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_2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571333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_2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_2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_2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_2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_2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共振波谱分析_2(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2:计算在25oC时,样品在4.69T磁场中,其处于高、低磁能级原子核 的相对个数。 例1:许多现代NMR仪器所使用的磁场强度为11.74T。请问在此磁场中 ,氢核可吸收多大频率的辐射? 二、核磁共振重要参数、术语术语 和方法 化学位移 1. 化学位移现象 核磁共振的条件是改变频率或磁场强度,使满足 特定核的共振条件: = B0 若质子的共振磁场强度只与(磁旋比)、电磁波 照射频率v有关,那么,试样中符合共振条件的1H都 发生共振,就只产生一个单峰,这对测定化合物的 结构是毫无意义的。 化学位移:质子或其它的核,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 学环境不同,因而在不同的磁场下共振的现象叫化学 位移。 出

2、现化学位移的原因是各种氢核所处的化学环境 不同,所受到的屏蔽作用不同造成的。 实验证明:在相同的频率照射下,化学环境不同的质 子将在不同的磁场强度处出现吸收峰。 化学位移定义 屏蔽作用:当氢核处在外加 磁场中时,其外部电子在外 加磁场相垂直的平面上绕核 旋转的同时,将产生一个与 外加磁场相对抗的附加磁场 。附加磁场使外加磁场对核 的作用减弱。这种核外电子 削弱外加磁场对核的影响的 作用叫抗磁屏蔽。 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 显然,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效应越强, 要发生共振吸收就势必增加外加磁场强度,共振信 号将移向高场区;反之,共振信号将移向低场区。 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 其中表示屏蔽常数,与核所

3、处的化学环境有关,外 加磁场为B0,核的实受磁场B=B0- B0。 = B = B0(1-) 核磁共振的条件应表达为: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化学位移的差别约为百万分之十,精确测量十分 困难,现采用相对数值。以四甲基硅(TMS)为标准 物质,规定:它的化学位移为零,然后,根据其它吸 收峰与零点的相对距离来确定它们的化学位移值。 化学位移用表示,以前也用表示, 与的关系为: = 10 - 零点 -1-2-31234566789 TMS 低场高场 为什么选用TMS(四甲基硅烷)作为标准物质? (1)由于四个甲基中12 个H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 因此在 核磁共振图上只出现一个尖锐的吸收峰; (2

4、)屏蔽常数 较大,因而其吸收峰远离待研究的峰的高磁场(低 频)区; (3)容易回收(b.p低),与样品不反应、不缔合。 (ppm)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HZ)=ppm仪器MHz数 化学位移值与仪器无关。是一个无因次的 参数。同一个物质的某一个质子其出峰位置即化 学位移用 (ppm)表示时,其数值是不变的;但 若用Hz作单位,则其数值因仪器MHz数而异。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例如一个质子=2 ppm,这个质子在100MHZ的 仪器中,离开标准物的距离=2100=200HZ;而 在500 MHZ仪器中,=2500=1000HZ。 质子的屏蔽常数()、化学位移值()与 共振磁场(B0)之间的关系

5、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影响质子的化学位移的因素有两类: 一类是分子结构因素,即所谓质子的化学环境, 主要从影响质子外部电子云密度的因素(如共轭 效应、诱导效应、范德华效应及分子内氢键效应 等)及化学键各向异性效应两方面来考虑。 第二类因数是外部因素,即测试条件,如溶剂效 应、分子间氢键等。外部因数对非极性的碳上的 质子影响不大,主要是对OH、NH、SH及某些 带电荷的极性基团影响较大。 (1)诱导效应(Induction ) 质子相连的碳原子上,接有电负性强的基团, 吸电子诱导效应使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减弱,便 屏蔽作用减弱,质子共振移向低场,化学位移值增 大。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 诱导效应

6、(Induction )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 (2) 共轭效应(Conjugate) 苯环上的氢被推电子基(如 CH3O)取代,由于p - 共轭,使苯环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值高场位移;拉电子基 (如 C=O、NO2)取代,由于 共轭,使苯环的电子云 密度降低, 值低场位移。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 (3) 化学键各向异性效应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3 化学键,尤其是键将产生一个小磁场,并通过空 间作用影响邻近的氢核。其特征是有方向性,所以叫各 向异性效应。各向异性的小磁场,有些区域在方向上与 外加磁场一致,将增强外加磁场的作用,使受影响的核 的共振移向低场,值增大,这是去屏蔽效应,用“-”表

7、示。有些地方的小磁场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削弱 了外加磁场,受影响的氢核的共振移向高场,值减小 ,是屏蔽效应,用“+“表示。 (a)单键的各向异性 C-C键是去屏蔽区的轴。这些C-C键的两个碳原子上的 氢都受这个C-C单键的去屏蔽效应。碳上质子被碳取代,受 到的去屏蔽作用增大,值增大,所以它们的值有这样一 个顺序: (3)化学键各向异性效应 (CH3)3CH(CH3)2CH2CH3CH3 (b)双键的各向异性 在双键(C=C双键和羰基C=O)平面的上、下 部分电子云密度大,双键上下为两个锥形的屏蔽 区;双键的平面上为去屏蔽区。 (3)化学键各向异性效应 例1:醛基的质子值为89.5左右,其值

8、如此大就是 因为醛基质子正好处在羰基平面上,受到了强的去屏 蔽效应。 例2:化合物中羰基有两个- H,顺式-H的值大些,这 是因为它受到羰基的去屏蔽 效应大些。 例3:下面化合物(A)的CH2上两个质子受到C=C 的去屏蔽效应所以值大。 (c)炔键的各向异性 (3)化学键各向异性效应 碳碳三键是直线构型, 电子云围绕碳碳键呈筒型分 布,形成环电流,它所产生的 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故三键上的H质子处于屏蔽 区,屏蔽效应较强,使三键上 H质子的共振信号移向较高的 磁场区,其=23。 (3)化学键各向异性效应 (d)三元环体系 三元环的屏蔽作用很强,在环的平面上下为 屏蔽区。 (e)苯环的

9、各向异性 环上下为屏蔽区,环平面上为去屏蔽区。 苯氢较烯氢位于更低场( 7.27 ppm) 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大 ,环电流效应增强,即环 平面上、下的屏蔽效应增 强,环平面上的去屏效应 增强。 其它大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和苯环的情况类似。如十八轮 烯,外质子的化学位移为8.9,而环环内质质子为为-1.8。 (4)范德华(Van der Waals)效应 两个原子在空间非常靠近时,电子云就会互相排斥, 使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减少,屏蔽作用减小,值增大。 化合物A的Ha比B的Ha值大,而两个化合物中Hb都比Hc的 值大,都是由于邻近原子的范德华效应引起的。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4 (5) 氢键的影响 在

10、O、N、S原子上的质子形成氢键后,其化学 位移值移向低场。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化学位移值 移向更低场。如分子间形成氢键,其化学位移与溶 剂特性及其浓度有关; 如分子内形成氢键则与溶剂浓 度无关,只与分子本身结构有关。 氢键的形成与溶液浓度、pH值、温度、溶剂都 很有关系,所以这些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与测试条件关 系很大,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5 (6)溶剂效应 溶剂不同使得化学位移值发生变化的效应 叫溶剂效应。 不同的缓冲液也会引起化学位移的偏移, 比如柠檬酸在磷酸缓冲液、Tris缓冲液和 HEPES缓冲液中的化学位移差别很大。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6 常用氘氘代溶剂剂和杂质杂质

11、 峰在1H 谱谱中的化学位移 (ppm) 常用氘氘代溶剂剂和杂质杂质 峰在1H 谱谱中的化学位移 (ppm) (7)位移试剂的影响 位移试剂对化合物的化学位移值影响很大。镧系元 素有机配合物与待测物形成络合物,从而影响到质子外 围电子密度,改变化学位移,这样可以使原子重叠的吸 收峰分开,使谱图较易辨认。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7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7 中心原子为铕、铒、铥、镱的配位化合物,使共振峰向低 场移动;而铈、镨、钕、钐、铽的配位化合物则使共振峰移向 高场。最常用的是铕和镨的配位化合物,对含氮、氧或其它有 孤电子对的化合物(如醇、酯、胺)有明显的位移作用。 但是,由于位移试剂是顺磁性化合

12、物,往往会造成NMR 谱峰的加宽,降低分辨率,并且随着谱仪场强的升高,谱线的 加宽与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小结 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 在低分辨NMR中,一个分子中同一种氢只出 一个峰,它们的峰面积之比等于氢原子个数之比 。 乙醇(CH3-CH2-OH)的低分辨NMR图谱 在高分辨NMR中,一种氢可产生多重峰。各种 质子之间的互相干扰引起的。各种质子的峰面积之 比仍然为1:2:3。 乙醇(CH3-CH2-OH)的高分辨NMR图谱 首先,分析CH3上的氢(以Ha表示): 它的邻近CH2上有两个H核(以Hb表示),Hb 对Ha的影响可表示如下: H核的自旋量子数I = 1/2,在磁场中可以有两种 取

13、向,即: + 1/2(以表示)和 1/2(以表示) 这样,Hb的自旋取向的排布方式就有以下几种情况: CH3-CH2-OH 同理,也可画出Ha对Hb的影响。 由此可见,裂分峰的数目有如下规律: 峰的数目 = n + 1 n:为相邻H核的数目 自旋偶合:两种核的自旋之间引起能级分裂的相 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它是通过化学键传递的。 一般只考虑相隔两个或三个键的两个核之间的偶 合,相隔四个或四个以上单键的偶合基本为零。( 有远程偶合的情况除外) 自旋分裂(自旋裂分):由自旋偶合所引起的谱 线增多的现象叫自旋分裂。自旋偶合作用的大小 用偶合常数J表示。以Hz作单位。大小不受外界 磁场的影响。 自旋偶合

14、与自旋分裂 n+1 规则 某核和n个磁等价的核耦合时,可产生n+1条谱 线,若它再与另一组m个磁等价核耦合,且J值不等 ,则谱线的数目是(n+1)(m+1)条。 一级类型的多重峰通过其中点作对称分布,中 心位置即为化学位移值。 注意:实测峰的数目小于理论值。 n+l规则:在一级谱(又叫低级谱)中,氢原子受邻近 碳上的氢的偶合产生裂分峰的数目可以用n+l规律 计算。 n(核的个数)谱线相对强度 0 1 1 1 1 2 1 2 1 3 1 3 3 1 4 1 4 6 4 1 5 1 5 10 10 5 1 多重峰的相对强度为二项展开式(a+b)n的系 数,n为等价核的个数。即可由下表表示: 在两组

15、互相耦合的峰中,还有一个“倾斜现象”( “屋顶效应”),即裂分峰为内侧高,外侧低。 两组未耦合的峰两组耦合的峰 偶合常数 每组吸收峰内各峰之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 ,以Jab表示。下标ab表示相互偶合的磁不等性H核 的种类。 耦合能力大小以自旋偶合常数 nJ 表示(n为两 H 氢间的键数)。必须注意:偶合常数与化学位移 都用表示。但与化学位移不同的是,偶合常数的 单位用Hz表示,偶合常数 nJ 或自旋分裂程度的大 小与场强强度、使用仪器的频率无关。因此可以通 过改变 B0,看是否变化来判断是何种位移。 偶合常数 值得注意的是: 自旋偶合与相互作用的两个H核的相对位置有 关,当相隔单键数3时,可

16、以发生自旋偶合,相 隔三个以上单键,J 值趋于0,即不发生偶合。 磁等性H核之间不发生自旋裂分。如CH3 CH3只有一个单峰。 偶合常数 (1) 同碳质子(2J) 相隔两个化学键,J 最大,但由于各质子性质完全一致,所以只观察到一 个单峰。 (2) 邻碳质子(3J) 相隔三个化学键,J 较大,是 立体分子结构分析最为重要的偶 合分裂。右图是邻碳质子的Karplus 曲线。 从中可见,不同位置上的核, 相互之间的偶合常数不同,其大 小与它们各自所在的平面的夹角 有关。 (o) 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 ClCH2-CH2-CH2Cl 峰数及峰面积比分别为:3(1:2:1)-5(1: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