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571510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 基本原理与方法 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系统基础 李欣然李欣然 20062006年年2 2月月 第七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况调整的内容与意义: (1) 潮流计算确定正常运行状态; 正常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状态,必须满足电能质量要求。否则必须调整。 电能质量:频率质量频率偏移 电压质量电压偏移、电压波动与闪变、 电网谐波、三相不对称程度 (2) 正常运行状况调整的内容: 电压调整无功功率分布调整(假定频率恒定 fN) 频率调整有功功率分布调整(假定电压恒定 VN) 运行状态的优化经济运行 (3) 本章主要内容:无功特性、无功平衡、电压调整 7.1 电力系

2、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1 无功功率负荷与无功功率损耗 (1) 无功功率负荷: 用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比重大的有三:IM、荧光灯、整流设备。 IM的无功特性 决定 系统无功负荷特性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1 无功功率负荷与无功功率损耗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2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 无功电源种类:同步发电机、无功补偿装置 (调相机、C、SVC、SVG) (1) 同步发电机: 同步发电机安全运行极限曲线: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2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 无功电源种类:同步发电机、

3、无功补偿装置 (调相机、C、SVC、SVG) (1) 同步发电机: 静态无功电压特性: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2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 (2) 同期调相机:相当于空载运行的同步电动机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2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2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 (4)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原理构成(饱和电抗器型)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2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 (5)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原理构成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

4、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3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1) 无功平衡要求: 7.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与无功功率平衡 7.1.3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3) 无功平衡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a) 满足额定电压水平下运行时的平衡关系 正常负荷水平下,有适当的无功备用 最大负荷水平下有要求的电压水平 b) 尽可能通过分散补偿,使末端功率因素达到较高水平(专用负荷0.9) c) 分区、分层就地平衡,避免无功远距离传输和跨电压等级流动 最大负荷时,合理利用负荷中心的机组无功出力 最小负荷时,合理安排机组进相运行 d) 最小负荷时,220kV以上输电网安排适当的并联电抗器补偿 7.2 电压调整的基

5、本概念 7.2.1 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意义 电压偏移对用户与电力系统的影响 (1) 对用户的影响: IM:MeV2 V产品产量、质量,太低压会烧坏IM 电热设备:VP产品产量、质量 照明: V光通 电子仪器设备:过高/低的电压影响精度甚至损坏设备 (2) 对系统的影响: VP,运行经济性;运行稳定性 V过高:危及绝缘、超高压电网电晕损失 (3) 电压偏移要求: 35kV及以上:正、负偏移之绝对值和10%VN 10kV及以下:10%VN 380V/220V单相:-10%+7% VN (4) 电压调整目的: 保证各负荷点电压偏移在允许范围内 7.2 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 7.2.2 中枢点的电压管理

6、 (1) 电压中枢点及其选择 电压中枢点:对供电区域各负荷点电压有显著调控作用节点 中枢点选择:区域性电厂高压母线; 枢纽变二次母线; 有大量直馈负荷的G压母线 (2) 中枢点电压允许变化范围的确定 I ) 方法与步骤: 由各负荷点 S(t) 计算 中枢点负荷点的V (t) 由各负荷点允许偏移 中枢点要求范围 确定同时满足各负荷点 要求的中枢点允许范围 例:VO(A)=VA+ VOA VO(B)=VB+ VOB 7.2 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 7.2.2 中枢点的电压管理 (2) 中枢点电压允许变化范围的确定 II ) 应用注意: VCentr变化范围小于各负荷点的允许变化范围 确定Vcentr变

7、化范围的近似方法: VCentr -min取决于MaxVCentri-min ;VCentr -max取决于MinVCentri-max 按 2 种极限情况 近似确定VCentr范围 a) 中枢点供电负荷最大时,各负荷点中运行电压最低者之允许下限 + 相应ViVCentr -min b) 中枢点供电负荷最小时,运行电压最高之负荷点的允许上限 + 相应ViVCentr -max 如果中枢点供电的各负荷点电压要求相近,各自负荷变化规律及 幅度相近,则中枢点 有 满足各负荷点的公共调压范围; 反之,可能找不到中枢点的公共范围,必须在负荷点增加调压设备 7.2 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 7.2.2 中枢点的

8、电压管理 (3) 中枢点的调压方式 逆调压:大负荷时,提高中枢点电压,一般VCentr1.05VN 小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一般VCentr1.0VN 适应:供电线路长、负荷变动大 调压要求最高,需要附加调压设备(OLTC) 顺调压: 大负荷时,VCentr1.025VN ; 小负荷时,VCentr1.075VN 适应:供电线路短、负荷变动小 调压要求最低,不需要附加调压设备 常调压:各种负荷水平下,使VCentr 保持基本恒定:(1.021.05)VN 适应性、调压要求 居中 7.2 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 7.2.3 电压调整基本原理与措施概述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1 发电机调压

9、 (1) 原理:调 If , 5%VN ;实质改变 QG (2)优点:简便,无需附加投资 (3) 应用注意: 适应直供负荷,线路短,负荷变化小; 多电压等级网作为辅助手段。 改变闭式网 Q 分配,甚至与经济 Q 分配矛盾 VG QG (降低功率因数)机组有足够无功储备,系统有功备用充分 EX: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2 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概述: (1) 变压器分接头设置: 双绕组高压侧 ; 三绕组高、中压侧 普通变压器:6300KVA及以下,3 VTN(H) 5% 8000KVA及以上,5 VTN(H) 2 2. 5% 有载调压变:110KV 及以下,至少 7 VTN(H) 3 2

10、. 5% 220KV 及以上,至少 9 VTN(H) 4 2.0 % (2) 调压原理: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2 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1) 降压变压器分接头选择: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2 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2) 升压变压器分接头选择: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2 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3) 变压器分接头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2 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4) 自动调压装置简介: 有载调压变压器、加压调压变压器、SSSC、TCSC、TCPST、UPFC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3 无功补偿调压 (1) 基本原理: 7.3 电

11、压调整的措施 7.3.3 无功补偿调压 (2) 应用原则: 原则在满足调压要求的前提下 k 的选择应当使 QC 最小 (a) 在Smin下,无功补偿设备按出力下限 QC.min 运行 合理选择 k 以满足所要求的V2.min (b) 在Smax下,使 k 按 (a) 固定确定 QC 上限以满足所要求的V2.max 无功补偿设备出力下限 QC.min: (a) 静电电容器: QC.min0 (b) 同步调相机: QC.minQCon.max QCon.N; 0.50.6 (c) SVC:根据给定特性,类似于调相机处理 (3) 注意点: 无功补偿调压的实质减小网络无功传输在X上的电压损耗 V(PR

12、+QX) / V效果与负荷功率因数以及网络性质有关 高压网:效果显著 ; 低压网:效果相对较差 (4) 应用举例: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4 线路串联电容补偿调压 (1) 基本原理V=(PR+QX)/V改变网络(线路)参数调压 (2) 补偿容量的确定: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4 线路串联电容补偿调压 (3) 应用注意: XC地点:使沿线电压尽量均匀分布,各负荷点电压均在允许范围内。 a) 负荷集中于线末时,XC宜集中于末端 始端避免过电压、减少通过XC的短路电流 b) 负荷沿线分布时,XC宜置于补偿前的V/2处 沿线负荷均在允许范围内 串XC补偿调节特性好提高末端电压,减小

13、负荷变化时的电压波动 调压效果 VVC=QXC/V1 QQ越大、X越大,效果越好 一般应用于35kV、10kV配电网络 特别是荷波动大而频繁、功率因数低的配电线路 补偿度:kC=XC/XL用于调压: kC 接近或略大于 1 串联XC补偿可用于超高压输电线路提高输送容量、提高系统运行 稳定性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5 几种调压措施的比较 (1) 改变VG:经济方便、无需附加投资,优先应用,但调整范围小。 (2) 改变k:系统、区域无功电源充足时,优先考虑。 普通变压器,调压范围小,频繁调整 k 则很不方便 系统无功不充足时,改变k使局部地区电压合格,但可能恶化其他区域 OLTC调节灵活

14、、调压范围大,但需要附加投资,前提也是系统无功电源充足 (3) 补偿调压: 无功电源不足的系统,并联补偿调压为最根本措施。 电容补偿:投资少、易维护,可集、散,应用灵活;调节性能差 调相机:投资大、维护难,调节性能好。集中使用已经备SVC取代 SVC:有QCon同样性能;运行维护技术高,有谐波污染问题。集中使用 串补与并补的比较: a) 调压性能:串 优于 并 (提高传输能力与稳定性:串 优于 并 ) b) 串补不能减少网损,并补可降低网损。 c) 场合:串补宜用于低功率因数配电线路;并补对于X大的线路调压效果更好 d) 达到同样的调压效果QC.SQC.P (一般 QC.S= (1725)% QC.P)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7.3.5 几种调压措施的比较 QC.SQC.P的证明: 第七章 完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