 教师一边展 示自制教具非洲的 自然带分布轮廓图具 ,边讲述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2 问题和探究 : 问题 :从“ 世 界陆地 自然带的分布”图中 ,可以 看出按纬度地带 l生 分异规律的 自然带有什么特点?纬度 地带性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什么背景?同 25 样是热带 ,为什么会沿着经线方向形

9、成热带雨林带、热 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等三个不同的 自然带?与什么因 素有关?这些 因素又与什么分布有关? 做法 :让全班 每四人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 ,分组 讨论 ,由小组长执笔记录。事先印好发给学生可以省下 抄写时间。教师到学生 中去查看指导 ,最后一起点评归 纳 ,多媒体展示结论。 设计问题和探究的意图和理念 : 同学之间合作 交流,发挥集体智慧。从探究的内容来看 ,可以使学 生从理性去掌握地理事物之间是有 内在联系和 因果关系 的 , 是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而不是靠死记硬背 。由于 内容涉及前面地球运动 、大气 ( 气候 )、水文 、地表形 态等四章内容和地理要素 ,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

10、问题 , 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对巩 固旧的知识 ,掌握新的知 识 ,起到了促进作用。可操作性 ,不是虚拟的,由于 时间关系,主要起抛砖 引玉作用。 教 学反 思 不足之处 :教学 内容选择 ( 教学进度 )不当。 对上课的对象 ( 泉州五 中高一学生 )没有事先进行调查 了解 ,泉州五 中学生学习进度 ( 或教学进度 ),前面的 章节知识内容还没有讲到本 节内容 ,就跨越教 学最后 一 节 内容造成学生认知困难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创 新力度不够。由于担心花时间太多会影响上课容量 ,平 时做的演示实验和问题探究不敢拿来做 ,放不开手脚 。 对课堂情境预先设置不当。原先设置 :每四个同学组 成

11、一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讨论,结果五中多媒体教室的课 桌椅是 固定的 ,是不能移动的,而且全班只能分成两大 组 。课堂效果和深度与课堂容量顾此失彼 。由于担心 课堂容量太小 ,临时增加了内容 ,处置不当直接影响了 课堂教学深度和效果。 一 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本人 自制教具一用硬 纸板剪成非洲轮廓图具 ,并在轮廓图具上用不J司的颜色 表示不同的 自然带 ( 如绿色代表热带雨林带 ,浅绿色代 表热带草原带 ,黄色代表热带荒漠带 ),简便、直观、 清晰地反映地理事物。受到在场专家的好评。其他参 赛者采用 ( fl a s h ) 软件动画制作课件生动直观反映抽象 的动态的地理事象 ;联系生活实际,如播放中央电视 台 的 天气预报 片段 ;演示简易的石头风化过程实验: 引用影视资料, 如 三国演义 片段 ;人算不如天算 , 本来想通过 火攻来消灭对手, 反而形成对流雨等等。课 堂教学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充分反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 念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虽然也带有表演 的成分 ,但也受到在场专家的高度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