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715172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自从1933年美国在面临银行挤兑危机的背景下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存款保险机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以来,随着20世纪8090年代全球金融危机的频频发生,存款保险制度已经与银行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及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功能一起被公认为是银行业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可以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是大势所趋.我国的银行体系较为复杂,目前主要包括2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超过100家城市商业银行,2 000多家农村信用社和40家外资

2、法人金融机构.总体而言,我国银行业的规模较大,截止2012年底,各大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为131.27万亿元,总负债为122.63万亿元,资产负债率接近于100%,可以说我国整个银行业没有过多的资产剩余,一旦危机爆发,就会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加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银行”大而不倒”的局面将会打破,如果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一定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恐慌.因此,为了防范我国银行业的种种风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刻不容缓.关于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国内外文献有许多,但根据学者对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态度可划分为赞同实施和反对实施两大类.存款保险制度在国外研究领域已经十分成熟,Diamond和Dyb

3、vig是支持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D-D模型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行挤兑所带来的风险,认为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有效维护存款人信心,降低金融挤兑风险1;Park通过对比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前后的企业投资量得出,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存款人收益和企业投资利润,从而增加社会总福利2.在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得到认可之后,学者们转向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所带来的成本进行分析,Angkinand和Wihlborg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在有效防范银行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风险3;Demirgrg-Kunt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危机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4.虽有学者提出风险费率调整定价模

4、型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但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充分结合了我国国情.何德旭认为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利用隐性担保来规避风险已经不再可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5;范建军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银行业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因此,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6;然而也有学者从我国国情和道德风险的角度认为我国目前不宜推行存款保险制度,王国刚认为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应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较为脆弱,风险居高不下,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此时如果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只会增加其运行成本7;高建华分析了许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并对银行的

5、经营方式作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8,并证实我国一旦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必然会产生道德风险,所以不提倡我国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从上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文献研究来看,国际上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已经得到认可,目前的争论主要在于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方面;然而我国学者们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还没有达到统一的共识,争议的要点集中在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道德风险问题,所以本文就从我国银行业风险入手来分析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强制性投保、差额费率制度等方式来设计存款保险制度以规避道德风险.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分析在市场经济中,任何经营都是有风险的,商业银行的经

6、营活动尤甚.银行风险的种类很多,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风险一般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风险,一旦暴露对于银行的冲击都是毁灭性的,加之银行体系的传染机制,最终一定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市场风险尤显突出,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主要风险.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一般是指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等因素的波动给商业银行收益所带来的风险.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股票价格和利率这两个因素也逐渐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大小的主要原因.首先,商业银行上市有助于其加大业务覆盖面和资金规模,同时

7、也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16家商业银行分别在沪市、深市和中小板完成上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上市已成大势所趋,所以股票价格作为影响市场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将会对商业银行造成极大地冲击;其次,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银行的利润大都来自于存贷的息差,所以存贷利率的微小变化都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影响.(一)股票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影响我国目前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既有国有商业银行,也有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就选取这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采用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来分析股价波动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影响.1.CAPM模型

8、的建立.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2年期间的数据,采用CAPM模型估计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根据CAPM模型,有:Rit=i+iRmt+it (1) 其中,Rmt为第t日市场证券组合的收益率;Rit为第t日上市商业银行的收益率;i为第i种上市商业银行的估计值;i为第i种上市商业银行的估计值,一般表示该商业银行的市场波动率,即市场风险;it为随机误差项.上市商业银行的日收益率定义为:Rit=(Pit-Pit-1)/Pit-1,其中,Pit为上市商业银行第t日的市场价格;市场证券组合的日收益率定义为:Rmt=(Pmt-Pmt-1)/Pmt-1,其中,Pmt为市场证券组合第t日的收盘价格.

9、本文分别选取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中小板指数作为在沪市、深市和中小板上市的商业银行对应的市场证券组合.2.CAPM模型检验.根据上述理论模型,本文采用EVIEWS6.0软件和EXCEL软件分析20102012两年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数据来源大智慧炒股软件.以下研究上证综指的日收益率,研究区间内共有715个样本.(1)正态性检验.如图1所示,上证指数的日收益率在20102012两年间的均值为-0.000 423,方差为0.012 38,偏度Sk小于0,峰度K大于3,JB统计量为93.742 8,其伴随概率为0,小于1%这个显着性水平,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上证指数的日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

10、.同理可知,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日收益率均不服从正态分布。(2)平稳性检验根据表1数据可知,上证综指ADF绝对值为10.482 60,明显大于1%的临界值3.439 105,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表明上证综指在20102012年期间的日收益率是一个平稳序列.同理分析可知,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日收益率也均为平稳序列,因此,上市商业银行的股指日收益率不存在伪回归.3.CAPM模型的实证分析.由于上市银行的日收益率与市场证券组合日收益率均为平稳序列,所以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可以得到衡量各上市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值的大小.以工商银行为例,对其股指日收益率和上证综指日收益率

11、进行回归,线性回归模型表达式为:Rit=0.000 191+0.68Rmt (2) 该回归模型的F(F=577.1)统计值显着,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系数统计值(t=24.022 9)显着为正且远大于5%的临界值,表明上证综指日收益率对工商银行日收益率的影响明显;DW值(DW =2.036)接近于2,表明误差项序列一阶自相关程度较低,结合表2数据可知,Q值的伴随概率均大于1%这个显着性水平,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所以回归模型有效.根据回归模型可知,工商银行的市场风险大小为0.68.同理可得到其他15家上市商业银行与其对应股指日收益率的回归参数(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F值和t值均显着,

12、DW值接近于2,模型拟合优度较高,回归模型均有效.由此,可以通过这些回归模型得到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大小.整体来看,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均值为0.98,接近于1,说明市场收益率每变动一个单位,银行业的收益率就会跟着变动0.98个单位,几乎与市场变动的程度一致.换而言之,如果市场存在不利因素而导致收益下降,那么银行也会受到相应冲击,承担0.98个单位的市场风险.总体来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较大,但是就内部横向比较而言,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较低(均小于1),而其他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市场风险都偏高(均大于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隐性担保

13、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保底职能,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不易受到市场变动因素的冲击,即使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国家也会采取额外的清偿手段降低风险.但从表3中我们也能发现,国家隐性担保这项职能在逐渐减弱,工商银行作为第一个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其市场风险(=0.68)要远低于其他四个后续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同时作为最后一个上市的农业银行(=0.92)其市场风险却是最大的.(二)利率的波动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大小的影响利率作为市场中一个很活跃的因素,稍有变动就会对整个银行业带来极大的影响,更何况像我国这样一个存款大国,存贷差一直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情况将有所改变.我国

14、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开始,分为货币利率市场化、债券利率市场化以及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三部分,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开放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然后逐步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已完成前两部分,还没有完全放开存贷款的利率水平,仍然由中央人民银行规定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由于我国居民储蓄率始终居高不下,一旦择机放开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的浮动范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将不言而喻.1.利率市场化将大幅压缩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是受平均利差和存款规模的影响,在实现利率化之后,存款规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因素在于存贷利差,然而我国贷款的利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

15、定,那么造成商业银行利润下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大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利率上限,在贷款利率下限不变或者更低的情况下,利差肯定会减少,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利润下降.一旦利润下降,就会造成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发生,即使此时国家还可以”兜底”,那么随着运行风险的不断加大,国家隐形担保也无能为力,银行将会打破”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局面,纷纷破产倒闭.2.利率市场化会对中小型股份制银行造成冲击.相比较国有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资金实力单薄,业务种类单一,不良资产率过高,缺乏国家隐性担保”兜底”,本身的竞争力就弱.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存贷利差逐渐缩小,中小型商业银行将无法依赖长期存贷利差带来的高利润获益,加之国家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所以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其所承受的风险要比国有商业银行大得多.综上所述,在股票价格和利率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非常大.随着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上市,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威胁,股价的轻微变化都会成倍地影响实体经济;同时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不断推进,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受到压缩,极易导致银行倒闭,从而造成市场的恐慌.由于银行体系内部的风险传导和扩散机制,导致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增大也一定会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